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创外科瓣膜手术在近些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2024年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发表的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微创瓣膜外科手术数量已经超过15000台,相比2022年增长36%,增长迅速。微创外科手术包括胸骨上段,小切口,腔镜辅助,全腔镜以及机器人手术。随着心外科医生不断锐意进取,用创新的手术技术和创新的产品造福广大患者。

在此背景下,干式二尖瓣瓣膜MITRIS RESILIA 应运而生。其采用全创新的RESILIA抗钙化技术大幅降低瓣膜钙化风险,从而提升瓣膜的耐久性表现。其独特的收瓣脚+低瓣脚的设计,能轻松满足微创手术小切口的需求。其大开口面积的设计也为未来介入手术提供了可能。
4月9日,“澎湃新生,一生相瓣”爱德华MITRIS RESILIA二尖瓣置换手术直播月第三周活动如期而至,通过多中心术者的精彩演示,展现出其在复杂解剖结构和高风险病例中的独特优势。
云端直击微创机器人二尖瓣置换术
手术直播中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4月9日,当天手术直播活动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龚文辉教授主持,张成鑫教授发表开场致辞。他谈到,全球心脏瓣膜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中国心脏瓣膜病患者群体规模庞大,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病变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传统开胸手术创伤较大,微创导管技术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局限,导致部分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机器人辅助经导管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应用,为心脏瓣膜病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展望未来,机器人介入手术有望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新标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患者将得到更精准、更安全的瓣膜置换手术。”

随后,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成鑫教授团队带来一例机器人辅助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演示。患者为50岁女性,主诉反复胸闷不适两月余。入院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二尖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0.75cm²,瓣叶质量较差,三尖瓣中度反流,左心耳血栓形成,合并重度肺动脉高血压。既往有干燥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病史。综合术前评估,诊断为: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川级;干燥综合征。
术前食道超声示:二尖瓣典型的风湿性心脏病改变,瓣叶增厚钙化,交界粘连融合,左心耳血栓形成,三尖瓣瓣环扩大,中度反流。术中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插管,阻断,HTK心脏停搏液,心脏停跳,经房间沟切开左房,左心耳可见血栓形成,去除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缝闭术,充分暴露二尖瓣,探查二尖瓣后剪除病变瓣叶,保留部分瓣下结构,测瓣器测量,测瓣后置入27#MITRIS RESILIA生物二尖瓣一枚,测瓣叶启闭佳。右房切开,探查三尖瓣瓣环扩大,遂植入28成形环一枚。术中食道超声显示人工瓣膜开合良好,二、三尖瓣微量反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手术直播结束后,张成鑫教授评价道,机器人辅助技术为瓣膜置换手术提供了稳定性,使术中缝合、瓣膜定位等精细操作提升至新高度,尤其在处理钙化瓣环、左心耳血栓等高危解剖结构时展现出独特优势。此外,MITRIS RESILIA瓣膜的性能优异,是二尖瓣患者需要二尖瓣置换时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选择。
线下首批植入火热推进 创新技术多中心落地开花
首植中心: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心血管病医院、安徽省胸科医院

继线上学术交流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MITRIS RESILIA干式二尖瓣瓣膜的线下首植手术也在全国多家中心接连取得圆满成功。4月9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邵国丰教授团队完成一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为70岁女性,术前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衰、肺水肿及房颤。术中体外循环建立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搏液,心脏停跳后经房间沟切口探查二尖瓣,剪除病变瓣叶后行二尖瓣置换术,植入27#MITRIS RESILIA生物二尖瓣一枚,测瓣叶启闭佳。术中食道超声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未见反流及瓣周漏,手术顺利完成。
术者反馈称,MITRIS RESILIA的缝合环设计穿刺手感良好,瓣脚内收及短瓣脚设计使植入过程更加安全,特别适合小左室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左室破裂风险。

4月10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心血管病医院林智教授团队完成一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修复手术。患者为55岁男性,40年前曾接受二尖瓣闭式扩张术,术前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房颤、三高及心肾功能不全。术中体外循环建立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搏液,心脏停跳后经房间沟切口探查二尖瓣,剪除病变瓣叶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置入27#MITRIS RESILIA生物二尖瓣一枚,测瓣叶启闭佳。后行三尖瓣修复术。术中食道超声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二尖瓣、三尖瓣未见反流及瓣周漏,手术顺利完成。
术者反馈称,瓣膜的A标记便于对位,干式储存免洗设计简化了术前准备流程。RESILIA组织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二尖瓣生物瓣的耐久性,解决了传统瓣膜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4月10日,安徽省胸科医院张良教授团队完成一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修复及MAZE手术。患者为61岁女性,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表现为二尖瓣重度反流伴轻度狭窄、三尖瓣轻度反流及房颤。术中体外循环建立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搏液,心脏停跳后,经房间沟切口,先行MAZE手术后探查二尖瓣,剪除病变瓣叶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置入27#MITRIS RESILIA生物二尖瓣一枚,测瓣叶启闭佳。后行三尖瓣修复术。术中食道超声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二尖瓣、三尖瓣未见反流及瓣周漏,手术顺利完成。
术者反馈称,MITRIS RESILIA的马鞍形生理缝合环设计易于缝合,RESILIA组织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瓣叶的抗钙化能力。
技术落地 多方验证
▼▼▼
从云端手术室的精彩演示到多地首植的落地生花,全球首款干式二尖瓣瓣膜 MITRIS RESILIA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得到持续验证,其成功应用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革新。无论是面对高龄患者、复杂病变,还是多合并症挑战,这一创新平台均展现了卓越的临床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多中心临床数据的积累,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或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扫描二维码回看直播
注:本文仅代表与会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本文所涉医疗器械的完整描述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警告、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国械注进20243130603 干式二尖瓣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