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势而上正当时,砥砺奋进启新程!2025年7月5日,由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携手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APSHD)共同发起的2025北京瓣膜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北京瓣膜会秉承“实战、创新、探索”的核心理念,通过全面升级的学术内容架构,进一步搭建了中国与世界学术交融的高端平台,为全球瓣膜病介入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书写着北京瓣膜会全新的精彩篇章。今日的开幕式群英荟萃、高朋满座,众多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瓣膜病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携手探索学科发展的全新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期待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以创新驱动引领学科进步,致力于推动全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迈向更高水平,携手全球同仁共绘美好蓝图!

本次开幕式诚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宏家教授、北京医院院长季福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法国波尔多里尔大学附属医院Thomas Modine教授、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Hasan Jilaihawi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按出场顺序排列)进行开幕致辞,先后对2025北京瓣膜会的召开表达了衷心祝贺。
开幕致辞
北京瓣膜会2025
张宏家教授致辞:携手奋进,为我国瓣膜病介入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近年来,在国内专家同道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不仅在TAVR领域日趋成熟,更在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宋光远教授领衔的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自2021年正式开科以来,持续探索、勇于创新,在手术规模、质量控制与规范化水平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5年,我们提出“追求卓越,心内科力争零死亡、零并发症”的目标口号,既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也彰显了安贞人在介入治疗领域不断挑战极限、追求极致的信心与决心。在此,我谨代表安贞医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们的各位院士、专家学者致以诚挚感谢;感谢国际友人一直以来的无私帮助;感谢各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伙伴为推动医院发展所作的宝贵贡献。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安贞医院才能在瓣膜病介入领域不断前行,步步精进。最后,也衷心祝愿本届北京瓣膜会圆满成功,为我国瓣膜病诊疗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季福绥教授致辞:助推北京瓣膜会不断壮大,携手书写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新篇章!

作为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实践者,我深切感受到过去十年来瓣膜病介入所经历的跨越式发展。从TAVR普及,到二尖瓣、三尖瓣介入治疗的突破,从单纯治疗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升级,我们正站在世界巨人的肩膀上,以务实创新的姿态推动瓣膜病介入事业稳步前行。本届北京瓣膜会秉承实践、创新、探索的核心理念,囊括了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左心耳封堵、先心病介入治疗等各个方面,并增设沉浸式病例的讨论模块,通过荣耀病例与噩梦病例的深度剖析,让临床思维在真实场景中锤炼。结构心脏病的精准诊疗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深度融合。本次大会特设内外科联合论坛,聚集心内、心外、影像、麻醉等领域专家,围绕复杂病例展开跨学科对话,期待这种内外联动的模式,为各级医疗中心提供MDT建设的范本,最终惠及广大患者。此外,本届大会不仅致力于国际前沿技术的引进,同时注重中国创新的展示与输出。大会邀请到法国、美国等国际知名的权威教授参与授课,step-by-step解析三尖瓣介入等高难度技术,同时专设了中国自主研发器械的展示平台,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我们既要攀登技术高峰,也要关注基层发展的规范,本届大会高度重视青年力量的培养与技术标准的推广,强调“以教学促规范、以开放促共鸣”,力求将创新成果更好地向基层延伸、落地生根。衷心祝愿本届北京瓣膜会圆满成功,专家同仁携手书写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新篇章!
葛均波教授致辞:让我们协同努力,共同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辉煌未来拼搏奋斗!

冠心病介入领域从早期的球囊扩张,到金属裸支架的应用,再到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直至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革新,一路走来,经历了长足发展。同样令人振奋的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早期动物实验阶段的探索,到全球首例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的完成,再到近年来球扩瓣、自膨瓣等多类创新器械的不断问世,技术进步持续驱动着治疗策略的变革。特别是在主动脉瓣反流等复杂解剖结构的临床挑战中,近年来多个新型器械不断涌现,标志着该领域在研发深度与临床转化效率方面正在持续提速。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变革。随着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影像引导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正迈向更加精准、安全和个体化的新阶段。未来坚信,在广大专家的智慧投入与产业界的协同努力下,我们终将迎来那一天——让每一位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都能获得安全、有效的精准治疗。最后,衷心祝愿北京瓣膜会越办越好,持续为推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吴永健教授致辞:砥砺奋进五载,共筑瓣膜介入新高度!

北京瓣膜会作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以首都命名的重要学术会议,自创立以来已走过五个年头。这五年,恰逢中国瓣膜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会议的诞生不仅顺应了学科发展的时代需求,更在推动行业进步、引领学术方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要向所有为大会倾注心力的同道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感谢。众所周知,举办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北京瓣膜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日益完善,正是因为凝聚了全国专家的智慧与热情。今年的大会日程在延续以往高水平基础上,设计更具针对性,内容更贴近临床实战,学术深度进一步增强。既有理论授课的系统梳理,更有实践经验的深入交流,为全国各地同道提供了一个高效共享、互学互促的宝贵平台。“未来已来”,我们正站在瓣膜介入治疗高速发展的新起点上。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充分借助北京瓣膜会这一优质平台,积极学习前沿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拓展临床思维,共同推动我国瓣膜病介入治疗水平迈向更高层次,不断书写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事业的新篇章!
Thomas Modine教授致辞:深化国际合作,共促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发展!

本届北京瓣膜会的隆重召开,再次汇聚了全球结构性心脏病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推动学科进步、深化国际合作搭建起重要桥梁。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更需要打破隔阂、消除壁垒。唯有携手同行,才能走得更远;如果孤身前行,反而会被困难所束缚。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创新与经验共享的前沿领域,更离不开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发展。北京瓣膜会的举办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术平台,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能够汇聚一堂分享前沿成果、探讨临床实践、激发创新思维。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携手推动结构性心脏病学迈向更高水平,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Hasan Jilaihawi教授致辞:见证中国创新,共绘全球合作新蓝图!

非常荣幸受邀出席2025北京瓣膜会,借此机会,我与我的同事们一同来到北京,还参观了上海等其他城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也深切体会到中国在医学领域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挑战。而中国同行在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瓣膜介入治疗领域所取得的快速进步令人钦佩,不仅开创性地提出了诸多创新理念,更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技术和器械。一些成果已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的患者和介入术者提供了全新选择,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创新”的独特魅力。我十分期待在本届北京瓣膜会期间,能够见证更多优秀的中国原创技术和器械的落地,也期待与中国专家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瓣膜介入领域的发展进步!
高润霖教授致辞:展望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未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从探索到规范,从个体实践到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过去十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以TAVR为代表的介入技术,从最初的高风险替代逐步演变为当前主流治疗策略的转变,也见证了中国医生从技术引进、理念探索、标准制定的跨越式成长。令人欣慰的时候,我们并未止步于主动脉瓣介入的探索。近年来在二尖瓣、三尖瓣等多个领域,我们看到了不断涌现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也看到了年轻医生积极参与研究创新的身影。在这一飞速发展的时代,结构性心脏病学的未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我们既要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也要注重临床路径的优化、长期效果的评估及治疗体系的成熟。我国拥有庞大的患者基数,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国际对话,贡献中国智慧。衷心期望北京瓣膜会能够始终坚持开放、专业、前沿的定位,真正成为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链接世界的桥梁,成为助力中青年医生成长、推动技术转化与标准制定的重要平台!
吉训明教授致辞:北京瓣膜会,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战、创新、探索的新平台,期待其越办越好!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正经历一场以数智技术为代表的深刻变革,而我们有幸能够在这一巨大历史洪流中做出贡献。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还是重塑诊疗体系、管理流程、科研范式和医学教育模式,已成为新时代下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要素,为临床医学创造了广阔的进步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北京瓣膜会的召开在凝聚人才、推动创新方面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落地实战、稳扎稳打,是培养医学生的关键步骤。在心脏瓣膜病领域,以介入手段为热点的治疗方式已在全球呈现井喷式发展。全国各附属医院要以争先的态度,坚持学习,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健康守护者,推进医工结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日,北京瓣膜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探索了新途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战、创新、探索的新平台。我们深知,医学的进步始于对生命的敬畏,成于对创新的执着,忠于对医学科学发展的热爱。在此,热切期待大会的召开,能够书写瓣膜介入领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服务新时代医学发展、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王建安教授致辞:以实战育人才,以平台促发展——北京瓣膜会赋能结构性心脏病学科未来!

北京瓣膜会不仅是推动学科进步、汇聚学术力量的高水平平台,更是促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重要阶梯。自大会创办以来,组委会始终高度重视技术操作与人才成长的深度融合,持续完善瓣膜介入操作平台与多层级培训体系,涵盖超声影像评估、瓣膜解剖识别、术中并发症处理、围术期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临床医生面对复杂、高难病变的处理能力与临床应急决策水平。本届大会紧扣“实战”关键词,通过多维度的内容设置,持续为参会者输出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与先进理念。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大会通过全球同步手术联播,展示国际前沿术式与创新理念,并积极搭建科研指导平台,从临床研究设计到数据管理,全面赋能中青年医生科研能力提升。我们深知,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驱动创新与国家强盛的核心动力。衷心期待北京瓣膜会的持续召开,能够为中国瓣膜病介入领域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领域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马长生教授致辞:持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推动中国瓣膜病领域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北京瓣膜会已成长为心脏瓣膜领域集影像教学、技术培训与实战探讨于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学术平台,更是国际前沿科学与临床实践经验深度交融的重要桥梁。本届大会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汇聚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国内同行同台交流、思想交锋,共同分享瓣膜病诊疗领域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瓣膜病诊疗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自主研发的先进器械推向世界舞台,为全球瓣膜病的防治贡献中国力量。未来衷心祝愿北京瓣膜会越办越好,持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推动中国瓣膜病领域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总结
北京瓣膜会2025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殷切寄语与热烈掌声中,2025北京瓣膜会开幕式圆满落幕!自创办以来,北京瓣膜会伴随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脚步不断成长,从最初的探索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兴盛,已逐步发展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具有高度影响力与广泛认可度的品牌学术盛会。站在新的起点,大会将继续肩负推动学科进步、促进中外学术交融的重要使命,以“全球视野、中国智慧”为战略引领,以“开放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探索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更多可能,在医学发展的浩瀚征途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让我们满怀信心与希望,期待来年盛夏再聚北京,继续书写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医学崭新而壮阔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