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冠状动脉扩张症”遇到“急性冠脉综合征”,何去何从?
图片


冠状动脉扩张症(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是冠状动脉(下称:冠脉)节段的异常扩张,其诊断需满足:受累冠状动脉节段直径超过相邻正常节段1.5倍以上,且扩张范围通常累及血管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上。这种扩张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影像学上呈现瘤样或梭形膨出。《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Reviews, Research, Resources (ICR³)》报告了一篇“Coronary Artery Ectasia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Role o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 in Management”,讨论了两例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CAE病例。


其中一名36岁男性患者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近端出现闭塞,钝缘支和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存在扩张;另一名53岁男性吸烟患者LAD扩张,并伴有大量血栓。两名患者均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n-vitamin K 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体用药为阿哌沙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第一名患者1年后LCX闭塞完全再通,第二名患者2个月后LAD血栓完全溶解。这些病例凸显了NOACs在ACS患者CAE治疗中的潜在益处,表明三联疗法(DAPT联合NOACs)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图片


引言



CAE为冠脉节段的异常扩张,特征为受影响冠脉的三分之一以上出现异常扩大。在某些情况下,扩张节段的直径可超过同一动脉相邻正常节段直径的1.5倍。


根据病变范围,CAE分为四型:


  • 1 型(广泛多支型):累及 2 支或 3 支血管的广泛扩张;

  • 2 型(单支广泛 + 另一支局灶型):一支血管广泛扩张合并另一支局灶性病变;

  • 3 型(单支广泛型):局限于单支血管的广泛扩张;

  • 4 型(局灶 / 节段型):单支血管的局灶性或节段性受累。


CAE的患病率各不相同,但目前估计在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中为3%至8%。冠脉造影和IVUS(或OCT)是常用的检查技术,分别用于显示扩张范围以及任何伴发的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并用于指导血管断层观察。


CAE并非良性病变,多项研究已将其与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联系起来,将CAE归类为动脉粥样硬化性CAD的亚类或独立疾病,这是当前争议的焦点。尽管CAE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CAD同时发生,但一些专家认为CAE是一种独立疾病。因为即使受累冠脉没有阻塞性病变,CAE也与心肌梗死相关。更重要的是,对于无阻塞的孤立性CAE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医学界存在广泛争议。在需要治疗的情况下,对于最佳治疗方法也没有明确的共识。这凸显了对CAE患者进行细致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病例系列中,阿哌沙班作为一种NOACs,被用于治疗大量冠脉内血栓形成,尤其是在CAE且血栓负荷重的患者中。使用阿哌沙班的决定是受到AUGUSTUS研究的启发,在该研究中,阿哌沙班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使用。通过复查冠脉造影证实,这种治疗方法使两例患者的血栓均成功溶解。


病例1

一名36岁男性患者,既往病史不详,因胸痛放射至背部及双肘、头晕、出汗、一次呕吐和呼吸困难入院。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肾功能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35.50 IU/L(正常范围5-25 IU/L),肌钙蛋白T为0.785 ng/ml(正常范围0-0.01 ng/ml)。血脂评估显示总胆固醇升高至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7.66 mmol/L,甘油三酯(TG)为1.6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1 mmol/L。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均正常。入院时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LCX近端闭塞,同时钝缘支和LAD存在扩张(图1)。术中未植入支架。

图片

图1:病例1的初始LCX影像:完全闭塞伴扩张


治疗



患者出院后接受药物治疗,处方包括DAPT(阿司匹林100 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阿哌沙班5 mg,每日两次;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一次。(译者注:阿托伐他汀80 mg为国外剂量,与国内不同)


结局



1年后,患者作为随访病例再次入院,接受择期冠脉造影以重新评估冠脉情况(图2)。此次检查影像显示,LCX闭塞已完全消失。随后,通过临床随访监测患者病情进展。

图片

图2:病例1的复查造影:LCX闭塞已完全解除,血流恢复


病例2

一名53岁男性患者,有吸烟史,但无其他CAD危险因素,因胸痛就诊。患者被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超声心动图显示前壁轻度运动减弱,射血分数为50%。次日早晨,冠脉造影显示LAD扩张,且在对角支主要分叉处存在大量血栓,但前向血流存在,TIMI血流分级为3级(图3)


患者开始接受口服DAPT,包括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此外,还静脉注射替罗非班48小时,以促进血栓溶解。

图片

图3:病例2的初始造影:可见血栓存在的LAD扩张


经过药物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显著缓解。48小时后复查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与初次检查相比无显著变化,表明血栓负荷未发生改变。患者出院时服用以下药物:阿司匹林100 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阿哌沙班5 mg,每日两次;以及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一次。(译者注:阿托伐他汀80 mg为国外剂量,与国内不同)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每两周安排一次门诊随访。监测期间,患者病情稳定,无胸痛复发或其他心血管症状。


两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图4)显示血栓已完全溶解。


图片

图4:病例2的复查造影:血栓完全溶解,而LAD的扩张持续存在


讨论



根据现有文献,1型CAE与不良事件(如心肌缺血)相关,即使在无阻塞性病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当CAE累及冠脉更大范围时,这些不良事件的表现更为明显。


CAE患者常因扩张的冠状动脉节段内血流淤滞而出现血栓形成,会导致劳力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而与伴发的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无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AE的发生率约为3.6%。这是一个重大的健康挑战,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CAE患者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升高。


CAE患者的理想药物治疗方案仍有待确定。针对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对于有效管理CAE患者至关重要。


CAE患者的P-选择素、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因子4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其血小板活性水平更高。这构成了CAE治疗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然而,使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还是DAPT仍存在争议。


在CAE的抗凝治疗中,抗凝药的选择仍不确定,尽管某些患者会使用华法林。Pranata等人的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在CAE的治疗中加入抗凝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孤立性CAE且无其他明显狭窄病变的情况下。其他研究表明,在患者同时患有CAE和ACS时,抗凝治疗可以改善该疾病的预后。


专家建议使用NOACs治疗CAE,尽管缺乏支持其使用的临床证据,但NOACs对CAE患者具有显著益处。本文报告了两个病例,其中三联疗法(DAPT联合NOACs)使CAE患者的闭塞完全消失,且临床状况得到改善。上述两个病例的临床结局揭示了上述干预措施在管理CAE中的有效性。


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支持在CAE患者中使用介入或外科干预措施。发生CAE的血管可能不存在有意义的粥样硬化性狭窄,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患者的解剖结构、扩张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和整体健康状况。


更重要的是,急诊处理应该开通前向血流。


结论



DAPT联合NOACs在CAE患者伴ACS可行的治疗方案,但具体药物剂量和疗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严道心得:CAE治疗的未解之谜——在争议中探索未知

当CAE与ACS相遇,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临床决策提出了严峻挑战。CAE治疗的当前争议有以下三点:1、CAE的疾病本质:究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殊表型,还是独立的血管病变?这决定了治疗策略是否需针对血管重构本身。2、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ACS急性期 vs 稳定期启动NOACs的疗效差异,是否需根据血栓负荷动态调整,以及三联疗法的出血风险如何规避。3、儿童与成人CAE的差异:儿童川崎病相关CAE以动脉瘤样扩张为主,抗凝策略是否需区别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CAE。从本文的两例成功病例中,我们看到NOACs联合DAPT的三联疗法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效果,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然而,CAE的诊疗仍有诸多未知领域亟待探索,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坚实依据。未来,随着对CAE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与新型药物的研发,我们有望为患者制定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策略,最终改善其长期预后。


阅读数: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