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叶清 韩雨奇专访:借鉴美国经验 对心脏科医生进行规范的心脏超声培训
编者按
  2017年5月26~28日,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17)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会议期间,专家们介绍了国内外临床诊疗科研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备受瞩目的华语国际论坛上,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叶清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韩雨奇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我们特别邀请北京安贞医院刘巍教授担任主持,就美国刚刚公布的心脏超声指南对叶清教授和韩雨奇教授进行了采访。
 
主持人:
北京安贞医院 刘巍教授
特邀嘉宾: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 叶清教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韩雨奇教授

       刘巍教授:各位严道医声网的网友们和各位医师同仁,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现场,我是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刘巍大夫。在今年东方会的现场上,有一个非常重量级的论坛,叫做华语国际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有很多资深的华裔的心脏影像学专家来到东方会,来向大家传递国际的指南和最新的资讯。在这个论坛上,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两位在心脏影像学方面非常有造诣的华裔美国医学专家,一位是来自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韩雨奇教授,一位是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叶清教授。叶清教授在华语国际论坛上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主要是对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刚刚公布的心脏超声指南,做了非常精彩的解读。我们也荣幸地知道,韩教授是该指南重要的编委之一。美国心超指南的公布,对广大的中国医生将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请两位专家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我们请叶清教授介绍一下指南的制定背景。
       叶清教授: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严道医声网的平台,宣传美国心动图超声学会公布的指南。这个指南是2017年4月刚刚发布的,共有68页。上一版本的指南是2003年撰写的,14年之后,又有了很多的新信息和研究结果,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新信息就是心脏核磁共振的应用。
       韩雨奇教授:在瓣膜返流中,超声是现在最好的手段之一,但遇到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时,核磁共振是另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发现患者有没有严重的心脏倒流。
 
       刘巍教授:超声指南对美国医生非常重要。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背景。在美国,没有专门的心脏超声医生,更多的心脏超声诊断工作是由心脏科医生完成的,这和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现状是,多数的超声心动,尤其是在基层医院,还是由超声科医师来完成的。叶教授在讲课中曾经提过,由于中国医院的病人量非常大,可能每个超声诊断花的时间仅是10几分钟,而完成一个系统详细的超声检查,按美国最新的指南应该是在30分钟以上。美国的这个指南能否照搬到中国,我想请两位教授针对中国的现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叶清教授:我想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当然,我们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指南,但是在没有指南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如何简化,吸取美国指南中最精华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美国的新指南定量非常多,有很多可以进行测量和讨论的参数,但是所有的这些参数都进行测量的话,时间是不够的。那么,什么是最好的参数,我想每一个实验室和医院会有自己的解读。韩教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6月份在美国心动图超声年会上,您和朱天刚教授的打算?
       韩雨奇教授:我们在完成了ASE的指南之后,指南的主要负责人制作了一个PPT,把指南最精髓的东西写了进去,然后又通过叶教授将指南翻译成了中文。在ASE的年会上,朱天刚教授和我将会对这个PPT做进一步的解读。大家到时候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中文的解读。
 
       刘巍教授:我想美国的指南绝对不能照搬。例如我们安贞医院,每天的超声量都非常大,大概一个超声医生一天要做五六十个病人,如果都按美国的操作标准,肯定会给超声科医生造成非常大的负担,病人也看不完。但是,没有一个规范的话,同样的病人不同的医生检查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知道,现在瓣膜性心脏病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也是方兴未艾。我想,对于这两种疾病在中国如何找到一个最适合推广的诊断方法?
       叶清教授: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想首先要搞清它的形态和致病原因,主动脉狭窄要确认是退行性病变,还是二叶主动脉瓣狭窄。确定导致狭窄的原因,有一些参数是必须要取得的,如经主动脉瓣的最大速率、平均压差、主动脉瓣的面积。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来讲,今天我也在大会上讲了一些有关的参数。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一些简单的测量可以在训练之后几秒钟就可以得到的,但你必须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限制性。在指南中,我提到有 vena-contractar width ,收缩颈的宽度,还有就是PISA radius 。
 
       刘巍教授:PISA就是用来测定返流的一种方法,是用返流的一种频谱来测定,在国内用的很少。但是我知道,对于超声的认识,国内的医生与欧美、日本的医生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中国医生认为,超声是超声科医生知道的事,我只要知道这个数据·和我所要达到的结果就可以了。我只要知道在超声报告中,这个返流是轻度、中度、重度就可以,但是不需要了解它的收缩间期的宽度是多少,它的PISA是多少,也不需要知道它是定性计算还是定量计算而来的。所以,我觉得指南的公布对三种医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最有帮助的是超声科的医生。其次是心内科的医生。我觉得内科的医生对超声的理解,对瓣膜性心脏病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再次,就是对心脏外科医生。目前,瓣膜性心脏病对超声的依赖是非常非常强的。叶教授在讲课中也强调了,这次指南的一个优点和创新点在于对病因学的研究,您能不能就这点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就是我们如何通过超声,对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做一个诊断?
       叶清教授:病因最重要。知道原因才可以有针对地去治疗。比如,主动脉狭窄如果是二叶瓣的话,TAVR就不太适应;如果要是二尖瓣返流,如果是二尖瓣脱垂造成的,Mitraclip就可能比较适用,所以病因一定要看,并且我认为,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讲特别重要,你不仅要看它的报告,特别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原图,我教学生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必须要看到原图。拿不到原图,不能只相信它的超声报告。
 
       刘巍教授:我觉得叶教授提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所有的心脏科大夫,一定不能依赖超声医生给我们的数字,必须要自己学会看图。我希望国内的超声科医生能更正规地接受相应的培训。除了能掌握多种的方法,对心脏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之外,我也希望能够将所有的超声心动图,至少是照片留下来,为临床诊疗做一个参考。而这点恰恰在国内还没有做到。在国外,每一个超声心动都有原图和录像吗?
       韩雨奇教授:每一个都有。而且我们在打超声报告时,这个病人以前有报告的话,我们还会把他原来的原图取过来,然后再做一个比较。比如二尖瓣返流,看它的趋势是更严重还是有所改善。这些都要进行比较,并在报告上打出来。而且所有的原图都要保留10年以上。
 
       刘巍教授:从这点看,我们和国际上的差距非常之大。我也希望能够呼吁一下,对超声心动的诊断要更加的正规化,也让更多的心内科医生了解的超声诊断知识,推动超声心动检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超声心动指南。而且这个指南一定不是只给超声科大夫写的指南,也要兼顾到心内科的医生和心外科的医生,让大家都能读得懂,而且都够能使用。
       接下来,我想问韩教授一个问题。韩教授去年在北京CICI会议上举办了一个系列培训,主要是讲心肌核磁在心脏病学中的应用。学习班就吸引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大夫参与,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在今年的 CICI会议上,韩教授在北京还将举办这样一个学习班,现在请韩教授就这个学习班的效果和内容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韩雨奇教授:结合国内的一些需求,我们从去年开始办这个学习班。在影像方面,不管是超声还是核磁,都是心内科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国,超声是一门必修课。医生在晚上值班之前,一定要学过超声,才可以去值班的。影像学已经成为心脏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觉得中国医生也有对心脏核磁进行初步了解的需要,我们用中文来讲解这个课,在2天的时间里,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授课。对象主要是心内科的医生、放射科的医生和一些技师。通过详细讲解,我们希望把这个技术介绍到心内科来,吸引更多的心内科医生学习掌握这个技术,更好地对心脏病进行探讨和研究,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
 
       刘巍教授:我们有这样几个期待:
       第一,期待即将问世的中文版的美国超声心动指南,包括它的系列文字资料和PPT。
       第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去参加由韩教授主讲,宾夕法尼亚大学和301医院影像中心合办的核磁应用学习班。在这次的东方议上,包括霍勇教授、徐亚伟教授,也积极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的培训。其中一个课程就是要将我们平常忽略的影像学的课程,如超声心动、核磁、核素显像、CT等影像学,对心内科的医生做一个正规的培训。
我们在这里也呼吁,作为一个心脏科的医生,如果正好处于规范化的培训阶段,要努力地把这方面的培训去做好。对于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医生,也要去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向国际化的医生去看齐,向全面的心脏科医生去看齐。
 
阅读数: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