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7日:聚焦技术革新,共启无导线起搏新篇章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新技术的推广需先行医院的经验分享,其根本价值在于为患者带来切实临床获益。他特别指出无导线起搏是起搏领域里程碑式的革命性进步,技术本身快速迭代要求医生群体持续学习并与国际接轨以掌握前沿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强调无导线起搏器通过避免导线相关并发症(如感染)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是起搏领域重要进展。他指出本次会议聚焦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未需规范技术与严格把握适应症以保障该技术在国内健康发展、造福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潘文麒教授分享了2025年5月23日在瑞金海南医院完成的中国大陆首例AVEIR™ DR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经验(患者为67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女性)。他强调了AVEIR™ DR的核心优势:可独立植入心房起搏器(LP)实现心房感知/起搏,并通过i2i无线通讯与心室LP协同工作,实现高达97.3%的房室同步率,满足真正DDDR起搏需求。潘教授重点介绍了心房LP(AR)的关键操作要点:首选右心耳基底部(避免深处以降低穿孔风险及保障i2i通讯),旋入后需耐心等待心房阈值可能缓慢回落(不同于心室),并需实时监测腔内电图(CEGM)形态演变(如斜率、S波、J波)及阻抗稳定性以评估贴靠与损伤。他同时指出该技术具有高旋入成功率(95.7%)和高取出率(92.5%),为患者未来管理提供灵活性,并展望了未来专为左束支区域设计的CSP型号将实现生理性起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团队演示一例7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Holter显示显著窦性停搏>5s)合并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及脑梗死,家属明确要求无导线起搏治疗。经全面评估后,戴文龙教授为该患者顺利植入了AVEIR™ VR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永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朝晖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孙卫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戴文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田轶伦教授围绕术中操作要点进行了充分交流。
? 7月8日:突破千例里程碑,攻坚复杂解剖难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致辞中回顾了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在国内开展一周年即突破千例的进展,强调其体现出的安全性、长电池寿命及可取出性等核心优势。他结合当日临床决策实例,说明深入理解技术优劣对临床选择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强调无导线起搏器是起搏领域里程碑式的革新,因其有效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囊袋并发症、穿刺相关风险(如血胸、气胸)以及导线磨损问题。指出主动固定且可取出型无导线起搏器对年轻患者(未来需多次更换)及感染风险患者具有更高临床价值。同时提出当前需关注的核心问题:无导线起搏器尚不能实现传导束起搏(生理性起搏),故更适用于低起搏比例患者;而对于高起搏比例患者,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势能否转化为长期获益,期待未来头对头临床研究提供证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学智教授分享了三个应用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AVEIR™ VR)处理复杂解剖病例的经验。病例一(74岁女性) 面临下腔迂曲导致跨瓣困难,通过灵活调整外鞘支撑力、利用保护套筒安全性大胆操作(顶靠房间隔并旋转),最终成功跨瓣并在间隔安全植入,参数良好。病例二(92岁男性) 为小心脏伴大冠状窦口,强调术前充分造影了解解剖空间、术中多体位观察避免误入冠状窦,并指出AVEIR™ VR长度虽对小心脏有挑战但空间足够,需技巧应对。病例三(90岁男性) 是被动固定起搏器植入失败病例(因高血压致主动脉挤压右室流出道及巨大隔缘肉柱阻碍导管到位和固定),转用AVEIR™ VR后凭借主动固定无需“鹅颈弯”即可多位置(低位间隔等)安全植入、术中可持续监测参数的优势,顺利一次植入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团队演示了一例82岁男性患者的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主诉1年内晕厥3次,动态心电图证实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显著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4851ms),具有明确永久起搏指征。患者合并高血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病史,且重视生活质量、预计起搏比例不高,因此选择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方案。手术团队顺利为其植入了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盛琴慧教授、褚松筠教授团队演示了一例62岁男性患者的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因房颤伴显著慢心室率(平均37bpm)及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长期抗凝)病史。团队选择AVEIR™ VR技术,着重考虑其长寿命减少更换需求、术中实时标测提升安全性及高取出率为未来管理提供灵活性等核心优势。手术顺利完成AVEIR™ VR植入。
? 7月9日:本土化实践升级,展望双腔时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今年AVEIR™无导线起搏器(具备长寿命、可取出性及高手术安全性等核心优势)的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国内植入量年内即突破千例,标志着无导线起搏技术时代的显著进展。本次会议旨在通过讲座与手术录播等形式搭建共同学习平台,以推动创新技术发展、惠及更多患者。邱朝晖教授致辞中肯定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技术(VR)一年多应用中的优异安全性与设备表现。他重点展望即将上市的心房主动固定起搏器(AR),并提及未来双腔起搏(DR)的应用前景,强调这些技术(VR/AR/DR)相较传统构型具有革命性差异,并对植入流程及后续设备管理提出新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吴献豪教授通过一例78岁小心脏(右室长轴仅38mm)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I型)女性患者的成功植入案例,分享了处理特殊解剖挑战的经验。该病例因右室极度狭小及心脏转位,术中遭遇肌小梁阻挡导致导管难以深入低位间隔。通过“后撤导管、低位打弯、逆时针旋转”结合“必要时推送外鞘增加支撑” 的技巧成功绕开阻挡组织,并依靠清晰造影确认安全位置后顺利完成AVEIR™ VR植入。他特别指出,AVEIR™ VR柔软的保护套筒便于“跨瓣”操作,其术中实时标测、旋入中测试及快速释放机制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与可控性,使其成为应对复杂解剖变异的有力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朝晖教授团队成功演示了一例43岁女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因反复心悸1年伴黑朦症状入院,动态心电图明确显示显著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达8765ms),具有明确永久起搏指征。手术团队顺利为其植入了AVEIR™ VR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团队为一名79岁男性患者成功植入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因半年内反复头晕伴4次一过性意识丧失入院,合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动态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结合症状符合永久起搏指征。团队选择AVEIR™ VR技术,重点考量其长寿命适配低起搏比例需求、术中实时标测提升安全性以及高取出率为未来管理提供灵活性三大核心优势,手术顺利完成植入。
? 7月10日:聚焦全生命周期管理,展临床应用边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在开场中谈到AVEIR™作为主动固定型新型无导线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当前主要应用于心室(VR),并展望心房起搏(AR)技术有望于下半年投入临床。陈学颖教授强调了该技术的核心优势:主动固定设计、术中监测功能(提升植入安全性并减少并发症)以及长电池寿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18岁女性患者植入了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患者因反复心悸、黑朦1年余入院,动态心电图明确存在间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R-R间期大于4秒),虽未发生晕厥但症状显著。结合患者年轻及心脏结构正常的特点,团队选择植入AVEIR™ VR技术,着重考量其长寿命适应长期需求、术中实时标测保障安全以及高取出率为未来管理预留空间的核心优势,手术顺利完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团队为一名89岁高龄女性患者成功完成同期起搏系统拔除与AVEIR™ V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因起搏器囊袋感染(血培养阴性)入院,既往有起搏器植入史及房颤消融史,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伴心室起搏依赖。团队选择AVEIR™ VR技术,核心考量其术中实时电学参数监测确保高龄患者手术安全,以及长寿命特性适配预期生存期需求,手术顺利实现感染病灶清除与起搏功能重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昃峰教授基于病例,总结谈到,对于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血培养阴性的患者,可以同期实施导线拔除与AVEIR™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同时强调血管并发症预防(渗血时果断更换穿刺点避免动静脉瘘),并详述了23F鞘管穿刺点的特殊预置缝合管理技术以控制出血。 指出术中阻抗监测至关重要,阻抗显著上升结合损伤电流大提示螺旋与心肌贴靠良好,即使阈值短暂升高亦属正常演变。最后,昃峰教授高度评价AVEIR™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及长寿命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并期待其心房起搏组件在国内上市,最终实现真正的双腔无导线起搏。
共绘“无线精准”新图景
引领起搏治疗新未来
▼▼▼
心视界-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直播专场(第一期)历时四天,圆满落幕。本次系列活动不仅完整呈现AVEIR™ VR无导线起搏技术的临床价值:主动固定设计突破小心脏、血管迂曲等解剖限制;术中实时阻抗与电信号监测显著降低穿孔风险;超长电量寿命与高取出成功率为年轻患者提供长期管理保障。更搭建了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共享平台,与会专家们围绕技术操作规范、复杂病例处理策略、适应证精准把握、本土化应用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凝结成宝贵的临床共识与操作精要。随着未来心房主动固定起搏器(AR)、双腔起搏系统(DR)的临床推广,期待无导线起搏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优质安全的治疗服务。
2025年7月16-18日
心视界-主动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直播专场(第二期)即将再度来袭,精彩继续!

扫码订阅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