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贵州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为提升医院心衰规范诊治能力,携手推动心衰中心建设发展。2025年5月17日“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贵州省省级培训班”于线下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心衰中心主办,会议邀请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然尊教授、王冬梅教授、赵鸿彦教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丁辉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婷教授、荣季冬教授、湄潭县人民医院姚德飞教授参与授课,六盘水首钢水钢医院张敏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金萍教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夏碧桦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会教授主持。众多医师参与学习,共话心衰规范化诊疗,推动心衰中心建设发展。



主席致辞

▼▼▼



赵然尊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心衰中心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和多学科协作方面。在贵州省地区,自2017年起持续推进心衰诊疗体系建设,并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广。今天的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诊疗规范,同时探讨心衰管理的长期规划方向。


赵然尊:心衰中心建设意义及进展规划



赵然尊教授讲述了心衰中心建设意义及进展规划,中国心力衰竭防治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数据显示,我国≥25岁人群心衰患病率为1.1%,患者约1210万,年新增297万例,住院患者年均住院3.3次,医疗负担沉重。诊疗不规范、指南依从性低等问题导致预后较差,1年和3年死亡率分别达13.7%和28.2%。针对这些挑战,心衰中心建设成为改善诊疗质量的关键举措。经过八年发展,心衰中心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注册医院2651家,其中987家通过认证,50家成为示范基地。通过信息化质控平台,心衰中心显著提升了规范化诊疗水平,HFrEF患者的ARNI使用率从71.79%提升至90.8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从74%提升至91.57%,1年随访率提高至57.39%,1年死亡率相对下降41.9%。同时,心衰中心推动科研产出,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欧洲心脏杂志》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研究,并牵头制定4部指南和15篇专家共识,填补了国内心衰诊疗的空白。未来,心衰中心将深化分级诊疗,强化基层能力,优化随访管理,推动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并通过改进质控标准和真实世界研究,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升整体防治水平。


王冬梅教授:心衰中心认证意义及建设标准解读



王冬梅教授深入解读心衰中心认证与建设标准。心衰中心建设是我国应对心力衰竭管理挑战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规范化诊疗、多学科协作和分级诊疗体系,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国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等政策部门对此给予高度支持,将其纳入慢性病防控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框架。目前全国心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覆盖31个省市,注册医院超2600家,其中987家通过认证,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综合水平领先。心衰中心认证标准分为标准版和基层版,分别针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强调多学科团队建设、规范化诊疗流程、患者随访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认证流程包括材料提交、初审、网审、现场核查和执委会投票等环节,注重"以查促建"提升诊疗水平。质量控制体系依托数据填报平台,通过治疗评估表、随访指标和质控报告实现动态监测,确保指南导向的规范化治疗和患者长期管理。整体而言,心衰中心建设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流程和强化医防融合,推动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性心衰防控网络,最终目标是让每位患者获得最恰当的治疗,改善预后并减轻疾病负担。


赵鸿彦:心衰中心质控考核方案与质控指标解读



赵鸿彦教授对心衰中心质控考核方案与质控指标进行详细解读。目前,全国已有260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心衰中心建设,构建了规模庞大的临床数据库。质控工作采用四级管理体系(全国-省级-地市级-医院),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采集、质量分析和患者随访的全流程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包含诊断规范、药物治疗、随访管理等7个维度,设置21项计分指标和4项趋势指标,总分110分,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根据分级诊疗要求,标准版和基层版心衰中心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重点评估HFrEF患者的指南依从性、随访管理质量和再入院率等核心指标。数据管理严格执行"真实、完整、及时"三原则,要求各中心定期开展质量改进会议和典型病例讨论。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单位评级,优秀单位将获得政策支持和发展资源,未达标单位将面临警告、降级直至取消资质等处理措施。通过这一标准化、同质化的质控体系,将有力推动全国心衰诊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切实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丁辉:现代中药治疗心力衰竭进展



丁辉教授中分享了现代中药治疗心力衰竭进展。心衰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药物剂量不足、患者依从性差、失代偿事件反复发作等,导致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芪参益气滴丸作为一种现代中药,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控NO-cGMP-PKG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机制,有效抑制心肌肥厚、保护心肌结构,并改善心功能。多项临床研究(如张伯礼院士团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和毛静远教授团队的队列研究)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可显著提高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并降低复合终点事件风险。此外,该药在射血分数保留型(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HFrEF)心衰患者中均显示出疗效,且安全性高,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芪参益气滴丸被纳入《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等多个权威指南,推荐用于气虚血瘀型心衰患者,尤其是四联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HFrEF患者。此外,该药还被推荐用于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及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悸症状。芪参益气滴丸通过多靶点作用机制和扎实的临床证据,为心衰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有助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典范。


李婷:心衰中心现场核查主要问题与对策



李婷教授分享了心衰中心现场核查主要问题与对策。她指出,现场核查以"以查促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四大核心板块(基本条件与资质、诊疗规范、数据管理、持续改进)全面评估医院心衰诊疗能力。核查工作对医院提出明确要求:需建立由院领导挂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执行指南推荐的诊疗路径,确保规范化用药和系统化随访;构建真实可靠的数据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质量分析和典型病例讨论。在认证准备阶段,医院需完成300例(标准版)/100例(基层版)病例数据填报,并做好材料申报、流程上墙等基础工作。现场核查采取五步走模式:专题汇报、文件审核、实地考察、闭门评议和反馈交流。针对核查中发现的MDT协作不足、诊疗欠规范等共性问题,李教授建议通过同质化培训、计划性随访等举措持续改进。李教授强调,心衰中心建设应以指南为纲,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数据分析和质量监控实现螺旋式提升,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心衰分级诊疗网络。


荣季冬: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解读2024



荣季冬教授解读了《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心衰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患病率高(≥25岁人群标化患病率1.1%,约1210万患者)、死亡率高(出院后3年全因死亡率28.2%)且医疗负担重(年均住院费近3万元)。指南强调心衰的慢性进展性,将其分为A(风险期)至D(晚期)四阶段,提倡早筛早防,通过利钠肽检测等手段实现早期干预。诊断方面,指南更新了心衰分类标准(HFrEF、HFimpEF、HFmrEF、HFpEF),提出"3+2"诊断流程(症状+体征+利钠肽升高;超声心动图+病因检查)。治疗上,HFrEF推荐"四联疗法"(ARNI/ACEI、β受体阻滞剂、MRA、SGLT-2i),新增维立西呱和伊伐布雷定作为二线选择;HFpEF则首选SGLT-2i。急性心衰强调根据淤血/灌注分型处理,稳定后需快速启动优化药物治疗。指南特别关注合并症管理(如冠心病、房颤、糖尿病)及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建立覆盖全病程的随访体系(包括症状、药物滴定、辅助检查等),并通过患者教育手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指南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推动心衰中心建设,实现双向转诊和连续性护理。典型案例展示通过基因检测(TTN突变)明确病因,经规范药物滴定(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逐步加量)使LVEF从10%显著改善的诊疗实践。


姚德飞:优秀心衰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姚德飞教授分享了湄潭县人民医院的心衰中心建设经验。作为贵州省北部的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自2021年启动心衰中心建设以来,湄潭县人民医院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规范化诊疗流程和分级诊疗模式,显著提升了心衰患者的救治水平。医院组建了由院长领衔、心内科主任等10名医师和多名专科人员组成的核心团队,设立8张心衰专用病床,建立了从门诊到住院的完整诊疗体系。通过规范病历书写、制定转诊登记制度、开展医护培训(包括院内、基层乡镇培训)和数据填报(每月至少8例),实现了心衰患者诊疗的标准化。建设成果显示,关键指标如超声心动图使用率(91.67%)、BNP检测率(98.96%)和HFREF患者药物规范治疗率(ARNI/ACEI/ARB达94.74%,β阻滞剂97.37%)均达到较高水平。心衰住院人次从2021年的772例增至2024年的2372例,但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增速得到控制。目前存在基层网格化管理不足、多学科协作待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和门诊管理需改进等问题,姚教授表示,湄潭县人民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为黔北地区心衰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基层实践为全国同级医院心衰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会议总结

▼▼▼



会议最后,夏碧桦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当前心衰中心建设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贵州省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贵州省的心衰中心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更多高质量心衰中心的落地。通过持续完善心衰中心建设,全面实施规范化诊疗体系,必将显著提升贵州省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让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延伸阅读

向上滑动阅览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广东省心衰中心质控大会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吉林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江西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示范基地观摩—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站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示范基地观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站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安徽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山东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示范基地观摩-走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河南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省级培训班(新疆站)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山西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湖南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信阳市心衰中心建设启动会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陕西省省级培训班顺利召开

心衰中心建设推进与诊疗规范全国巡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示范基地观摩纪实
规范化诊治、高质量发展|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心衰中心建设专题会走进新疆
携手并进,助力心衰中心建设启新篇——心衰中心建设培训广东站
让标准化、规范化深入人心—心衰中心建设培训会顺利召开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昆明站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福州站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安徽站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贵州站
心衰规范诊疗管理系列全国巡讲长春站
阅读数: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