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团队成功开展NeoNova®上市后首批植入,开拓二尖瓣疾病治疗“星”天地

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创新器械——NeoNova®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以下简称“NeoNova®”)成功开展上市后全国多家临床中心首批植入,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


5月15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团队成功应用NeoNova®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顺利救治一例房性(左房内径76mm)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术中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反流程度大幅下降,由重度反流(4+)降至微度反流(1+),反流改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即刻跨瓣压差2mmHg,剩余瓣口面积4.59cm^2,肺静脉逆流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



患者概况


患者男性,59岁,因“呼吸费力一年余,双下肢水肿半月”入院。

初步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心力衰竭

心超提示:全心增大,重度二尖瓣反流


术前影像


术前二尖瓣3d

术前二尖瓣3d-color


术前二尖瓣(X-plane)

术前X-plane-color


病例特征

患者病变Carpentier IIIb,重度反流,后叶可见栓系,前后瓣叶无对合全心大(双房为著);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轻度高压难点及风险:

1、左房显著扩张,瓣环扩张(52mm),前后瓣叶无对合,Gap约2.7mm,术中瓣叶撕裂风险大

2、后叶栓系,前后瓣叶无对合,瓣叶抓捕有难度

3、病变宽度宽,需要多夹甚至多夹策略

4、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轻度高压,叶环指数0.9,可能预后欠佳

手术策略

患者系复杂反流病例,瓣环明显扩张,后叶栓系,手术难度高,手术团队经充分讨论后,决定于2区偏3区位置植入一枚NeoNova®C10夹合器,根据残余反流及压差,再评估是否行第二枚夹合器植入。

手术过程



第一枚夹合器NeoNova® C10于2区偏3区释放,瓣叶抓捕充足,位置稳定,反流大部分消失,夹合器外侧偏1区紧邻部位仍有残余反流。跨瓣压差2mmHg,瓣口面积足够,拟置入第二枚夹合器。




第二枚夹合器NeoNova® C6延长“一字型”状态于第一枚夹合器外侧进入左心室,尽量于第一枚夹合器平行、靠近。然后夹合器逐渐翻转,兜住瓣叶、摊平瓣叶,充分夹合前叶瓣与后叶瓣。




两枚夹合器完全释放后,残余少量反流,跨瓣压力阶差2mmHg。



周浩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常伴房颤,房颤会引发心房纤维化、左房及二尖瓣环扩张,致“心房源性小叶栓系”,且损害二尖瓣环状动力学,引发瓣环收缩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该患者二尖瓣后叶活动受限呈房源性栓系,且合并瓣环扩张、圆形化、左房增大等不利因素,术中经精准影像指导与操作,成功行TEER使反流减轻至微量。

NeoNova®的“弹性自锁”设计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瓣叶防撕裂,植入两枚夹合器后反流显著减少且跨瓣压差仅2mmHg;“小半径调弯”功能降低穿刺高度要求,适用于急性重度二尖瓣反流;作为中国首款提供“10mm”尺寸的二尖瓣夹,可降低多夹放置率,避免新瓣叶扭曲反流。希望该产品能够凭借其独特优势惠及更多中国患者,为二尖瓣疾病治疗提供全新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NeoNova®

独创设计,星耀二尖瓣治疗新航向



中国首款"一字型"二尖瓣夹一一最大程度避免腱索缠绕问题;

中国首款"弹性自锁"二尖瓣夹一一最大程度保护瓣叶、防撕裂;

中国首款"小半径调弯"二尖瓣夹一一穿刺高度要求大幅降低;

中国首款提供"10mm"尺寸二尖瓣夹一一降低多夹放置率。


关于NeoNova®


NeoNova®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由臻亿医疗全资子公司杭州端佑医疗科技出品、远大医药进行推广。今年2月,该产品成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并陆续于全国多家临床中心开展首批植入。

阅读数: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