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融,精准降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款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msRDN系统上市后临床应用!

高血压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全球高血压患者超13亿,而我国患者人数已突破3.4亿,且患病率仍在攀升。在我国3.4亿高血压患者中,近20%为难治性人群。针对高血压防控的难点,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敢为人先,致力于推动高血压诊疗新技术的临床实用及推广。


2025年6月19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院长、程晔教授团队率先完成本院首例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去肾神经术(msRDN)治疗高血压。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高血压治疗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近年来,RDN技术崭露头角,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逐渐成为高血压治疗除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之外的 “第三驾马车”。尤其是肾神经标测/选择性消融(msRDN)系统,通过选择性阻断肾交感神经通路,保留副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通路,以更小的损伤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实现“智慧消融,精准降压”。这项微创技术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仍效果不佳、有减药需求等未受控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可实现“一次手术,长期降压”的疗效。


程晔教授团队


术前评估


患者,男性,40岁,体重113kg,高血压病2年余,头晕头痛心悸2年,术前服用3种降压药,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血糖5.6mmol/L,肾小球滤过率92.21ml/min。王焱院长、程晔教授团队接诊后,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判断患者符合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手术适应症,患者表示希望接受RDN治疗。


患者入院后进行肾动脉CTA评估;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天平均血压168/100mmHg;心脏超声未发现结构及功能改变;其他检查指标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痛风、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其他指标正常。


肾动脉CTA评估


心超报告


24小时动态血压报告


手术过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开通介入手术入径:在麻醉手术团队支持下,王焱院长、程晔教授团队选择股动脉入路实施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经股动脉入路,分别对左侧及右侧肾动脉进行造影,明确肾动脉血管走行和分支,判断其肾动脉解剖符合手术条件。


肾动脉消融:在影像实时引导下,通过一次性使用肾动脉射消融导管手柄上的旋钮,将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分别置于左、右肾动脉,推至最远端开始电刺激/标测,通过监测血压变化,判定冷/热/中性点,如果血压升高≥5mmHg,则该位置为交感神经优势点,即判定为“热点”,需进行消融;如果血压下降≥5mmHg或血压变化<5mmHg,则该位置为副交感神经优势点或感觉神经,即“冷点”或“中性点”,无需消融。


通过以上操作,左侧主肾动脉标测17个位点,热点6个,冷点0个,中性点11个,消融5个位点(1热点因阻抗高未消融),二次消融3个位点。右侧肾动脉标测7个位点,热点6个,冷点1个,中性点0个,消融6个位点,二次消融0个位点,手术过程顺利。


术中消融


复查双侧肾动脉造影,肾动脉血管未见明显损伤,肾周无造影剂渗漏等,手术历时80min,造影剂使用60ml。术后患者心率平稳,血压由术前诊室血压148/105mmHg,下降至术后即时血压119/69mmHg,术后即刻降压效果良好。


RDN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耐受良好的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以外的第3种降压治疗策略,RDN通过导管消融技术去除肾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达到持久降压效果,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未被控制的高血压以及患者手术意愿强烈且不愿意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该技术已被写入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程晔教授表示“患者msRDN术后血压下降约30 mmHg,成效显著!左右肾动脉精准标测、消融,全程严谨操作,微创高效!愿患者后续血压平稳,健康常伴!”

阅读数: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