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基于临床证据和临床实践,就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筛查适宜人群、筛查方式、筛查结果解读等相关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围绕常见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筛查适宜人群、筛查方式和注意事项等部分进行阐述,并对少见和罕见病也尽量提及,以便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Cushing综合征,即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由Harvey Cushing于1912年首先报道。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本症多见于成年人和女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2~8),发病年龄以20~40岁居多。外源性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库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将重点讨论内源性库欣综合征。


内源性库欣综合征较为少见(占高血压的0.1%),包括两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型和ACTH非依赖型。前者包括垂体分泌ACTH的腺瘤(库欣病)、异位分泌ACTH的肿瘤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综合征;后者系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和癌)或增生(如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皮质增生、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病)致皮质醇过量分泌 。
其中,针对库欣综合征的筛查要点总结如下:
要点1:推荐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库欣综合征,如典型库欣综合征体貌、难治性高血压、与年龄不符的骨质疏松、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等(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
要点2:推荐首选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主要筛查方式(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
要点3: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皮质醇(8∶00 am)水平≥50 nmol/L(即≥1.8 μg/dl)为筛查阳性(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
库欣综合征有哪些特征性临床表现,需不需要普遍筛查?
1. 特征显著: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筛选!
尽管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等靶器官损伤的风险,但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库欣综合征的筛查并不具备经济效益。在有典型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其检出率更高 。此外,在男性性激素水平正常时或女性绝经期前出现的骨质疏松、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筛查库欣综合征,其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研究显示,在需使用胰岛素或使用≥2种降压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库欣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 。
建议以下人群筛查库欣综合征:
(1)典型临床特征(皮肤瘀斑、多血质貌、近端肌萎缩、皮肤紫纹);
(2)其他临床特征(如月经紊乱、痤疮、体重增加、向心性肥胖);
(3)难治性高血压;
(4)与年龄不符的骨质疏松;
(5)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
(6)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且血糖难以控制。
2. 筛查方法:先排除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干扰
在排除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后,首选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进行筛查。研究表明,若次日8∶00 am血皮质醇≥50 nmol/L(≥1.8 μg/dl)为筛查阳性,其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度>95%、特异度约80% 。
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正常的个体中,给予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肾上腺皮质醇的分泌。库欣综合征由于继发于肿瘤自主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病变自主分泌过多皮质醇,受地塞米松的抑制有限。此外,地塞米松不影响血、唾液和尿液中皮质醇的检测。因此,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用于库欣综合征的定性诊断。
但是,抑郁症和酗酒者有时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也不能被正常抑制,称为假性库欣综合征,需要进行鉴别。
国外的库欣综合征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24 h尿游离皮质醇和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24 h尿游离皮质醇、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的敏感度分别为98.6%、94.0%、95.8%,特异度分别为90.6%、93.0%、93.4% ;可见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敏感度最高,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特异度最高。在临床实践中,24 h尿游离皮质醇操作较为复杂,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目前不是国内常规开展项目,故以上两种筛查方式并非首选筛查方式。
3. 合理解读:需知晓假阳性、假阴性的原理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可导致身体出现类似皮质醇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但血皮质醇浓度、血浆ACTH偏低。
需高度怀疑为药源性库欣综合征者,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具体用药史,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及相关药物(包括其他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的使用情况 。
假阳性:
(1)患者依从性:是否在规定时间服用规定剂量的地塞米松药物;
(2)地塞米松清除加速: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利福平;
(3)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浓度升高:口服雌激素、妊娠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4)影响体内皮质醇的代谢或结合: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噻吨等),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5)体内皮质醇异常升高:妊娠,应激状态(如急性疾病、手术、严重创伤等)或长期焦虑及酗酒 。
假阴性:不常见,通常是由于地塞米松清除率降低导致假阴性,如药物(氟西汀、西咪替丁)或肝、肾功能衰竭患者。为减少诊断错误,可结合其他筛查指标(如24 h尿游离皮质醇等),并同步检测血清地塞米松浓度 。
要思路清晰,避免误诊误治
尽管临床上以垂体ACTH瘤致库欣综合征常见,但寻找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仍十分重要,否则会造成误诊误治。对怀疑库欣综合征的患者作出临床决策涉及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明确患者是否为库欣综合征(定性),第二步是明确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定位),第三步是确定库欣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评估之前应该首先询问详细的病史并进行全身体检,了解有无酒精和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史。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治疗与管理方案,尽量使相关指标达到或接近正常,安全地维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