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 第十六期:不同影像辅助技术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极简式vs. ICE vs. TEE

NEWS

2025年07月01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王群山教授和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担任联合主席的“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第十六期课程于云端圆满举办。

“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主要面向全国广大心血管内科青年医师。论坛通过举办系列学术课程的形式汇聚全国知名心血管中心资深专家与青年医师共聚一堂,以学术讲座、病例报告等方式,分享起搏电生理特色技术和临床实战经验,解读学科最新动向。在促进各大中心学术交流的同时,青蓝携手,搭建中青年心血管医师临床诊疗技术再提高的新桥梁,携手助推我国心血管事业再上新台阶、创出新实效。




本次会议聚焦主题“不同影像辅助技术在左心耳封堵中的应用”。杨兵教授、王群山教授以及储慧民教授为本次云论坛作开场致辞。


杨兵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说道,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每次都会邀请两家成熟的中心为年轻术者传经授道,主旨是为中青年起搏电生理术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更多的年轻术者能够加入进来,多跟专家及成熟的术者们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储慧民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说道,在党的生日这一天召开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上沙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天进行心电生理以及结构性心脏病的学术讨论,能为大家注入更多红色热情,期望今晚通过热烈的讨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开阔学术视角,提升中心水平。

王群山教授致辞中表示,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一直以来致力于通过对业界感兴趣的各种学术话题进行讨论,为中青年起搏电生理术者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对参与讨论的中心很有意义的系列学术会议。左心耳封堵是房颤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该项技术越来越成熟和规范,更多的患者也从该手术中获益。不论是循证指南,还是器械选择和操作方法,一直都在不断迭代更新。大家可以通过云论坛这一平台,增进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升技术水平。

01

专题讲座

孙健教授:简化式左心耳封堵的应用与思考--新华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孙健教授指出,对于大部分病例而言,DSA指导下的简化式封堵是安全并可行的,同时在手术时间以及经济性上具有一定优势。经典术式中必须采用的全身麻醉方式,优劣各半,需结合医院与患者自身不同情况来做选择。随后孙教授分享了简化术式下房间隔穿刺的经验与技巧,以及单纯DSA下通过对比封堵器形态变化与测量压缩比等方法与评估PASS原则的可行性。最后,孙教授分享了本中心关于经典术式与简化术式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并表示极简式和绿色封堵需要和经典术式进一步进行头对头的大样本量的RCT研究以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丰明俊教授结合孙健教授的报告,提出了在ICE引导下与在冠状窦电极进行房间隔的区别,以及ICE在残余漏判断中的优势与孙教授进行了探讨。


02

专题讲座

王彬浩教授:ICE 在左心耳封堵术式中的应用--宁波经验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彬浩教授从ICE指导左心耳封堵的术式发展时间线,术中与DSA造影评估的对比,减少全身麻醉与造影剂的应用,对手术时间和费用影响以及与TEE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对ICE术式进行了介绍。随后,王教授结合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为大家介绍了LOVE术式和T-LOVE术式,着重介绍了走在业界前沿的带栓封堵术式与临床数据,提出ICE指导下的带栓封堵是安全可行的,为大家带来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谢欣博士结合王彬浩教授的报告表示,每次在学习ICE指导LAAC相关的主题演讲时都有不同的收获,并就术中ICE导管的操作技巧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03

专题讲座

 李小荣教授:食道超声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东方经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小荣教授首先带大家回顾了指南共识,指出在目前阶段TEE仍是左心耳封堵评估手段的传统金标准,并介绍在东方医院的临床实践中,CT与TEE结合是在围术期评估时更常使用的策略。李教授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3D与4D ICE的应用已经为术式带来了新的帮助与探索,并期待未来能有更进一步的技术飞跃。接下来,李教授结合单中心经验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全麻下TEE指导左心耳封堵的流程与优势,尤其是术前血栓的排查、房间隔穿刺位点的选择、器械展开后的评估以及术后随访应用中TEE具有的优势,并表示经典术式的价值不可忽视,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张澎湃教授结合李小荣教授的分享指出,左心耳封堵术的最终目标的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发生,无论是DSA、ICE还是TEE,都是很好的辅助影像手段。但目前的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需要结合临床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配合。


04

病例汇报

金河教授:房颤One-stop策略--PFA联合双分叶LAAC治疗房颤1例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河教授汇报了一例脉冲消融联合双分叶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该病例为一老年男性因“心悸1月,加重1天”入院,门诊ECG提示快室率房颤,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及心衰病史,遂收住院拟行一站式手术。术中使用花瓣型PFA导管进行PVI隔离后,在DSA指引下行左心耳封堵术。造影示心耳呈双分叶菜花型,上下叶处于不同平面,且公干区域稍短。第一次尝试选择上叶,采用进退结合法展开,但造影示下缘存在较大残余分流。更换造影角度后重新策略,口部直径比之前更大,于是选择更换更大型号封堵器进行第二次尝试:在上叶形成FLX BALL之后将封堵器整体前送,充分利用深度后展开,再次评估示封堵完全,符合PASS原则。术后3个月CTA随访示封堵器完全内皮化。金教授对该病例小结表示,术前CTA重建对左心耳封堵的策略制定有很大意义,并且在没有ICE或TEE指导时,术中的多体位造影能够为手术的有效性带来更多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李威教授就此病例进行了点评。李威教授表示该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评分都符合左心耳封堵适应症。在双分叶心耳的封堵过程中,深度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封堵器放置过深时会确实有出现残余漏的可能,该病例在更换更大型号后做到了完全封堵,随访结果也非常完美,是一个很好的病例。

05

病例汇报

周建博士:实践出真知--极低位朝天左心耳封堵1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建博士汇报了一例极低位朝天左心耳封堵病例。该病例为一老年男性,房颤持续10年,CHA2DS2-VASc评分3分,HAS-BLED评分3分,拟行射频一站式手术。术中在TEE指导下选择了靠下靠中间的房间隔穿刺位点,在第一次尝试封堵后DSA示下叶存在残余分流,考虑原因是轴向较高,选择重新房穿。TEE示房间隔可用空间较小,更低的位置处间隔韧,难以穿过,调整空间受限。在轴向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进行第二次封堵,更换了较大型号封堵器选择三角形策略,展开后TEE示下缘露肩且存在残余分流。第三次尝试采取四边形策略,FLX BALL在体部退鞘变大后推伞展开锚定,最终符合PASS原则。周教授对该病例小结表示,复杂心耳的术前策略制定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情况是能通过术前三维重建判断穿刺位点,好的轴向是成功封堵的一半。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国华教授此病例进行了点评。傅教授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表示轴向的好与坏不仅能够决定手术效率,更是对封堵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TEE或是ICE的指导在左心耳封堵术中有很大的帮助。该病例在穿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术中即时反馈调整策略,是一个很优秀的病例。

最后,杨兵教授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左心耳封堵是房颤卒中预防的重要治疗措施,因此选择作为第十六期云论坛的主题。本次活动结合三家不同中心的临床经验为大家分享了不同辅助影像技术领域的深入思考。两个病例均通过详细的术前评估、术中策略优化及调整取得良好的封堵结果。希望本次学术活动能为大家带来思考与启发,通过思维碰撞积累更多经验,从而让更多的房颤患者获益。


END



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杨兵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现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荣获2018年度国之名医·青年新锐、2021年浦东工匠、2022年第四届上海市区域名医等称号。2024年上海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第10名。兼任美国心律学会会员、亚太心律学会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左心耳封堵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律学会委员、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主席、浦东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左心耳封堵)介入培训导师等。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杂志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等杂志编委。杨兵教授积累了近万例心血管疾病介入(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诊疗经验,特别是在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全国领先行列,技术推广遍及国内30多个省和直辖市。
特需门诊:周一、周三上午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云台路1800号)


阅读数: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