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杭州,西湖绸缎般的水波漫过苏堤,春暮浅夏,微风轻拂,湖光潋滟,草木葱茏。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灵动。5月10日,由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绿城心血管病论坛在绿城·杭州九溪玫瑰园酒店顺利启幕!

本次论坛聚焦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内容涵盖冠脉疾病、心脏起搏电生理、心脏大血管外科、泛血管疾病诊治以及心血管护理等多个领域。绿树掩映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心血管学界同仁,带着未解的难题、创新的方案,跨过苏堤的垂柳,围坐一起讨论心血管疾病诊、治、防、管各个环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共探学术前沿,共谋诊疗创新,共筑患者福祉。
相聚绿城
同心同德 共谋愿景
▼▼▼

论坛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何浪教授主持,她向在场的所有嘉宾和参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介绍了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分别有:
向上滑动阅览
绿城集团创始人之一、绿城医疗董事长寿柏年先生
杭州市卫健委医政处处长陶晶女士
西湖区卫健局邵建松局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伟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常务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邹建刚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牛红霞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研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朝晖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颖雪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原宁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蓝荣芳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石瑞正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沈敏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傅发源教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晓晟教授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刘元伟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凯教授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吴强教授
“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荣誉获得者、丽水市中心医院韦铁民教授
以及来自绿城医疗合作单位的各位院长、主任,还有浙江及外地的专家,远道而来、莅临会议!
寿柏年先生:以绿城方案,共建区域医疗新生态

寿柏年先生表示,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作为杭州市唯一非公立心血管专科医院,努力打造“一家有温度的医院”,通过技术与服务结合,守护患者健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绿城医疗举办学术论坛,正是希望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助力提升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守护百姓生命健康防线。绿城心血管病论坛已走过十三年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临床需求导向,注重技术创新和基层能力提升。“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们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推动学科建设和平台协作,为区域医疗质量提升贡献‘绿城方案’。”
陶晶女士:多方协同发力,构建健康杭州新格局

陶晶女士强调,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作为社会办医标杆,坚守“强专科、精管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救治方面成效显著。面临心血管疾病防治新要求,她提出建议:一是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构建技术体系和服务链,优化老年患者就医体验;二是建立质量管控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培训,培养专科人才;三是深化智慧医疗与分级诊疗实践,研发专科AI产品,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希望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继续当好社会办医的排头兵,在专科建设上做‘特长生’,在服务创新上做‘优等生’,在质量管控上做‘模范生’,为打造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杭州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张澍教授:打造高质量心血管平台,服务人民健康

张澍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干预率提升以及分级诊疗急需完善等特点。本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推动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对接和能力共建,是“精准防治”与“学术共享”的实践典范。他强调,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作为非公立医院,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模式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未来希望能与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继续深化创新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王建安院士:回顾与展望并举,凝聚更多同行者

最后,因公未能亲临现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通过视频方式发表寄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作为浙江省一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始终秉承“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杭州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十三年来,绿城心血管病论坛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本届大会精心策划了丰富多样的学术板块,交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经验,期待借助此次论坛推动更多前沿诊疗理念走向基层、走入实践。”
“绿医心健康”俱乐部:携手共建 正式起航
▼▼▼


开幕式上,“绿医心健康”俱乐部正式启动,象征着绿城医疗在推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上的全新探索。本环节由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王东教授主持,寿柏年先生宣读“绿城医疗心脏健康专家邀请函”,邀请到全国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专家,共同参与绿医心健康俱乐部的学术交流和科普公益活动。

启动仪式上,张澍教授、吴立群教授、汤宝鹏教授、宿燕岗教授、陈柯萍教授、徐伟教授以及陶晶女士、邵建松先生、寿柏年先生、何浪女士共同宣告“绿医心健康”俱乐部正式启程。未来俱乐部将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病例研讨、远程会诊,推动诊疗规范下沉基层,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更多患者。

仪式上还为绿医心健康俱乐部成员单位:临安三院季华峰院长、临安四院吴江院长、黄山首康医院吴捷华院长、杭州安舒医院丁仲佳院长、临安锦北医院黄龙祥院长、临安城南医院朱敏院长、西湖区留下卫生服务中心高来龙院长、临安区锦北卫生服务中心朱鑫儿院长进行授牌。首批联盟将在未来与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在人才培养、技术输出、转诊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真正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技术互通、能力共建”的愿景。
学术报告集锦
创新视野 探知未来
▼▼▼
学术交流部分,在紧凑高效的安排中展开,共分为两个学术单元,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第一学术单元主题聚焦于心脏性猝死防治策略。张澍教授以心脏性猝死防治的观念和技术进步为题,强调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分层及器械干预在综合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吴立群教授讲授心房颤动节律控制的预后价值,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分析,阐述了节律控制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汤宝鹏教授介绍了心脏性猝死预防器械治疗的进展,从ICD到EV-ICD的适应证与实践经验做了详细梳理。丽水市中心医院韦铁民教授则从综合临床路径出发,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治实践经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第二学术单元则聚焦起搏与电生理前沿技术发展。陈柯萍教授讲解了基于人工智能在 CIED中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为 CIED 治疗带来的变革和提升。宿燕岗教授回顾了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未来将更加个性化、图像融合和导航技术将持续赋能临床实践。徐伟教授详细解读了 2025AHA/ACC/HRS 有关 CRT适宜应用标准推荐,解析最新国际指南对我国临床的启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项美香教授分享心脏起搏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新型起搏器的功能和临床应用效果,拓展干预空间,改善患者预后。
多维协作 百花齐放
构建立体学术生态
▼▼▼
除了主论坛的高峰对话,本届会议还精心设置了多个专场论坛,从专业深耕到青年赋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5月9至11日期间,“绿医心健康”俱乐部——泛血管疾病管理专场聚焦泛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综合管理策略,心脏节律创新疗法专题会、起搏新技术专场则集中展示了心脏节律领域创新疗法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场重点关注主动脉夹层的多学科诊疗策略和围手术期管理,冠脉专场则针对冠状动脉高阻力病变的诊疗难题展开讨论,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专场特别聚焦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而青年医生专场则围绕电生理技术、CIED实践手把手教学,帮助青年医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此次会议集思广益,聚焦前沿,更照见初心,多场并行的专题论坛实现了“按需所学、按岗所用”的精准赋能。从多场学术讨论的思维碰撞,到“绿医心健康”俱乐部的扬帆起航,绿城心血管病论坛正以不断成熟的姿态,持续为推动中国心血管医学的进步增添动力。春暮浅夏,万物竞长,心怀热爱,医者正行。绿城心血管病论坛,将继续在时代的脉动中,与所有守护生命的力量同行,共赴更广阔的医学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