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10日,CSHC 2025
线上手术演示-先心及左心耳频道
顺利收官!
沉浸式直击术式精粹
尽显前沿操作真功夫
精彩集锦重磅来袭→
理论是灯塔,实践是航船,唯有扬帆才能抵达真理的彼岸。
2025年4月7-10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与《中国循环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线上手术演示先心及左心耳频道率先启航!连续4天的线上手术演示及配套培训课程,以实战为笔,书写结构性心脏病诊疗的创新篇章。
纸上谈兵终觉浅 实战锤炼见真功
近年来,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发展迅猛,技术创新与器械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此次活动以手术演示为桥梁,从理论到实战,从创新到应用,内容丰富、聚焦热点、大咖云集。
由国内资深术者团队联袂演绎7台精彩纷呈的手术直播/录播,多位专家齐聚云端,共同探讨可降解封堵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以及其与无射线引导介入技术结合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充分彰显了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技术革新。
4月7-10日 先心及左心耳频道:
结构心脏病治疗进入“可降解再生修复”新时代
面对持续迭代的临床需求,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既需直面技术攻坚的复杂性,更应把握住机遇。以超声引导为代表的绿色介入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射线依赖,更通过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实现了“介入无射线、植入无残留”的治疗目标,为儿童及育龄女性等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本次活动中演示数台单纯TTE引导下的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涵盖PFO、ASD、PDA等术式,全程零射线操作,术后无金属残留。团队通过实时超声精准定位,确保封堵器释放的精准性与生物相容性,为复杂先心病患者提供了微创、绿色的治疗方案。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沈群山教授团队带来国产测量球囊辅助下ASD封堵术的实操演示,能够精准测量房间隔缺损尺寸,助力术者选择最合适的封堵器规格,为先心病患者提供了更优的诊疗方案。
术后的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们总结道,从PFO、ASD到PDA,每场手术都在诠释“介入无射线、植入无残留”的绿色理念,为推动国内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向规范化、精准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单纯TTE引导下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术,团队通过经胸超声实时监测,精准定位缺损位置,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充分体现绿色介入治疗理念。对于单纯TTE引导下完全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植入术,团队注重超声影像与封堵器降解周期的匹配,针对残余分流问题提出了优化处理方案。而在经皮可降解PDA封堵器植入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实现微创治疗升级,术后生物相容性更优,显著降低了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CSHDC培训直通车:
超声引导可降解技术标准化推广全路径解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李世国教授、董靖教授在CSHDC培训教程中系统讲解了单纯TTE引导下可降解PFO、ASD、PDA封堵器的植入操作技巧,从术前评估到术后随访,全面解析了超声引导技术的临床应用要点。胡海波教授进一步分享了单纯TEE下经导管PFO缝合术手术流程及操作步骤、PFO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的处理策略,以及国产ASD测量球囊在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为基层医院推广绿色介入技术提供了标准化操作参考。
中国智造器械创新跨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沈群山教授分享经导管可降解VSD封堵器植入术相关病例,阐述了封堵器的可降解化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璐教授解析经皮可降解VSD封堵器植入术技巧,同步临床,共探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下一代技术突破。江西省人民医院洪明教授则分享了“Pan式手术”及移动手术车在基层医疗场景的应用经验,推动无射线技术的普惠化发展。
截至4月11日上午,干货满满的CSHC 2025手术转播活动线上热度持续升温!单纯超声引导可降解技术已从“概念创新”迈向“临床常规”,其无射线、无金属残留的优势,相信将将重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格局。

手术直播精彩回放,扫码直达
线下会场热度高涨 学术交流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线下会议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4月11日、4月13日,线下会场-先心病介入治疗专场带来一系列精彩的学术活动:
“先心病介入大咖谈”、“心源性脑卒中专题”活动中将分享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先心病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聚焦微创技术的最新进展和临床经验;
心病&PFO介入-最难忘的病例”环节则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复杂病例的处理策略和技术创新。
敬请持续关注CSHC 2025,共同见证更多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






前沿器械应用 术式创新实践
临床难点突破 学术热点碰撞
CSHC 2025
云端直击,开启学术新视野

扫码锁定官方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