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由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大连心脏学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第23届心房颤动学术会议(CAFS 2025)”在大连开幕。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示房颤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在夏日的学术天空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

开幕式
胜友如云 共同见证大会启幕
▼▼▼

开幕式由大会共同执行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主持,他首先向所有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出席此次开幕式的嘉宾。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
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大连医科大学校长刘莹教授。以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书林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
此外,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明龙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等。来自国际的专家有:哈萨克斯坦心律失常学会主席、阿斯塔纳医科大学Abdrakhmanova Zhanar Sagatbekovna教授和Abdrakhmanov Ayan Suleymenovitch教授,德国科布伦茨和蒙塔鲍尔天主教联合医疗中心余江涛教授、Cardioangiological Center Bethanien,Kyoung-Ryul Julian Chun教授、瑞典隆德大学Pyotr Platonov教授等。
长期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莅临本次开幕式的相关部门领导有: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原驰先生、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连女士、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杜玲女士。
嘉宾致辞
鉴往知来 寄语房颤新发展
▼▼▼
历经二十余载的精心耕耘,CAFS已成为房颤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学术品牌,与各位专家同道并肩同行,见证并积极推动了领域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赵连女士、黄从新教授、马长生教授、刘莹教授、张澍教授、华伟教授、蒋晨阳教授、Pyotr Platonov教授、杨宝峰教授分别致辞,他们不仅回顾了大会的发展历程,还对学科未来表达了美好的寄望。
赵连: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深化国际合作

赵连女士表示,大会作为我国房颤防治领域的学术标杆,29年来始终与“健康中国战略”同向同行。本次会议不仅聚焦房颤诊疗前沿进展,也承载了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使命,将见证中国大连、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正式启动,在“一带一路”医学交流与合作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我们期待实验室能够成为汇聚创新资源、产出重要成果、惠及沿线民众健康的国际合作典范,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大连智慧和力量。”
黄从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进,为人民健康努力

“大连房颤会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心律失常学科发展的缩影,更是我们全国医护人员忠于职守的缩影。我对每一年的相聚都充满期盼。”作为大会的老朋友,黄从新教授说道,大会既是合作的平台,也是友谊的平台,每一届都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希望大家继续认真工作,努力研究,让我们携手共进,为14亿祖国人民都有健康的体魄而共同奋斗。”
马长生:重视教育培训与临床研究,助力房颤诊疗高质量发展

马长生教授说道:“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大连,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交流,也见证了我国房颤及电生理技术的发展。”随后表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计划通过CDQI项目,打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平台,助力全国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和年轻医生的成长,从而节约出更多资源用于实现创新研究。分会还将为中国学者开展高质量RCT提供支持,从而推动心血管领域科研发展。“我们期待与大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房颤诊疗高质量发展。”
刘莹:聚合力汇众智,持续搭建专业学术平台

“昨天我们感受了一场罕见的大雨,我想是因为今天召开‘第23届心房颤动学术会议’,各位嘉宾的莅临,所以大连的‘心房’也颤动了一下。”刘莹教授以幽默的话语开场,并代表大连医科大学向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她首先介绍了大连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随后表示,大会以“心房颤动新技术培训班”起步,已成功连续举办23届,成为国内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希望本次会议能够再次成为分享经验、展望未知的智慧枢纽,为行业创新发展凝聚更强合力。
张澍: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攻克房颤难题

张澍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房颤诊疗的变化,从专病到如今看作共病,从单纯药物治疗到介入技术,房颤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不断发展。随着疾病形式不断变化,房颤是未来心血管防治的重点领域之一,相信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靶点、新药物、新技术方面将有更多突破。“大会走过近30年发展历程,召开一年又一年的会议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共享经验成果,联合多方合作,共同攻克房颤这一疾病,也要努力开展更多工作。”
华伟:房颤防治硕果累累,百尺竿头再启新程

华伟教授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我国房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心血管防治领域重大挑战之一。过去20余年,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房颤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科研领域,一批原创性的高质量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在国产医疗器械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多年耕耘,大会已成为享有一定声誉的学术会议,相信本次会议将继续发挥各项优势,推动我国房颤诊治水平迈向新台阶。”
蒋晨阳:把握时代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使命

“我为自己能为我国房颤诊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感到自豪,也为在大连房颤会这个平台上收获了许多成长与进步感到幸运。”蒋晨阳教授表示,面对当前房颤诊疗的挑战,一定要做好传承和创新,传承老师、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开展多方合作,将更多创新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学术成果,从而解决更多临床问题。“我们应珍惜当下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家努力拼搏,把行动交给现在,继续为我国房颤事业发展而努力。”
Pyotr Platonov:期待与中国专家学者交流,共同探索未解答之问题

Pyotr Platonov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房颤是当下全球电生理专家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此次参加CAFS会议,一方面有机会与众多中国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也为将来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房颤领域,我们仍有许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CAFS会议为我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为开展合作、相互学习创造了宝贵契机。”
杨宝峰:重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切实助力实际诊疗

杨宝峰教授说道,近年来,我国在房颤诊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尽管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关键化学试剂、医疗设备等领域仍存在提升空间。因此不仅要重视发表高质量论文,更要关注其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中,这对于实际诊疗工作更为关键。“我相信通过本次大会,专家学者们的深入交流,将有力推动我国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特别是房颤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迈向更高台阶。”
中哈“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深化健康丝绸之路建设
▼▼▼
本次会议也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医疗合作的重要实践。开幕致辞后,大会迎来“中国•大连-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

“3、2、1启动!”在倒计时声中,受邀嘉宾共同上台,为联合实验室推杆启航,与全体参会人员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作为深化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心血管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联合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大连的地域优势和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以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研究为纽带,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此次合作的开展不仅是两地医学专家的智慧交融,也是“一带一路”人文科技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主旨演讲
前沿理念 拓宽学术视野
▼▼▼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9位讲者从“房颤的现状与未来”出发,探讨了房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杨宝峰教授、黄从新教授、张澍教授、马长生教授、吴书林教授、王景峰教授先后聚焦“非编码RNA与心律失常、房颤一级预防、创新心脑共治模式、在研房颤相关临床试验、2024 ESC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与展望”带来思考。吴立群教授、王祖禄教授、李学斌教授分别围绕“不同PFA导管的房颤消融策略、房颤消融能源选择、长程持续性房颤标测的方法与价值”分享了各自经验与观点。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主旨演讲环节,专家们带来了高屋建瓴的报告,既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今后研究与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路。主旨演讲外,其他学术版块同样精彩纷呈。如脉冲电场消融专场,从技术基本原理到适应证精准分层,构建起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人工智能与创新器械专场开启房颤诊疗新范式的讨论;“China-RCT”专场将展示我国房颤领域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的突破成果;首届“一带一路”房颤论坛将为健康丝路合作翻开崭新篇章。此外,房颤手术演示、专场辩论、“好术者青峰赛”、“好术者争霸赛-半决赛”等活动也陆续展开。预计有430余位讲者、100+手术演示及直播和100余个学术中心,持续激发创新思路与学术活力。
二十余载,CAFS与众多专家共同见证房颤诊疗领域的变迁与突破,致力于推动房颤诊疗技术的更新与理念的革新。从手术实战到学术突破,从展示中国成果到缔结跨国友谊,CAFS 2025以国际化视野、多维度的学术探讨及创新形式,搭建起跨国界、跨学科、跨技术的交流桥梁。汇聚众智,传承创新,CAFS将坚守初心,与广大专家同道携手共进,为我国房颤诊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6月30日-7月6日
第23届心房颤动学术会议(CAFS 2025)
精彩进行中
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