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再启新程:第十届心血管创新、胸痛与介入治疗(3C)大会杭州圆满落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列为重大行动。如今,AI技术革命高速发展,为心血管领域打开了全新维度。在此背景下,2025年5月9日-10日,第十届心血管创新、胸痛与介入治疗(3C)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让学术华彩再次绽放钱塘江畔。


这场由中国医学装备学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行业盛会,不仅汇聚了葛均波院士、王建安院士、霍勇教授等领衔的百余位顶尖专家,更首次发布我国心血管专科AI大模型“观心”,实现介入手术辐射剂量下降66%的国产DSA系统惊艳亮相,多台高难度CTO手术全网直播创造教学新范式。从十年前北京启航时的区域性学术沙龙,到如今医工融合创新的行业标杆,3C会议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中国心血管医学从跟随到领跑的奋进史诗,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十年积淀创新传承:

院士领衔齐聚学术英才

▼▼▼

3C会缘起于首都北京,是囊括了心血管创新(Creativity)、胸痛(Chest Pain)、复杂介入手术(CTO/CHIP)为一体的心血管行业学术盛会。


作为十周年盛会,本届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学会、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医学会等联合主办,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承办。十年来,3C会议始终秉承“交流、合作、发展、繁荣”的理念,立足临床、聚焦学术,为心血管同道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惠及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十年的历程中,3C平台伴随着中国心血管事业共同成长。本届活动中,来自全国医疗领域的上百位知名专家齐聚美丽杭城,共赴学术盛宴。3C大会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在百忙中赴会讲课,并进行了CTO手术演示。


参与活动的重量嘉宾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院长毛威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郑传胜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徐亚伟教授,以及孔令秋教授、张占修教授、李延林教授、黄进宇教授等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同仁。大会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施军平教授主持。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新功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新功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表示,非常感谢从全国各地赶到杭州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尤其是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一直以来对医院和心血管领域的支持。相信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3C会能促进心血管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张邢炜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张邢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董鹏教授是葛均波院士培养的“老伙计”成员之一,他将3C会议带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这个会议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技能学习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3C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


葛均波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3C会从北京到杭州,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十年。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会议,创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亮点,当今国际及我国心血管医学装备技术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会议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关注胸痛与基层医疗。3C会的举办要感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辛苦付出,相信在心血管同仁共同参与下,会议从规模到影响力,都能更上新台阶,希望会议越办越好!


3C大会主席王建安院士


王建安院士通过线上致辞指出,本届会议以“临床需求导向、器械创新驱动”为主线,设立心血管创新论坛等六大专题,覆盖结构性心脏病、代谢性心血管病、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积极践行产学研融合,将“纸上成果”转化为“术中利器“。希望有更多像3C会议一样的活动,能聚焦心血管创新,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3C会议的肯定。他指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在心血管等多学科的学术会议上做出了很多努力,期待3C会如大运河一样,贯通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心血管病学事业不断前行发展。


千帆竞发共向未来:

联手AI破局临床难题

▼▼▼

本届3C会议上,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是最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


大会特别举办了“心血管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会”,由葛均波院士等专家在亲自发布与讲解这一前沿成果。今年2月,我国首个心血管专科医疗大模型“观心”(CardioMind)已在上海发布,该模型由葛均波院士团队参与研发,通过整合多模态诊疗数据与顶尖医生经验,实现了从病史采集到辅助诊断的全流程智能化,被誉为“像顶尖专家一样思考”的AI医生。葛均波院士在发布会上指出,“观心”大模型测试版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这一评价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血管专科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AI辅助诊疗正从概念走向临床实用。


在3C会议的学术论坛中,沈雳教授详细介绍了这款国内首家心血管专科大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包括其在辅助诊疗决策、疾病风险预测、术前规划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他指出,观心大模型已在部分医院试点运行,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复杂病例提供决策支持,其知识库涵盖心血管各亚专科领域。在观心大模型成功示范的启发下,国内具备心血管优势的大型医院也有望基于自身数据训练各具特色的专科AI模型。专科医疗大模型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开幕式上,郑传胜教授致辞并开启了国产DSA/CT-DSA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中心授牌仪式。这项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东软医疗共同研发的“智枢”介入诊疗大模型,以国产DSA平台为依托,融合了多模态影像、专科知识库和医疗流程数据,构建了闭环式、人机协作的智能介入诊疗体系。通过这样的“大模型+装备”结合,医生与AI可以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介入治疗的精准性、安全性和效率。 


授牌仪式现场


开幕式上,国产DSA/CT-DSA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中心正式授牌,这一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国产心血管介入装备的临床应用进入新阶段:不但设备研制取得突破,而且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培训,为行业输送人才。这也是3C会议十周年献礼之一——见证国产医疗装备从无到有、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并迈入规范化应用的新里程。


东软医疗高端血管机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据悉,在大会召开前夕,专家与企业团队专门举行了“东软医疗高端血管机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临床专家与工程团队面对面交流,为产品改进出谋划策。这种医工结合的模式,使得国产设备在研发阶段就紧贴临床需求,从而少走弯路、快速成熟。


在大会特设的“心血管国产装备论坛”上,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国产医疗设备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价值。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在论坛上致辞,表达了产业界对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随后,王潇研究员徐燕教授先后分享了国产人工智能算法在心血管科研课题和介入影像中的应用成果。


据统计,通过AI算法辅助,低剂量模式比常规剂量将放射暴露降低36%,降低帧率(15降至7.5FPS)可再降低47%,两者叠加可使辐射剂量下降近66% 。正如杭州师大附属医院董鹏主任在今年医学装备大会上演示时强调的那样:“通过智能剂量管理系统,较传统设备辐射量降低66%”。


本次论坛还介绍了国产血管内功能学FFR、国产心血管超声等领域的最新成果。这表明国产医疗装备的创新并非局限于单一设备,而是心血管诊疗各个环节全面开花。


传统论坛焕新光彩:

精彩看点目不暇接

▼▼▼

本届3C大会上几大传统论坛都各有看点。冠脉CTO手术直播再现了精彩的冠脉CTO手术现场直播教学。5月9日大会当天下午,来自全国多家顶尖医院的介入专家在杭州师大附属医院导管室同步进行了多台CTO开通手术,通过高速网络向主会场实时直播。手术演示从5月8日(大会前一天)就已开始预热,连续两天共完成了8台疑难CTO病例的介入治疗。


葛均波院士手术讨论


在这场汇聚“全国最强大脑”和“最巧妙双手”的演示中,每台手术都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操刀:既有李长岭教授等本地团队,也有葛均波院士、张斌教授、马剑英教授等国内顶尖介入大师亲临手术台。葛均波院士更是在百忙之中亲自主刀完成CTO开通,并在术后 通过直播连线向会场观众讲解手术思路和技巧。这种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让参会医生们直呼过瘾,受益匪浅。


据大会执行主席董鹏主任介绍,为了筹备此次CTO直播,医院导管室、信息工程团队和手术专家提前数月就开始协调演练。从患者筛选、方案设计到设备调试、网络保障,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正是这种精益


求精的筹备,才确保了直播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也体现出大会团队在细节上的卓越执行力。


在5月10日的起搏与心电生理论坛上,心血管领域另一重要分支——心律失常的诊疗前沿同样成为焦点。论坛内容涵盖了心脏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ICD)、导管消融等多个方面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丰富的学术报告之外,心电生理论坛还展示了一些实用的新装置和操作技巧。例如,有国内团队自主研制了一款起搏器术后压迫止血装置,这款创新的透明压迫器具备可调节压力和固定定位的设计,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又提高了止血的可靠性和患者舒适度。这种“小发明”凝聚了一线医生的智慧,体现了大会鼓励临床创新、改善细节的用心。


除了器械和介入治疗,本届3C大会同样重视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综合管理探讨。在5月10日同期举办的心血管代谢论坛上,专家们围绕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新进展各抒己见。心血管代谢论坛的讨论内容,让人深刻体会到防治心血管疾病需要“未雨绸缪”,不仅要治疗已发生的心脏病变,更要前移关口,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相关代谢疾病。


薪火相传再出发:

十年探索照亮未来路

▼▼▼

十年磨一剑,3C会议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其走过的每一步,都见证着心血管人持续奋斗的历程。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董鹏是3C会议的执行主席,十年来,每一届3C会都离不开他的精心筹备。


大会执行主席董鹏


董鹏表示,在3C大会十年传承的背后,是老中青三代心血管人接力奋斗、共同成长的动人画面。“就像是家人。”董鹏这样形容参与筹办大会的科室医护人员和参会专家,他说,不少德高望重的专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支持大会,比如葛均波院士连轴转地出席开幕式、做主题报告、上手术台直播示教,其精力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还有的专家克服个人困难参会:有的年逾古稀依然坚持站在讲台分享宝贵经验,有的刚做完手术不久便马不停蹄赶来报到。在大会期间,还开设了 《手把手教你学超声心动图》签名赠书,本书主审葛均波院士现场为大家签名赠书,该书编著孔令秋教授表示了同样的感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汇聚成大会温情而坚定的底色。


“当你的能力无法满足你得欲望时,请静下心来学习!”这是董鹏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他表示,走过十载春秋的3C会议,已然成为中国心血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之一。站在新的起点,怀揣初心与热忱,3C平台定将继续砥砺前行,汇聚八方力量,为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扫码回看精彩直播

阅读数: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