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5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刘金平教授团队联合心脏超声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例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通过微创小切口的方式植入了全球最小的左心室辅助装置(俗称“人工心脏”) Corheart® 6。微创化的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伤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综合感受更好。经过ICU团队和心外科团队的精心照料,该患者术后仅16日便顺利康复出院。
病例简介
手术方案
患者缺血性心肌病、难治性心衰、心功能Ⅳ级,终末期心脏病诊断明确,心功能差,INTERMACS 3级,多次住院治疗后心衰仍然反复发作,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药物治疗难以维持,无常规手术指征,且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心脏移植术的禁忌症。最终晚期心衰MDT团队讨论后一致认为高女士现阶段的情况完全符合微创小切口下植入左心室辅助,遂决定使用全球体积最小,重量仅90克的Corheart®6人工心脏进行手术。

术后患者转入ICU监护室治疗,三小时后患者清醒,呼之可应;第二日一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平稳,可进行下床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团队和心外科团队的精心照料下,一周后转入普通病房。患者术后仅16天就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都非常开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感谢刘院长、感谢蔡教授、感谢团队的每一位专家,为我们一家都带来新生”。

蔡杰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微创小切口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有以下几个优势:
1、保持胸骨的完整性,避免胸骨并发症、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对右心干扰,并且给患者未来其他手术解剖保留更多的可能性;
2、术中患者出血少、止血相对容易、疼痛较轻,加快康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3、适用人群更广:对于高龄、合并症多、体质虚弱等患者耐受性更佳;
4、改善长期预后: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更快,小切口心理负担减轻,更易回归正常生活。

刘金平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我国目前约有1370余万心衰患者,其中约5%-10%将进展至终末期阶段,是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得益于对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心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当下,左心室辅助装置是除了药物治疗、心脏移植以外有效的针对终末期心衰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段,尤其国产装置的突飞猛进更是为广大心衰患者带来福音。但鉴于心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非常大,心衰植入装置选择也极具个体化差异,要同时兼顾GDMT、介入治疗、心脏移植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正确选择合适的心室辅助方法以及规范化的围术期管理和随访是提高患者近远期生存率的关键。这次使用的是目前为止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orheart®6,更小型、更普适、更安全的设计使其在微创小切口的情况下也方便植入,手术侵犯性小,术后对心肌牵拉少,减少和胸壁的摩擦,加速术后的恢复,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对终末期心衰患者诊疗模式的创新性思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倾力打造多学科合作团队,覆盖从药物规范化治疗到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再到心脏移植的全流程规范化诊疗体系。此次开展深圳核心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微创小切口植入手术,标志着机械循环支持技术向精准化、微创化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将会为更多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