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脉脉相传-PFA手术流程线上论坛华章篇成功举办。
电生理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对于房颤消融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脉冲消融作为创新的房颤消融技术,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脉脉相传PFA手术流程线上论坛系列活动旨在汇聚资深电生理专家洞见,分享PFA手术流程,讨论手术切身体会,探讨PVI+消融探索方向。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唐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脉冲消融作为行业期待已久的技术,已经从临床研究阶段过渡到了临床实践阶段,PFA技术具有高效、操作简单的特点,在手术经验的持续积累中,各个中心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手术流程,并表示线上论坛的形式有助于同道间学术交流,对于脉冲消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术版块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胡宏德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唐闽教授分别带来各自的手术流程及经验的分享。在32次放电的基本流程基础上,各位教授分享了各自手术中的细节操作及流程优化以及对于PVI+操作的探索。




在讨论环节中,各位嘉宾对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和分享。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虎教授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海雄教授对于不同形状的PFA导管的应用感受进行了探讨,肯定了花瓣网篮可变形导管对于PVI贴靠的优势,指出通过二维影像下导管变形来判断贴靠一般都是可靠的,并表示该形状设计对于肺静脉隔离的长期有效性已经经过了临床数据的支撑和验证。长海医院黄松群教授与梁卓教授就如何进行两肺静脉之间的消融贴靠及后壁消融的操作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国建教授对于脉冲消融的手术效率非常认可,特别指出了PFA技术在后壁消融中的效率优势。同时,就三峡消融和上腔隔离的操作细节与胡宏德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对于脉冲消融手术中的风险管理也是专家们关心的重点话题之一,南京鼓楼医院赵英明教授与胡教授就冠脉痉挛与溶血风险管理的话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崔海明教授对于小心房及右下肺难到位话题与唐闽教授进行了细致交流,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武扬教授也着重了解了对于避免冠脉风险的实操方法。山东省立医院宋尚明教授对PFA能量对传导系统的影响非常关注,提出疑问:PFA技术对于窦房结房室结损伤风险度如何?唐闽教授表示,无论是先前的动物实验还是目前在百余例消融中未出现过窦房结或房室结的长期损伤,无需过分担心。

在本次活动的总结致辞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云龙教授表示:PFA技术让更多的年轻术者有信心、有热情将房颤手术做好,这也充分的体现出来脉冲技术的简洁与成熟,并提出寄语:期待未来脉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希望三维系统结合下的波科PFA房颤解决方案能早日为国内病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