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025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于杭州正式拉开了序幕。20载精心浇灌,西子会始终以“包容、开放、创新”的脉络,搭建交流互鉴的枝干,培育突破边界的新芽,绽放出璀璨的学术硕果。而今,四海宾朋再聚首,于运河的涟漪之畔,将以思想作舟,以探索为桨,赏西子的智慧之光,共同开启西子会20年的华彩篇章。

知己好友 湖畔重逢
青山未改当年意,此刻再叙“西子情”
▼▼▼
“盛会”,“好友”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开幕式上,群贤毕至,星光熠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龚颖超医生和孙莹医生共同担任主持人,并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刘斌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袁祖贻教授;
浙江省医学会副秘书长沈昱平女士;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医院毛威教授;
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
以及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的各位副主任委员,常委及委员们,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同仁等。
融汇百家 生生不息
二十载步履铿锵 书写学科发展答卷
▼▼▼
二十载风雨兼程,二十载步履铿锵。从最初的破土萌芽,到如今的枝繁叶茂,西子会的每一届成长都凝聚着浙江心血管人的心血与汗水,饱含着广大参会同道的期待与祝愿。在此契机下,傅国胜教授、蔡秀军教授、沈昱平女士、马长生教授、葛均波院士从不同角度发表致辞,为大会注入了深厚内涵。
傅国胜教授:20年,我们心怀敬畏,更满怀憧憬

傅国胜教授代表组委会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同道,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随后表示,从最初的区域性研讨到如今涵盖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的全国性综合会议,西子会20年来始终以推动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为使命,聚焦技术革新、直面临床痛点、搭建融合生态,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心血管事业的高速发展。
这其间,离不开葛均波院士、韩雅玲院士、陈义汉院士、王建安院士、马长生主委等大批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以及蔡秀军副会长领衔的浙江省医学会、社会各界学者的护航与关心。当前,器械创新、数字医疗、基因编辑等突破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本届大会将充分发挥亮点与优势,诠释心血管防治事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期待与广大参会者在此收获新知,缔结友谊,共同为心血管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蔡秀军教授:紧握“六大抓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建设

蔡秀军教授表示,过去30年,医院通过持续创造、发挥新质生产力,基本完成了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四个目标。肩负“最大可能地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使命,未来医院将通过国际化:全面接轨国际,不断拓展高层次、多元化全球合作伙伴;精细化:创新实行委员会管理制度,设立入院准备中心,推行医疗辅助新角色,全面提升临床效率和效果;智慧化:实现“互联网+”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邵逸夫(纳里)互联网医院、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人性化:打造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独特人文关爱文化;微创化:牵头组建“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让微创技术渗透到每个学科;产业化:重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院产业化发展等六个抓手,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之路上稳步前行。
沈昱平女士:20年,一以贯之贡献浙江力量

沈昱平女士表示,西子会自2006年启动至今,已经历经了20年的沉淀与成长,成为了浙江省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品牌会议之一。恰逢20年关键节点,今年大会不仅传承了既往优秀的传统,也增加了更多新的特色和亮点。主题精彩、形式多元,力求为全省专家同道搭建一个高质量学习平台。而浙江省医学会作为全省医学科技工作者之家、全省医学人才重要孵化地、全省医学学术主阵地,将会一以贯之的支持西子会、以及全省心血管病各项事业、各项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服务。
希望未来,西子会能够在傅国胜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围绕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在推动浙江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上持续贡献强劲力量。五月的杭州,百花齐放,令人心旷神怡,祝愿在座的专家学有所获,也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马长生教授: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技术下沉与科研创新

马长生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浙江作为全国示范省,在医疗技术推广和人口健康管理方面成效显著。通过"山海协作"工程,浙江医疗团队已深度参与新疆地区县域医院建设,三家县级医院在浙江专家指导下常规开展房颤消融等高难度手术,展现了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而北京安贞医院作为行业标杆,房颤消融手术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年手术1万例需10次开胸补救,提升至2023年完成2.3万例仅出现3例开胸,手术安全率达国际领先水平。面向未来六年发展,医院将加强技术下沉,计划构建覆盖全国3000个县域的标准化培训体系,确保基层医院房颤消融安全性达到邵逸夫医院水平。同时,在科研产出方面,计划于2035年实现高质量临床研究数量倍增,重点攻关改变国际指南的重大课题。希望能与广大浙江同道们携手推进心血管防治体系革新,以新质生产力重塑行业生态,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葛均波院士:20载携手同行,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赓续奋斗

葛均波院士讲到,从20年前“首届西子心血管病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到“第 20 届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我几乎全程参与,见证其从萌芽成长为国际品牌会议。这些年,中国介入心血管病发展也非常迅猛,正如马长生教授所言,冠脉介入病例数从几百例到17000 例,令人惊叹。我陪伴着西子会,同样也见证了中国心血管学科从冠脉介入治疗起步,发展为涵盖基础到临床的全面领域。
邵逸夫医院过去 30 年发展堪称奇迹,蔡秀军教授对医院发展的介绍,让我看到了邵逸夫医院是医务人员向往的工作之地,获评为“最佳雇主”实至名归。同时,傅国胜教授也提到,当年所在科室规模很小,如今已发展为多院区、病房众多的大型学科体系。医院在精细化管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卓越的表现,值得全国更多心血管专家同道学习。在此,祝愿邵逸夫医院越来越好,也期待通过本次大会与大家共同进步,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赓续奋斗。
高屋建瓴 传经送宝
前沿热点启新智 绽放西子学术芳华
▼▼▼
精彩的开幕式后,大会随之迎来了令人备受瞩目的“主题演讲”环节。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葛均波院士率先领航,分享了对中国冠脉介入事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介绍了中国原研的创新性成果与卓越表现;陈义汉院士探索了心脏病干预靶点、新药前药等心脏病防治新赛道;马长生教授分析了心房颤动治疗的争议与研究,贡献了北京安贞医院的先进经验;刘斌教授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分析了冠脉腔内影像学与功能学的进展;钱菊英教授从无创到精准的多维视角,分享了泛血管疾病评估进展。袁祖贻教授讲解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中国原创治疗,分析了相关ASCVD的终生风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以左束支起搏技术为主题,梳理了其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毛威教授基于浙江医院的丰富经验,解答了针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若干问题;皇家帕普沃思医院Stephen Hoole教授通过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解读了该手段优化PCI后的相关结果。
2006-2025,西子会在风雨中砥砺,于挑战中成长。
每一次困难的跨越,每一次创新的突破,都凝结着无数浙江心血管人的心血与汗水。这20年,是一部浙江心血管防治事业奋斗的史诗,更是护航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命健康新征程的序章。初心熠熠生辉,精彩永不落幕,征程永不停歇。西子心血管联席会议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姿态,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书写更多崭新篇章。
西子会的故事仍在继续
更多惊喜、更多感动,即将与您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