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房颤PFA动物实验——广州站首场成功举办
图片


2025年5月18日,"来龙去脉——PFA动物实验"首场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广东省各医院的十多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标志着在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探讨脉冲场消融(PFA)技术在治疗房颤中的应用潜力,并通过动物实验和土豆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次活动特邀资深专家对脉冲消融手术进行了全面解析,采用"理论授课+动物实验实操+创新土豆实验"的多元化培训形式。全天的培训内容丰富有趣,秉承"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理念,涵盖了从脉冲消融原理到临床决策路径,从器械操作要领到手术策略等各个方面。实验结果显示,PFA技术能够精准破坏引起房颤的心肌组织,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图片


活动伊始,高级专业教育经理李晗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欢迎,感谢了与会专家、同仁的参与,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同时,李晗经理介绍了PFA技术的原理优势,临床价值和最新进展。PFA技术将推动电生理领域进入精准、高效的新时代。


图片


本次活动邀请了两位资深专家现场授课,首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钟赟教授分享了脉冲消融原理及临床研究进展。钟教授指出,房颤脉冲消融技术作为新兴的消融技术,以其安全性、高效性及其学习曲线较短等特点,将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房颤消融术式。脉冲消融相比于传统的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钟教授表达了对PFA手术效率的认可,随着器械的熟悉,手术时间会明显下降。


图片


随后,上海长海医院黄松群教授进行了PFA动物实验的介绍。黄教授指出,动物实验能够很好体现PFA电场发放之后,所造成的心肌损伤。能够协助参会者直观感受PFA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黄教授对此次动物实验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有参会者可以上手操作,感受脉冲消融的魅力。同时,黄教授介绍了土豆实验方案流程,可尝试不同贴靠方式,不同旋转方式,不同放电次数,更加直观感受PFA的损伤特点和范围。


图片


动物实验环节,钟赟教授黄松群教授分别为前来参会的医生进行了手术演示。在动物实验中,PFA导管的操作相对简单,对贴靠力的要求较低。这不仅减少了手术难度,还降低了术中并发症的风险。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动物实验的开展,更多的专家能够上手进行操作,PFA将进一步成为治疗房颤及其他心律失常的重要工具。


图片


专家们与参会医生共同完成了脉冲消融原理的“土豆实验”,通过直观的操作,学员们亲眼见证了脉冲消融的损伤效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FARAPULSE标准手术流程和安全性。


图片


期间,专业技术人员介绍了脉冲消融的基本原理以及FARAPULSE导管的研发历程,在电场作用下,促进细胞电穿孔的形成,脉冲消融能够提供更加安心的手术体验。生动展示了脉冲消融导管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波形调节和手术流程的改进,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图片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实验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操作规范以及后续研究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动物模型实验中,三维前后基质标测与TTC染色解剖结果完美匹配。PFA消融损伤在解剖下连续、透壁且均质,也再次验证了PFA的消融结果。经过一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参会医生纷纷表示:通过生动的实验,能够直观看到PFA消融效果,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手术流程。


图片


本次动物实验为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深入探讨了房颤治疗的新技术。FARAPULSE 凭借其导管设计的创新性、操作的简便性、治疗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以及充分的临床循证支持,为房颤的消融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与会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新技术将引领房颤治疗进入一个更高效、更安全的新时代,并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临床应用,惠及更多房颤患者。


本次新技术动物实验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省房颤新技术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展望未来,前景令人期待。


阅读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