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冷冻俱乐部房颤消融新技术巡讲圆满落幕:四城联动共绘房颤治疗新蓝图

“东风解语,论道新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福建冷冻俱乐部房颤消融新技术巡讲系列活动在福州、漳州、泉州和三明四地成功举办。这场跨越福建省南北的学术盛会集结了省内顶尖电生理专家,通过专题报告、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全面探讨了冷冻球囊舒适消融与脉冲电场消融等前沿技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活动不仅为福建省心律失常诊疗领域注入了新动能,更为基层医院开展房颤消融技术提供了规范化指导。


四城接力:“脉冻“之声响彻八闽大地


本次巡讲活动采用"中心辐射"模式,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陈林教授、林亚洲教授团队为核心,联合各地市电生理专家漳州市医院林春艺教授、泉州市第一医院吴兵教授、三明市第一医院涂宣庆教授等,形成了强大的学术阵容,共同探讨冷冻消融和脉冲消融这两项新技术在房颤治疗领域的应用。活动以福州为首站,依次南下漳州、泉州,最后抵达三明,形成了一条贯穿福建省核心医疗区域的学术传播链。历时近一个月(3月22日至4月13日),共吸引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电生理医师200余人次参与,覆盖三甲医院、地市级医院乃至县域医疗中心,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共享。



“福州站”作为开幕站,成功开启了本次房颤消融新技术巡讲活动,作为福建冷冻俱乐部的主席,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陈林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开场致辞,他表示,福建冷冻俱乐部致力于为福建省的心内科医生搭建电生理学习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房颤消融新技术的普及,本次房颤消融新技术巡讲活动,将会聚焦冷冻球消融和PFA,帮助省内医生更好的运用和掌握这两项新技术。同时本场活动也重点探讨了PulseSelect脉冲消融的规范化手术流程、后壁Box消融经验及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的标准化和个体化策略。



“漳州站重点结合手术录制的实操案例,分享了PulseSelect脉冲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体会,也针对冷冻球囊消融患者选择及基层医院房颤诊疗两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泉州站不仅从PFA和冷冻球囊消融两项技术运用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房颤患者后壁Box消融的手术经验,而且分享了冷冻球囊舒适消融最新进展,以改善患者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如何优化房颤消融手术流程和策略。



“三明站除了分享PFA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经验和冷冻球囊舒适消融进展外,还通过PulseSelect脉冲消融手术演示,让参会医生直观感受PulseSelect系统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及关键手术技巧。



四场巡讲活动聚焦冷冻球囊消融和脉冲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差异化的巡讲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既保证了房颤消融新技术核心内容的统一传达,又满足了不同地区电生理医生的学习和探索需求。


亮点聚焦:冷冻与脉冲技术碰撞下的房颤治疗新思维


冷冻球囊舒适消融最新进展


不同于北美和澳大利亚地区,中国仅有不到5%的房颤消融手术采用全麻或深度镇静,而冷冻球囊消融可以减少79%的疼痛发生率,不依赖全麻和深度镇静,未来在中国房颤治疗领域依然会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房颤舒适消融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早诊早治,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能量的选择是舒适消融解决方案的基石。冷冻球囊消融之所以能为患者带来更加舒适的手术体验,是基于对传统消融能源及导管构型的革新。


作为全球首个Single-shot环带消融导管,冷冻球囊消融兼具快、狠、准的特点:一次能量释放即可实现肺静脉电隔离,避免重复消融;一次贴靠即可形成连续、透壁、宽大、均一的环形损伤;精准可视的肺静脉前庭环形贴靠,避免“盲打”和重叠消融。从火到冰,从点贴靠到面贴靠,从逐点消融到一步成环,冷冻球囊消融不仅降低了心包填塞和食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手术学习曲线和提升了手术效率,还显著减少了患者在术中的疼痛反应。



PulseSelect脉冲消融技术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


随着消融能源的不断拓展,在PFA领域已经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导管,从花瓣/网篮状,到lasso环状,再到OTW闭合环状,并非所有的PFA导管都是都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usleSelect脉冲消融导管是全球研发最早的PFA导管,拥有了十多年的循证医学证据,实现了对脉冲能量的“最佳掌控“,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仅0.7%,是目前所有房颤IDE研究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最低的。其OTW环状中心支撑加上前倾20°,使导管贴靠更简单,损伤更连续,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OTW环状设计使PulseSelect导管无论三维二维都可以呈现理想消融效果,本次活动中,林亚洲教授也完美演示了二维下PulseSelect脉冲消融手术。


此外,PusleSelect脉冲消融导管是目前唯一获得FDA、CE和NMPA三大认证机构批复用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PFA导管,PULSED AF 研究显示,随访 12 个月,80.8% 持续性房颤和79.7%阵发性房颤患者未出现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


PusleSelect脉冲消融导管拥有灵活多变的导管形态,除了可以进行常规PVI外,还能灵活进行顶部、后壁及三尖瓣峡部等肺静脉外的消融,因此,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若术者想要尝试PVI Plus消融策略,PusleSelect导管可以很好地满足术者的手术操作需求。



基层赋能:县域医院开展房颤消融的路径探索


新中心建设标准与人才培养


针对"新中心开展需要哪些条件"这一各地普遍关心的问题,漳州市中医院苏宝莲教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许开祖教授等分享了宝贵经验。除常规硬件设备和人员配置外,冷冻消融和脉冲消融等新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还能缩短学习曲线,帮助基层医院更好的培养电生理学科人才梯队。德化县医院蓝文聪教授则从县域医院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结合福建冷冻俱乐部的学术资源和运用新的诊疗技术来助力房颤治疗人才培养


多位专家指出,冷冻消融因其操作相对简化、学习曲线较短(通常20-30例即可掌握基本技术),而且对患者而言,耐受性较好,成为基层医院开展房颤介入的理想切入点。晋江市中医院张玉梅教授通过实际案例证明,县级医院同样可以安全有效地开展冷冻球囊消融手术。


冷冻消融疗法在地市级医院的价值定位


泉州市第一医院王佳南教授、黄茜雯教授在病例讨论环节,通过对比分析典型成功案例和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病例,总结了冷冻消融在地市级医院日常实践中的优势场景:如老年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需要减少抗凝药物使用的情况等。南安市医院陈贤庆教授则分享了如何将冷冻消融整合到基层房颤综合管理流程中,包括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各环节的衔接。


涂宣庆教授在三明站总结时特别指出:"房颤消融新技术的普及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让更多房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规范、有效的治疗。"这一观点道出了本次巡讲活动的深层意义——通过技术下沉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分布。


未来展望:构建福建房颤介入治疗新生态


本次巡讲活动通过四城联动,在福建省内搭建起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间的经验共享。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林亚洲教授表示,未来房颤消融领域将会呈现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技术多元化,冷冻、射频、脉冲等各种能量形式各展所长,而非相互替代;二是策略精准化,从"one size fits all"转向基于患者特征、疾病类型的个体化治疗。



本次"房颤消融新技术巡讲"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福建省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丰硕成果,更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复杂电生理技术提供了可行路径。随着冷冻消融、脉冲消融等新技术在省内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福建房颤患者将受益于这项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实现"大病不出省"的医改目标。福建冷冻俱乐部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播与应用,为健康福建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阅读数: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