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掣封驰・一站筑心|房颤消融及卒中预防新技术培训全国首站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圆满落幕


2025年5月16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领衔的“电掣封驰・一站筑心 房颤消融及卒中预防新技术培训” 宁波顺利举办。本次培训聚焦脉冲电场消融(PFA)与左心耳封堵(LAAC)的前沿技术,通过 “理论授课 + 手术演示 + 模拟实操” 的立体教学模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位心律失常领域医师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精准聚焦

多维度解析一站式诊疗核心技术


作为 2025 年系列培训的第一站,本次活动以 “房颤综合管理一站式诊疗方案” 为核心,围绕 PFA 技术操作要点、左心耳封堵规范化流程及联合手术的临床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储慧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郁一波教授、沈才杰教授、傅国华教授、王彬浩教授、金河教授等专家组成讲师团队,结合临床案例与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解读技术难点与创新方向。


理论课程

从基础到进阶的知识体系


储慧民教授开场致辞


储慧民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房颤的节律控制与卒中预防是临床诊疗的两大核心,而房颤导管消融与左心耳封堵术已经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及手术效率的提升需要大家共同学习,努力推进。


随后,储教授详细介绍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房颤综合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丰富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深耕积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多项心脏介入手术技术已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开拓了各种创新术式。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在Cardipulse脉冲消融系统上市前临床研究中,开展了亚洲第二例PFA手术;在上市后也积极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理论授课环节,储慧民教授详细分享了心内超声(ICE)引导下左心耳封堵术-三轴六向法的理论发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9年储慧民教授率先创新性提出了”LOVE术式-三轴六向法”。目前LOVE术式已经被国内外指南广泛认可引用。2024年,团队还启动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左心耳血栓患者的封堵可行性,通过ICE实时监测血栓位置,使用"推进式"释放技术实现带栓封堵。在LOVE术式-三轴六向法的支持下,术者可有效缩短左心耳封堵手术操作时间,提高左心耳封堵器的释放精确度,并可助力实现完全绿色的手术操作。



金河教授分享 “新型盘式封堵器手术操作要点及术后管理”,结合 SeaLA左心耳封堵器的设计优势,解析左心耳解剖评估、器械选择及释放技巧,强调残余分流与器械相关血栓的全周期管理策略。在课后讨论环节,金河教授与学员通过模拟演示的方式,解答了学员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各类手术操作问题,帮助学员们更好得理解半开放内盘形态左心耳封堵器的操作技巧。



郁一波教授以 “花瓣状脉冲消融导管的操作技巧与要点” 为题,结合解剖变异与导管形态调节(梭形、网篮状、花瓣状),详解 “内覆外盖式 231” 消融策略,着重强调导丝保护、贴靠技巧及特殊病例(如共干型肺静脉)的精准处理策略。针对顶部/后壁消融、峡部消融、上腔静脉消融等复杂部位的消融,郁主任也为学员深度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以期让学员们尽快掌握这项创新技术。



傅国华教授聚焦 “花瓣状脉冲消融术中反应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真实病例分析,深入讲解溶血、冠脉痉挛、无症状脑损伤的预防要点,提出术中麻醉管理与 ACT 精准监测的关键作用。针对PFA术中与术后,临床术者们关心的并发症问题,傅老师应用本中心的大量实践经验为学员们进行了并发症预防、辨别、处理、预后随访的全方面经验输出。


实践教学

手术观摩与模拟实验深度融合


手术演示:实战场景沉浸式学习



本次培训通过4台典型病例手术,聚焦应用房颤脉冲电场消融和新型左心耳封堵器,进行更为高效安全的房颤患者节律控制与卒中预防治疗。储慧民教授团队成员,包括郁一波教授、金河教授、傅国华教授等,演示导管操作细节,如PFA导管贴靠控制、封堵器释放的 “4S 原则”(密封、稳固、安全、顺应),并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讲解,帮助学员们更好得了解手术过程。本次的PFA手术皆在深度镇静下进行,两台手术的消融时间均不到30分钟,四根肺静脉隔离后电位迅速消失,消融后观察10分钟,电位均未恢复,病人术中反应轻微。本次的左心耳封堵手术,在心腔内超声指引下,采用三轴六向法指导选伞,封堵器在心耳内展开后,三个角度反复牵拉,锚定稳固;ICE直视下,封堵器外盘完美贴合,封堵效果良好。


模拟实操:土豆实验与模型操作强化技能



学员在工程师指导下开展 “土豆模拟消融实验”,直观观察不同PFA导管形态,消融参数(电压、脉冲数)对消融面积、深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心脏模型进行左心耳封堵器械操作练习,掌握解剖定位、鞘管操控及器械释放的核心要点,在实践中提升操作手感与精准度。


交流讨论

热点问题深度思辨



讨论答疑环节中,学员围绕 “半开放式内盘的盘式封堵器的释放技巧”“左心耳封堵及一站式手术的患者选择” “花瓣状脉冲消融系统的使用特点及与其他形态PFA导管的差异”等临床难点热点展开热烈讨论。讲师团队结合临床经验和本中心通过各类临床研究获取的丰富数据,为学员们开拓了思路,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和实践热情。


展望

构建一站式诊疗规范化培训体系


活动尾声,储慧民教授总结指出,房颤脉冲电场消融的最大特点是非常高效,可以显著得提升房颤消融的手术效率;对于左心耳封堵手术,心腔内超声的加持配合新型的盘式封堵器,可以进一步保证封堵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未来,结合“电” 消融的高效优势与左心耳封堵卒中预防的显著获益,将成为房颤患者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将持续优化 “理论 - 实践 - 随访” 全链条培训体系,推动一站式技术的标准化与普及化,助力更多医疗机构提升房颤综合管理水平。


扫码回看直播

阅读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