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治疗三尖瓣反流:TriStar研究1年随访结果

健心知著

2025.05.02

第468期

640 (99).png

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治疗三尖瓣反流:TriStar研究1年随访结果

640 (100).png

刘健、孟晓松、彭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尽管近年来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但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度TR的手段有限。约80%的TR为继发性TR(STR),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明确有效的TR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外科手术风险高且住院死亡率较高,对于孤立性重度TR患者,通常不推荐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替代治疗手段,三尖瓣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焦点。

文章介绍

TriStar研究旨在评估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治疗重度ST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报道了TriStar研究1年随访结果。本文于2025年3月发表于EuroIntervention杂志。

研究方法

TriStar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于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纳入来自中国11个中心的重度及以上STR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后TR症状均无明显改善。对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主要不良事件(MAEs)进行评估。主要安全性终点定义为MAEs的复合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非择期三尖瓣再介入干预、严重出血、主要入路及血管并发症、主要心脏结构损伤、需永久起搏器植入的传导障碍、卒中、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肾损伤。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平均年龄72.6±7.0岁,其中60.4%为女性,平均TRI-SCORE为5.4±2.1。植入成功率为97.9%。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术后1年时,三尖瓣中膈外侧环直径平均减少了11.3%(41.9 mm vs 37.1 mm;p<0.01),并伴有明显的右心室重塑。82.5%的患者TR≤中度,97.7%的患者TR下降≥1个等级。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改善,NYHA I/II级的占比从32.6%提高至96.5%(p<0.001),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了31.9±71.8米(p<0.001),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总分提高了7.6±17.7分(p<0.001)。在30天和1年随访时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和再次干预事件,但在1年随访时有5名患者出现了严重出血。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的1年生存率和未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分别为97.8%和95.1%。

640 - 2025-05-02T175945.933.png

图1:中心插图

640 - 2025-05-02T175950.240.png

图2: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前后图像

640 - 2025-05-02T175953.013.png

表1: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640 - 2025-05-02T175956.945.png

表2:手术特征

640 - 2025-05-02T180001.076.png

表3:主要不良事件

640 - 2025-05-02T180003.624.png

图3:Kaplan-Meier生存曲线

640 - 2025-05-02T180009.222.png

表4:基线和随访时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640 - 2025-05-02T180011.968.png

图4: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

结  论

TriStar研究证明了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治疗重度ST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和较低的再住院率,TR严重程度持续且显著降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讨论

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能够有效减少T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案。但本研究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K-Clip植入后中膈外侧环直径减少幅度低于传统的直接瓣环成形术,提示K-Clip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持久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本研究是一项单臂观察性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未来有必要在长期随访研究和不同人群中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阅读数: 52
留言请输入昵称
发送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