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林智主任团队成功开展佰迈思®限位可扩张生物瓣膜首例植入

2025年6月26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林智主任团队成功应用佰迈思®限位可扩张生物瓣膜,为一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完成福建省首例植入,手术采用右侧第二肋间微创入路,术后12小时患者即顺利脱机拔管,患者满意度高。佰迈思®独特的限位可扩设计,未来可进一步通过球囊扩张扩大支架内径,满足患者可能需要的一次或多次经导管瓣中瓣植入的需求。推动生物瓣应用于更年轻的患者群,助力瓣膜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


林智主任手术团队


诊疗经过


患者男性,55岁,因“活动后胸闷伴晕厥1年”入院。入院完善检查,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中度关闭不全,瓣口面积仅0.92cm²,且主动脉瓣环仅20mm。排除禁忌后,于2025.06.26下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根部扩大伴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手术采取右侧第二肋间微创入路,主动脉根部行Y形切开扩大(Y-incision),间断21针植入25mm佰迈思®限位可扩张生物瓣膜,术中术后无输血,手术顺利,患者术后第一天上午清醒后顺利脱机拔管。复查心脏彩超见主动脉瓣位血流速度正常,压差仅为1mmHg。


对于佰迈思®的术中表现,林智主任也对此表达了高度认可,认为佰迈思®较进口瓣膜缝合环更易过针,打结更为牢靠安全。佰迈思®限位可扩张生物瓣膜采用环上瓣设计,确保更大的真实内径,提供优异的血流动力学。其低瓣架高度确保了主动脉瓣位冠脉开口不被阻挡。


林智主任团队术中植入佰迈思®限位可扩张主动脉瓣


林智主任团队在手术中

术中清洗25#佰迈思®限位可扩张主动脉瓣


生物瓣相比于机械瓣可以为适合的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随着经导管瓣中瓣技术日趋成熟,解决了生物瓣后期衰败需要再次开胸手术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生物瓣损毁后行瓣中瓣治疗都能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很多患者当植入小尺寸的瓣膜后,将面临瓣膜开口面积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在中国瓣膜病患者上尤为突出,将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瓣膜血流动力学表现较差,也会影响瓣膜耐久性。 


本次接受手术的患者较为年轻(50+岁),未来可能面临生物瓣损毁后多次瓣中瓣的治疗需求。首次瓣膜置换如果选择传统不可扩生物瓣,可能存在有效开口面积不足而导致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的风险。选择佰迈思®限位可扩张生物瓣,通过独特的瓣环可扩张设计,未来首次瓣中瓣治疗可植入更大型号的介入瓣膜,将可获得更多次行瓣中瓣治疗的机会,提高瓣中瓣治疗效果,助力生物瓣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追求生活品质的瓣膜病患者提供更理想的解决方案。

阅读数: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