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S2017黄伟剑专访:与世界同步 探索希氏束起搏的中国经验
HRS2017  美国·芝加哥
2017年5月10日
 
  编者按:美国时间5月10日上午,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2017)在芝加哥盛大开幕。这个为期4天的世界心律学顶级学术盛会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国的专家,介绍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专家将在HRS2017上发出哪些“中国好声音”呢?针对这一话题,严道医声网特派记者在芝加哥HRS2017现场对部分中国专家进行了采访。本次接受采访的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伟剑教授。
 
  希氏束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一根电极定位和植入在心房和心室电流连接的中转站——希氏束上。该起搏部位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心室起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黄伟剑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将围绕希氏束起搏话题参加多项活动。其中包括美敦力公司举办相关卫星会,关于希氏束起搏纠正左束支临床预后影响及可行性等两个专题讲座等。此外,本次大会邀请6位世界顶级的希氏束起搏专家共同探讨希氏束起搏的临床方案,为未来的规范化治疗奠定基础,黄伟剑教授将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参加这一讨论。
  黄伟剑教授说,本次HRS会议上自己所做报告的内容是“希氏束起搏在伴左束支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这项研究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随访超过一年的59例典型左束支希氏束起搏病例进行了分析,统计显示, 57个病人能够被希氏束起搏纠正,并取得满意的阈值参数, 45例患者植入了起搏器。在随访中,这45例患者中有一例患者早期出现感染,一例猝死,一例是肿瘤,其他病人在1年、2年、3年的随访中显示出效果良好。其中超反应的病人占78%,患者的QRS 宽度从术前的平均171降到100以下,而且阈值相对稳定。
  特别是我们发现,希氏束起搏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希氏束起搏电极在病变的远端进行起搏,这时低电压就可以纠正左束支阻滞。这类的病人阈值特别低,平均就1伏左右,并且非常稳定。另外一种就是希氏束起搏电极植入在病变的近端,高电压才能纠正左束支阻滞,这类病人阈值相对高一些,平均在2.1~2.2伏左右。但两组临床结果和超声参数都非常好。
  黄伟剑教授表示,他还将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介绍希氏束起搏在病变远端和近端的区别。他说,我们知道希氏束长度约1.8cm,作为传导的一部分,希氏束起搏容易受各种因素干扰。近端起搏一般在房侧,远端起搏在室侧。远端起搏的好处是作为普通心肌起搏,可避开更多的病变,使房室传导在希氏束内成为可能。我们还发现,有些左束支的病人在近端是不能纠正的,把起搏电极放在希氏束的远端就可以纠正。另外,我们中心发现用一些特殊技术,如双导管技术,更多的稳定系统的测定,可以使阈值更低,稳定性更好。

阅读数: 120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