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心脏瓣膜介入菁英论坛-球扩瓣TAVR沙龙圆满举办!谈心论道间,续写薪火相传,为更多患者带来“瓣”生希望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TAVR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尤其是球扩瓣技术,凭借其在精准释放、瓣膜匹配性及复杂病变适应方面的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全球TAVR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焦点之一。


4月17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华南心脏瓣膜介入菁英论坛-球扩瓣TAVR沙龙圆满举办。论坛汇聚了岭南地区及海外的心血管介入专家,以球扩瓣TAVR为核心,连续四场手术直播展示操作细节,病例研讨深入全面,有效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实操与临床思维能力。整场活动流程紧凑、组织有序,为TAVR术者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国内瓣膜介入治疗规范化发展。


大师心声 岭南论瓣

球扩瓣引领TAVR治疗“精”标准


本次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廖新学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顺利开展。他指出,近年来,TAVR技术尤其是球扩瓣策略在国内临床中的应用正稳步推进。此次沙龙正是“SAPIEN 3球扩瓣卓越教学中心”系列培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借此平台,拓宽眼界、深化思考、推动实践。



上午8点,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怡教授的致辞中如期拉开帷幕。他表示,作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肩负着推动技术进步与普及的使命。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各位同仁搭建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球扩瓣TAVR的最新进展、临床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福祉。


全维赋能 术式精研

国际视野、本地实践、精准教学融合一体


“这是场富有深度的学术论坛,对拓展医生视野、促进技术进阶具有实际推动力。”廖新学教授如是评价。他提到,本次沙龙内容丰富、结构紧凑,涵盖国际讲者主题演讲、SAPIEN 3 Live Case手术直播、实操详解、病例分享及圆桌讨论等多维环节。其中,作为论坛的最大亮点之一,会议期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团队倾力完成了四台SAPIEN 3球扩瓣TAVR手术直播。从精细严谨的术前评估,到精湛娴熟的术中操作,再到精准果断的术后判断,充分展示了球扩瓣TAVR的全流程路径




手术直播环节精彩纷呈,展示了术者精湛的操作技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瓣膜介入团队的三位专家还通过同步讲解的形式,深入剖析了手术决策背后的临床逻辑。


李怡教授以“球扩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中心经验”为题,系统总结了团队在SAPIEN 3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成果,分享了从病例选择、术中处理到并发症管理的全链条思路。庄晓东教授则聚焦于SAPIEN 3 TAVR手术操作Step by Step,从术前评估到瓣膜释放,层层剖析,为观众带来系统性操作指南。姚凤娟教授针对急诊场景下时间紧迫、病情复杂的特点,对超声评估路径进行深入且重点突出的讲解,进一步完善了球扩瓣TAVR技术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应用体系。



“这种直播+经验讲解的方式非常实用。”李怡教授指出,“我们希望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看到最核心的技术细节,并借助单中心经验分享,帮助大家将理念转化为临床实践。”


聚焦更广阔的视野,论坛特别邀请了来自波兰的Prof. Radoslaw Parma与中国香港的Prof. Kent So参会。其中,Radoslaw Parma教授围绕“SAPIEN 3 in bicuspid”与“CT Planning of SAPIEN 3 TAVI”展开讲解,Kent So教授则讲解脑保护装置的循证证据积累与临床意义。两位专家分享了欧洲与亚太地区在球扩瓣介入手术规划与围术期并发症预防方面的经验,对提升我国TAVR技术国际接轨水平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交流中,学术观点碰撞明显,如对复杂主动脉瓣狭窄病例的器械和术式选择、新型脑保护装置的应用时机等存在不同见解,激发了对优化手术策略、提升患者预后的深入思考。“这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非常重要,让我们接触不同的技术细节与理念,有利于对比思考,也促进国内规范对接国际标准。”庄晓东教授给予高度评价。


精研覃思 博采众长

球扩瓣成功挑战“复杂心”TAVR病例


“跨区域、多中心交流对国内球扩瓣TAVR 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整合不同地区的临床经验,促进技术规范的普及与推广,还能打破地域壁垒,实现学术资源的充分共享,加速新技术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廖新学教授强调道。在病例分享环节,来自多家中心的复杂球扩瓣TAVR病例依次呈现,既有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策略,也有针对复杂解剖路径的巧妙应对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海峰教授强调了MViV操作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包括警惕LVOT风险、房间隔穿刺位置、Lampoon操作要点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雷晓明教授则带来一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脉遮挡风险的病例,介绍如何运用冠脉保护策略保障术中安全。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宗涛教授带来一例主动脉严重扭曲患者接受TAVR的病例研究,详细介绍了该病例的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熊振宇教授分享了一例术中瓣膜移位的罕见并发症案例,提醒大家术中实时判断与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


庄晓东教授坦言:

“在病例讨论中,不同中心对器械选择和手术策略有不同判断,正是这种观点碰撞,让我们不断优化治疗路径,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锐意进取 精益求精

持续发力推动球扩瓣TAVR规范化培训


作为全国“SAPIEN 3球扩瓣卓越教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在球扩瓣TAVR领域始终保持先行者姿态,致力于构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临床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借助国家级培训平台的优势,医院持续推进TAVR技术在全国的规范化教学。通过定期举办沙龙课程、引入国际专家资源、开展多中心病例研究,不断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已成为国内球扩瓣领域的人才孵化重地。



廖新学教授指出,“球扩瓣TAVR作为一种成熟、可控性强的技术,在高危与复杂患者中已展现巨大价值。未来我们要将技术从高危人群向中低危扩展,推动规范落地,提升患者整体获益。”


李怡教授则表示,“我们不仅传授技术,更是引导医生建立临床思维。未来中心将继续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手术策略和风险评估,拓展球扩瓣手术的适应人群,提高临床可及性与疗效。”


庄晓东教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青年医生加入,他强调“术技之外,更要注重临床思维和多学科融合能力的培养。病例讨论中我们不断看到技术迭代和认知提升。不只是学会操作,而是真正理解每一步背后的‘为什么’。”


从理念传递到实践演示,从本土经验到国际视野,华南心脏瓣膜介入菁英论坛-球扩瓣TAVR沙龙不仅展示了球扩瓣TAVR领域的最新进展,也明确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责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球扩瓣TAVR领域的带教中心,正以系统化教学与技术创新为推动我国TAVR事业行稳致远,为更多患者带来“瓣”生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数: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