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面启迪新智慧:第十二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顺利召开


春意盎然,学术潮涌。2025年3月28日-3月30日“第十二届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论坛暨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电生理专家、临床精英及科研领军者齐聚一堂,以第一手临床资料,围绕起搏技术革新、电极导线并发症防控、植入装置感染诊疗等核心议题,展开跨学科深度碰撞,推动中国心律失常诊疗事业再上新台阶。


 开幕致辞 

新形势,新发展,新思考


3月29日,大会开幕式准时举行。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为大会开幕式致辞。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



出席现场的嘉宾还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教授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王冬梅教授

山西白求恩医院 李学文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李述峰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周淑娴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连君教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白锋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鼎教授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任明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疆华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金秋教授

航天中心医院 丁春华教授

陕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王海雄教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原主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向晋涛教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现任主编 王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牛红霞教授

贵州省人民医院 俞杉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韩占营教授


李学斌教授: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搭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李学斌教授代表大会向长期关心、支持和帮助会议发展的领导及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早在二三十年前,伴随着心律植入装置应用数量的激增,植入装置感染及电极故障的问题日益凸显。2010年李学斌教授在美国参加一场国际心血管会议,与起搏器相关讲课都是电极导线感染拔除话题。回国后,李学斌教授与郭继鸿教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办一场中国的起搏器感染会议。2013年4月,首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临床防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为国内外起搏电生理医生传授最新技术,推广成熟经验,让更多的病人以最小的创伤解决电极导线管理问题。


时至今日,随着无导线起搏器、皮下ICD等新技术的逐步开展,新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大会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将前沿理念与实用技术共享给全球观众,帮助参会者从源头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推动心脏起搏领域的学术进步搭建平台。


马长生教授:大力开展RCT研究,优化治疗指南



马长生教授代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心脏植入装置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超过60%的感染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导致每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电极拔除及管理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每年拔除电极导线超过500根,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CIED感染数据库,也是国内最著名的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IED)感染及电极处理中心,历届会议邀请了国际专家分享最新进展,探讨领域难题,为国内外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期待未来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特别是RCT研究,优化治疗指南,进一步提高CIED感染电极拔除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和风险,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张澍教授:电极管理仍需投入大量精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张澍教授代表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会议致以诚挚的祝贺。在致辞中,张澍教授高度肯定了大会在推动我国心律失常事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随着我国心脏植入电子装置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关于电极管理,尤其是起搏器感染问题,尚需我们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李学斌教授多年来在此领域深耕细作,尤其是临床实践方面,不仅为我国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更培育了一大批来自各地的医生。尽管我国心血管领域学术会议众多,但对电极导线管理给予充分关注的会议并不多见。因此大会更显得难能可贵,再次对李学斌教授团队,对各位专家、同仁的支持与参与致以崇高的敬意。


华伟教授:重视植入装置感染问题,惠及更多患者



华伟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每年有大约6万人发生起搏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如果不及时正确地治疗的话,每年的死亡率高达26%-35%。如何识别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及时转诊、积极管理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电极管理中心及普通的心脏植入中心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更多的植入装置感染患者得到更及时、更正确的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心脏起搏电极导线拔除及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全国起搏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期待未来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电极管理及感染正确识别及处理策略能够惠及更多的患者。


蒋晨阳教授: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提升心律失常领域诊疗水平



蒋晨阳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对莅临本次学术盛会的各位国际权威专家表示问候。他指出,我国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随着患者基数的日益增长,术后并发症防治体系面临着多维挑战。一方面,急需应对患者个体化差异带来的围术期风险。另一方面,亟待建立针对感染、导线断裂、导线故障等特定并发症的应对方案。这要求临床机构全维度提升其综合管理能力。本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期待通过这样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够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在这领域的诊疗水平,培养更多专业人才,造福广大患者。


 主旨论坛 

新技术,新器械,新观点


开幕仪式后,主旨论坛“名家云集”,再度刷新大会学术新高度。心律失常、心脏外科、心衰、儿科、康复等多领域多学科专家学者,围绕国内外起搏器植入、电极管理及拔除现状,带来前沿进展和指南解读。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李学斌教授立足国情,汇报了中国心脏起搏及电极导线管理拔除现状及展望。Dr. Cyrus Adel Hadadi用具体的案例诠释了AVEIR DR双腔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最佳应用。郭继鸿教授从历史人文出发,带来了起搏器领域的新理念,提出了物理学感染、生物学感染的不同处理措施、贝叶综合征等更多问题的思考。Dr. Charles Love分享了一例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应用TightRail旋转式扩张鞘分离拔除起搏器双导线。Dr. Sean Pokorney结合杜克大学的经验,分享了TightRail机械扩张鞘的使用技巧。Dr.Nigel Lever聚焦CIED与三尖瓣介入治疗,深入探讨了未来心律失常诊疗的趋势。查咏梅教授整理了2025CIED最新观点。Dr.Raymond H.M. Schaerf分享了电极管理现状,并提出随着起搏装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值得大家去进一步思考。


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心律管理和心力衰竭的治疗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心律装置植入数量逐年递增,与之而来的感染及电极故障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在接下来的日程中,还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精彩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心脏起搏技术的最新进展、电极导线管理的创新策略,还深入探讨了心律植入装置感染及并发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等关键议题,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阅读数: 1084
Online Interactive
Send
Reaction Welco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