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专访:S-ICD为皖北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编者按:长期以来,对于防止心脏性猝死(SCD),ICD是唯一有效的器械治疗方法。而不久前刚刚在我国上市的S-ICD系统,可实现在不接触心脏和血管的情况下,达到与经静脉ICD同样的预防效果。近日,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恒教授完成了皖北地区首例S-ICD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严道医声网就S-ICD的临床效果、推广情况等相关问题,对张恒教授进行了采访。
张恒专访:S-ICD为皖北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张恒专访:S-ICD为皖北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张恒教授团队完成皖北地区首例S-ICD植入
  严道医声网:张教授,您好!我们了解到您的团队近日成功进行了蚌医附院的第一台皮下植入式心律除颤器(S-ICD)植入,也是皖北地区的第一例植入。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技术的开展对皖北地区的患者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恒教授:皖北地区人口基数大,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特别是心脏性猝死威胁着很多病人的安全。S-ICD的出现弥补了传统ICD的短板,无需触及心脏以及静脉血管,减少了感染的风险,为皖北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突发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方案。

  严道医声网:这位患者的哪些病情特点让您决定为他植入S-ICD?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手术的情况?
  张恒教授:患者,男性,64岁,因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心悸、胸闷,并持续不缓解,至凌晨6点家属发现后到我院门诊,查体:血压70/40mmHg,脉搏不能触及,行心电图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90次/分,立即予以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胸闷状况缓解,门诊拟“室性心动过速”收住我科,患者10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我院行PCI术,术后规律服药;病程中时有阵发性心悸发作,曾晕厥一次,未重视,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符合ICD植入适应证,经手术组专家讨论,决定对该患者选择植入ICD。
  传统ICD通过外周静脉将除颤电极导线植入静脉及右心室内,脉冲发生器在左侧胸部皮下。手术过程需要X线透视指引,并且可能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导线移位等,此外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ICD导线故障也是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常常需要拔除ICD电极导线,引起拔除导线的并发症等。而S-ICD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皮下ICD的植入,克服了经静脉植入ICD的大部分弊端,另外,无需X线透视,无需在导管室操作,更利于推广应用,故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

  严道医声网:通过实际手术操作,您体会到S-ICD与传统的ICD植入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张恒教授:传统的ICD植入需要使用除颤导线通过静脉与心脏相连,监测心脏的活动,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ICD会给予及时的治疗,但是传统的ICD容易产生因静脉导线植入而产生的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导线拔除也有很大的风险。S-ICD植入在左侧肋骨旁,不经过静脉血管植入,不触及心脏,可以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感染,而且可以为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但没有心动过速症状、持续性室速的患者提供除颤治疗,为更多患有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带来福音。同时,植入S-ICD比植入传统ICD患者后期可能需要射频消融术在手术中减少障碍,更方便术者操作!

  严道医声网:2017年,S-ICD作为猝死预防的新技术正式在我国上市,正式拉开中国心脏性猝死疾病预防和治疗“无触”新纪元。您对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张恒教授:S-ICD这项技术在2016年已经获得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自上市以来已经在阜外医院、浙江绿城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家重点医院植入。这项技术的开展是近些年来ICD领域技术进步与更新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心脏性猝死疾病预防和治疗“无触”新时代的到来。相信随着这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国更多的心脏性猝死风险病人能够从中获益。
阅读数: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