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5.05.23
第474期
Angio-IMR在ANOCA患者中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以导丝IMR和SPECT-MPI为对照的验证研究
刘健、柏庚、范朋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ANOCA)患者占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30%-70%,其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重要致病机制。传统导丝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虽可评估CMD,但因其有创性、药物负荷需求和成本限制临床应用。此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成像(SPECT-MPI)已被广泛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而随着固态探测器CZT技术的应用,定量评估心肌灌注的指标(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和心肌血流量[MBF])成为可能,这为ANOCA患者的缺血诊断和功能评估提供了有力工具。
文章介绍
本研究首次通过双队列验证血管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在ANO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无创评估CMD和缺血提供了新策略。该研究2025年4月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包含两个独立验证队列(图1):1、导丝IMR验证队列:74例ANOCA患者(74支血管),比较angio-IMR与导丝IMR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2、SPECT-MPI验证队列:136例ANOCA患者(408支血管),以SPECT-MPI(心肌灌注缺损且总差异评分SDS≥2定义为缺血)为参考,评估angio-IMR对缺血的诊断能力。主要终点包括Angio-IMR与导丝IMR的一致性(AUC、分类一致性)和Angio-IMR≥25对SPECT-MPI缺血的诊断效能(AUC、NRI、IDI)。次要研究终点包括angio-IMR的分布特征、与SPECT-MPI参数的关系、独立预测价值及临床实用性。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导丝IMR验证队列:
该队列共纳入74例ANOCA患者,其中男性54例(73.0%),平均年龄62.2±9.9岁。导丝IMR中位数为21.0(IQR 13.2-32.1),angio-IMR中位数为22.7(IQR 16.4-33.1)。图2A相关性分析显示angio-IMR与导丝IMR呈强线性相关(r=0.82,p<0.001);图2B诊断效能显示angio-IMR≥25对导丝IMR≥25具有高诊断效能(AUC=0.917,95%CI:0.843-0.922;p<0.001)分类一致性达91.9%。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重复性良好(Bland-Altman分析显示低偏差)。
图2:血管IMR与导线IMR的相关性及诊断效率分析
SPECT-MPI验证队列:
136例患者中男性90例(66.2%),平均年龄60.9±9.4岁。根据angio-IMR分为两组:高angio-IMR组(≥25 U)和低angio-IMR组(<25 U),两组基线特征均衡(表1)。
在高angio-IMR组(≥25 U)中,单支血管异常的比例最高(32例,54.3%)(图3A)。进一步分析显示,高angio-IMR组的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angio-IMR组(54.2% vs 10.4%,p < 0.001)(图3B)。
Angio-IMR ≥25 U(OR=10.22,95%CI:4.18-24.98;p < 0.001)、CFR <2.5(OR=5.60,95%CI:2.34-13.43;p < 0.001)、负荷MBF降低(OR=0.42,95%CI:0.26-0.69;p=0.001)及冠状动脉慢血流(CSF)(OR=2.88,95%CI:1.27-6.53;p=0.012)与缺血显著相关(表2)。校正CSF和SPECT相关指标后,angio-IMR ≥25 U(OR=7.16,95%CI:2.59-19.82;p < 0.001)和CFR <2.5(OR=3.12,95%CI:1.12-8.69;p < 0.001)仍是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
Angio-IMR ≥25 U对ANOCA患者缺血的诊断效能中等(AUC=0.759,95%CI:0.670-0.849;p < 0.001),其效能与"angio-IMR ≥25 U + CFR <2.5"联合模型相当(ΔAUC=0.041,p=0.149)(图4,表3)。与单独使用CFR <2.5相比,angio-IMR ≥25 U显著提高缺血的鉴别能力(IDI=0.105,95%CI:0.036-0.173;p=0.003)(图5)。联合模型进一步改善缺血的重新分类能力和阳性预测概率(NRI=0.217,95%CI:0.095-0.339;IDI=0.184,95%CI:0.127-0.241;均p < 0.001)(表4)。
表1:SPECT-MPI验证队列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理特征
图3:两组血管IMR升高血管数分布及缺血情况
表2:缺血Logistic回归分析
图4:缺血不同诊断模型的比较
表3:不同模型对缺血的诊断作用
表4:不同诊断模型的净重分类改进和综合判别改进比较
图5: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价血管IMR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 论
Angio-IMR在ANOCA患者中展现出与导丝IMR的高度一致性和对缺血的良好诊断效能。其无创、便捷的特点为CMD和缺血的早期识别提供了新工具,尤其适用于无法接受有创检查的高风险患者。联合CFR等参数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助力临床风险分层。
讨论
本研究首次在ANOCA人群中系统验证angio-IMR的诊断价值,为微血管性缺血的非侵入评估填补了证据空白。其优势在于无需额外药物负荷或复杂操作,且可全面评估三支冠脉微循环状态。但研究为单中心设计,样本量较小,未来需多中心验证及长期预后随访。此外,angio-IMR的计算依赖专用软件和高质量造影图像,推广时需结合术者经验和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