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5日,"第23届心房颤动论坛——雅培新技术专场"在大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电生理领域两大创新成果:EnSite™X系统全极标测/近场标测技术(OT/NF)和TactiFlex™消融导管。OT/NF技术通过高密度全极向量标测,显著提高了复杂心律失常的定位精度和效率;TactiFlex™消融导管采用柔性头端设计和精准压力反馈功能,为房颤消融手术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操作体验。这些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展现了电生理领域在精准治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上半场——X-Vision-标测大师汇*精准俱乐部
▼▼▼
专题会上半场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连君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赖珩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桑才华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马薇教授共同主持;特邀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蔡哲钧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桐帅教授做精彩汇报;讨论嘉宾包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建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梁卓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凝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文亮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杨桂棠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傅彪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段江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路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荣峰教授。旨在通过专家们的交流分享,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治疗思路。
从标测到决策:OT/NF在复杂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分享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主要围绕复杂房性心律失常中的OT/NF应用展开讲解。他深入探讨了Omni-V电压和峰值频率(PF)如何在电生理图谱中反映心肌的局部激活时序与组织特征,尤其是在碎片化电位的情况下。Takigawa教授指出,Omni-V电压较低的区域通常与较少的心肌组织相关,而PF频率较高的区域则往往表示活跃的心肌组织,且远场效应较小,这为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心律失常病灶定位方法。
结合实际病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这些参数来优化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他强调,低Omni-V电压和高PF频率的结合往往提示诱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区域,且这些区域通常消融易获得透壁损伤。最后,Takigawa教授总结,Omni-V和PF参数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同时考虑这两个参数。低Omni-V电压和高PF频率的区域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峡部/区域,具有较高的可消融性。因此,通过综合使用Omni-V和PF来评估电生理信号,能够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识别和治疗复杂的心律失常,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解密OT/NF:原理精髓与高效应用工作流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详细介绍了OT/NF的原理和优势,强调OT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突破,利用三角形电极组的两对双极EGM(红色/蓝色)计算局部电位的EGM“向量环”,并通过360°计算识别出最大电压的EGM传导轴向。其核心优势在于克服传统双极电图的盲区,能够准确记录真实的局部电信号,提供激动方向和速度,而不受导管贴靠方向的影响,并且瞬时计算传导方向。
储慧民教授结合实际病例展示了OT/NF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不典型房扑和房颤复发患者时,OT/NF技术能通过叠加电压和峰值频率图,明确标记出高频率、低电压的关键病灶区域。储教授强调, OT/NF系统融合了电压(Voltage)、局部激动时间(LAT)、波速(CV)和PF四大标测方法,能够实现精准标测化繁为简。左房五体位观配合OT展现全局激动,帮助术者充分理解局部的传导机制和折返机制。通过PF标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融,突出消融的关键区域,明辨容易被混淆的伪激动传导,揭示心律失常的真实机制。
OT/NF 在房颤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蔡哲钧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蔡哲钧教授重点介绍了OT/NF技术在房颤中的应用。全新的EnSite™ X电生理标测系统包括两种导航方式——ENSITE™ VOXEL 模式和ENSITE™ NAVX 模式。结合电磁导航和电场阻抗导航两种模式的工作流程,能够在复杂和长时间的手术中提供更高的稳定性,并确保准确的标测数据。全极电图通过360°核算,提供实时且真实的激动方向和速度的计算。此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双极电图的信号盲区,精准记录真实的局部信号,为个性化消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蔡哲钧教授结合实际病例展示了OT技术在房颤中的应用,在复发性阵发房颤的治疗中,通过OT激动向量可以更精准地描绘激动传导,可以准确识别恢复的肺静脉传导, 帮助快速隔离。对于持续房颤,OT向量标测能够在不依赖LAT时序的情况下,准确描绘激动方向和顺序,可以HD Grid自身参考标测后壁线漏点,从而提升治疗的成功率和精确性。
OT/NF 在房速房扑标测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桐帅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桐帅教授通过外科术后房扑的病例展示了如何利用OT/NF技术在术后房速房扑中进行精准标测。该病例为61岁男性,术前心电图显示阵发性房扑,经过多次消融尝试,标测显示左右房间隔部位均位于折返环,证实存在双房折返房扑。教授指出,双房折返房扑常见于外科术后,尤其以左房前壁行切口线后常易合并,折返类型多变且复杂,尤以间隔折返为主。而OT/NF标测在切口线广泛存在的术后房扑中能够清晰显示各区域激动时间,不易受双电位及多电位影响。
陈桐帅教授强调,激动标测结合频率叠加功能在识别外膜传导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舒张期标测与波速识别的结合,能够在关键峡部的识别中起到关键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消融效果。通过OT/NF技术,实现精准标测 化繁为简 ,从而有效提高房速房扑的治疗成功率。
下半场——X-Vision-消融技术交流荟
▼▼▼
下半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绍兴医院常栋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梁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王云龙教授共同主持;特邀雅培Isaac Shai先生、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岳春教授做精彩汇报;讨论嘉宾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廖志勇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郁一波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谢双伦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邹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晓霞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伍新雷教授。与会嘉宾踊跃发言,讨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激烈,充分促进了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会议的学术氛围。
射频消融发展--疗法与导管创新
雅培Isaac Shai 先生

雅培Isaac Shai先生系统阐述了TactiFlex™消融导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TactiFlex™消融导管采用柔性头端设计和光感压力反馈,该导管能够在维持稳定贴靠的同时高效完成线性损伤,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和治疗效果。此外,TactiFlex™消融导管的“贴靠面定向灌注”设计,通过冷盐水定向流向组织接触面,有效控制消融温度,降低血栓和pop发生率。其“龙鳞”纹理结构增强了摩擦力,提高了导管的贴靠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易滑脱的区域,如肺静脉前壁。
Isaac Shai先生强调,TactiFlex™消融导管不仅提供卓越的接触稳定性和信号质量,还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易操作性,尤其适合用于高效、安全的房颤治疗。他指出,导管的接触力传感技术和精确的电力设置(如最大功率50W)能够优化消融过程,同时通过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阻抗下降、心电图变化和导管温度)来确保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TactiFlex™导管的消融灶形成特性及我的房颤工作流程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

东京科学研究院Masateru Takigawa 教授聚焦于TactiFlex™消融导管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高功率短时房颤消融(HPSD)技术通过在更短的时间内输送更高功率的射频能量,正在房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将消融病灶的形成机制从以传导热为主转变为以阻抗热为主,显著提升了消融的效率和可控性。通过对比TactiFlex™消融导管与其他导管的临床和实验数据发现,TactiFlex™导管在创伤深度、表面损伤面积和损伤体积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导管。此外,在消融阶段,TactiFlex™消融导管依托柔性头端设计与实时压力反馈,可在维持稳定贴靠的同时高效完成线性损伤,确保更高效、安全的消融治疗。
Takigawa教授总结,TactiFlex™消融导管能够在不同的解剖结构中提供高效的消融效果。通过根据个体解剖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消融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他还强调,TactiFlex™消融导管不仅可以安全应用于高功率短时消融,还能在长时消融中发挥优势,尤其适用于那些需要精确控制消融范围和深度的复杂病例,展现了其在精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持续性房颤PROMISED射频消融新术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岳春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岳春教授分享了持续性房颤PROMISED射频消融术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鉴于左房前壁包括左心耳和Bachmann束在持续性房颤触发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李教授提出PROMISED术式(肺静脉电隔离+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左房前壁线+左心耳封堵)。与既往LAAI术式相比,PROMISED术式(左房前壁BOX消融)未在左房前壁和左心耳基底部做扩大激进消融。
李岳春教授通过病例分析和研究数据,详细阐述了PROMISED术式的创新之处和临床疗效。他指出,该术式在单次消融术后1年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术式,且在左房大小≥50mm或房颤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他指出,对于持续时间长、左房明显扩大、或传统术式不能转窦建议行PROMISED术式。此外,他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PROMISED术式的临床价值。
技术赋能临床 开创电生理新未来
▼▼▼
本次学术会议聚焦房颤消融领域的前沿技术突破,深入探讨了雅培EnSite™X系统全极近场标测技术和TactiFlex™消融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OT/NF技术以其高密度全极向量标测优势,让复杂心律失常的定位更加精准高效;而TactiFlex™消融导管则以其柔性头端与光感压力监测的完美结合,为手术安全构筑起一道智能防线,在提升成功率的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
随着这些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我们相信更多复杂心律失常患者将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我国房颤消融手术也将迈入"精准、安全、高效"的新阶段。本次会议不仅为导管消融技术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更搭建了一个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的平台。展望未来,期待中国电生理学者以创新为笔,以临床为纸,在世界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书写更多中国方案,共同绘制电生理事业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