波士顿科学房颤整体解决方案-闪耀2025ACAS大会 精彩内容回顾



2025年2月,亚洲心律学会(ACAS)年度盛会圆满落幕。作为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先锋,波士顿科学携房颤整体解决方案惊艳亮相本次大会。从尖端技术研讨到沉浸式互动体验,从手术实战到产学研深度融合,波士顿科学以多维度、立体化的创新展示,成为本届大会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再次彰显其在房颤管理领域的全球领导力。



房颤整体解决方案培训班

▼▼▼



2025年2月21日下午,在ACAS大会的房颤整体解决方案培训班中,波士顿科学与各位专家共同聚焦脉冲消融(PFA)以及预防房颤患者中风的左心耳封堵(LAAC)两种术式,为房颤患者提供先进的手术解决方案。

聚焦脉冲电场消融(PFA)技术的科学探索、临床实践与未来发展,推动心脏电生理领域创新技术转化。通过理论与实操结合,深化了临床医生对PFA技术机制与优势的认知。 

波士顿科学团队通过实验演示与结果分享,直观地阐释了PFA的能量的损伤特性,使参会学员对于脉冲消融的损伤范围、深度有了清楚的理解,并且对标准手术流程的重要性加深了认可。在本次培训班中,由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张劲林教授担任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灵敏教授基于全球临床数据,指出PFA在房颤治疗中较传统热能消融在安全性、有效性与手术效率方面更具优势,为技术普及提供了有力循证支持。波士顿科学团队回顾PFA技术13年发展历程,强调特殊导管设计、波形优化控制即标准手术流程对于脉冲消融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将围绕“新型导管设计、”适应症扩展(如持续性房颤与室性心律失常)”等方向持续发力。在心脏模型与X-Ray模拟器实操环节,临床医生深入体验PFA操作流程,结合现场指导,为技术标准化和临床推广奠定技能基础。

本次会议整合前沿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与设备模拟操作,为心脏电生理医生提供了高效学习平台,标志着PFA技术从“实验探索”迈向“临床普及”的关键一步。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张劲林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吴灵敏教授

现场照片


卒中预防作为房颤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左心耳封堵培训内容聚焦于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王云龙教授主持了该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胡宏德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陈学智教授及上海东方医院的张旭敏教授分享了左心耳封堵的最新指南、操作技巧和封堵策略,以及术后随访内皮化判断等相关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云龙教授


胡宏德教授首先介绍了左心耳封堵循证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详细解读了最新的临床指南。他强调了循证医学在指导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胡宏德教授


陈学智教授随后分享了LAAC(左心耳封堵术)面对复杂心耳操作的技巧和封堵策略。他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克服手术中的挑战,提高手术成功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陈学智教授


张旭敏教授则聚焦于LAAC全流程管理与随访的重要性展开介绍,以及在临床中如何利用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进行内皮化效果的准确判读。她强调了术后随访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


上海东方医院 张旭敏教授


在下午的实践操作环节中,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通过模拟器进行操作演练。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参与者的实践技能,也加深了他们对左心耳封堵术的理解。


现场照片


在讨论与总结环节,专家们就左心耳封堵术的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左心耳封堵术将在房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左心耳封堵专场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了左心耳封堵术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应用,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ACAS PFA国际研讨会

▼▼▼


2025年2月22日下午,在ACAS-PFA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唐闽教授在开场时对FARAPULSE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邀请各位参会专家共同见证FARAPULSE中国千台庆祝仪式。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丁立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聂振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云龙教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各自医院PFA手术流程的临床经验,最后来自德国的Dr. Andreas Rillig介绍了PFA 2D lean workflow。海内外专家传递交流了PFA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成果并引发多轮讨论,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邓成钢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胡和生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田云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双伦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强教授参与了讨论。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程康安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杨海涛教授和来自新加坡的Dr. Kelvin Wong主持。会议涵盖技术实践、院内协作及国际前沿动态,最后由谢双伦教授总结,为PFA技术的规范化与创新应用提供了重要交流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唐闽教授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中心Dr. Andreas Rillig


AHRA-LAAC专委会

▼▼▼


在第十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ACAS 2025)暨第十六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 2025)上,亚洲心律学会(AHRA)——左心耳封堵专委会闭门会活动于2.22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位左心耳封堵领域资深专家及中青年术者,及来自美国New England Heart Institute的Jamie Kim教授、新加坡National Heart CentreSingapore 的 Jonathan Yap教授、澳门镜湖医院的谭冠昶教授共同参与会议。

现场照片


AHRA学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为专委会活动做开场致辞,回顾了2024封堵基线数据,指出作为世界前二植入国,中美在患者选择、术式选择和术者培养上有三处异同:

  • 中美患者基线接近,但美国一级预防比例是中国的两倍(循证指南在中国需进一步加强)。

  • 相较美国,中国术式选择多元,即更多的影像和术式方向选择(需要患者围术期管理的探索及随访管理的持续加强)。

  • 截止2024年,中国的术者数量是美国的1/2(约1200+名),随着开展中心及新术者的增加,规范化培训及术者带教成为疗法发展的必要选项(带教专家进行规范化培训&长期指导,持续追踪“新术者成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姚焰教授


针对以上情况,姚焰教授表示在推动疗法安全均质开展上,AHRA-LAAC专委会应承担更多责任。随后姚焰教授完成了新专委会成员授证,并公布了专委会组织架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宏德教授当选第一任专委会主任委员。


AHRA-LAAC专家访谈

▼▼▼


在疗法发展与循证解读上,AHRA-LAAC专家代表完成了两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访谈活动。两场访谈活动分别从疗法发展和循证解读切入,来自中国、美国、澳门、新加坡的意见领袖们畅所欲言,输出了宝贵的意见与经验。

疗法发展专场照片

循证解读专场照片


PFA Corner

▼▼▼


秉持见微知著,汇聚精彩,精选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的10余位术者的手术视频,全会程持续放送。同时设立了PFA讲座环节,先后邀请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高鹏教授、北京阜外医院的夏雨教授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余嘉奇教授亲临现场,对PFA手术流程及精彩病例进行了分享,从手术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及病例愈后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精彩细致的分享,在PFA手术实操的维度上给与会老师提供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高鹏教授

北京阜外医院 夏雨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余嘉奇教授


房颤整体解决方案

新技术展台&新技术展厅

▼▼▼


在本次活动的新技术展台上,展示了WATCHMAN FLX 左心耳封堵器、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导管以及StablePoint射频消融压力导管,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提供了灵活的消融方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同时,通过FARAPULSE新型模拟器、WATCHMANFLX VR设备等让专家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安全且高效的手术流程,单日接待超500人次,成为了全场人流聚集的“风暴眼”。

在新技术展厅中,通过预约制的形式向到场的专家们展示了最新一代的WATCHMAN FLX Pro左心耳封堵器、FARAPOINT三维点状PFA导管、FARAFLEX三维大局灶PFA消融标测导管以及FARAVIEW三维系统,黑科技引爆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刻的让专家们体会到波士顿科学不仅仅提供技术,更致力于与医者共创心律失常管理的未来范式。


新技术展台


从“理论革新”到“触手可及”,波士顿科学通过ACAS这一亚洲顶级学术平台,再次印证了其房颤整体解决方案的生态级竞争力。随着PFA技术普及加速、LAAC适应症拓展及数字化诊疗生态完善,波士顿科学正以创新为锚,引领全球房颤治疗迈向精准化、智能化的新十年。


阅读数: 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