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同行·PFA手术演示第二季精彩回顾:历时两月,百城联动,四场联播,20+台手术...开启PulseSelect™全国实战之旅



历时两月,联动百城,凝聚30余位一线术者的智慧实操——“脉动同行”PulseSelect™ PFA手术演示第二季,于7月22日圆满收官。从标准化操作到复杂病灶应对,从持续性房颤的应用到多中心真实经验共鸣,四场高密度、强实战的线上手术联播,全景式展现了脉冲场消融技术从基础规范到复杂应用的进展。


活动汇聚全国30余位电生理领域权威专家,联动南北各大中心,完成20余台手术演示,全程聚焦脉冲场消融(PFA)技术的临床实操精髓。围绕“如何标准化”“如何进阶用”,演示直播精准呈现PulseSelect™系统在多样解剖与复杂房颤场景下的应用策略,既有干货满满的操作路径,也有理念碰撞下的学术共识。


这是一次面向一线、扎根临床的实战集结;

是一次思维共创、术式共鸣的学术接力;
更是PFA走进复杂房颤治疗新时代的重要注脚。


6月19日

标准化PVI操作—建立共识,打牢基础


6月19日,“脉动同行”第二季首场手术演示直播以“PulseSelect™ PFA标准化PVI操作”为主题开篇,聚焦临床实操路径的统一、流程的规范与判断标准的提炼。本场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启明教授、烟台毓璜顶医院初红霞教授担任会议主持,邀请多位一线术者及点评嘉宾共同参与,在真实案例中深挖细节,在实操演示中寻找共识,搭建起PFA手术标准化的临床桥梁。




福建省立医院林亚洲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标准化不仅提升效率与安全,更是推动新技术临床转化的必要路径。”这为整场专场定下聚焦实战的基调。随后四台手术演示轮番上线,内容涵盖从贴靠技巧到导管旋转,从术中评估到放电策略,全方位诠释“PFA手术如何做到稳定、安全、精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陈诤教授团队率先登场,他提出的“右下肺静脉大弯干预技术”和“右中肺静脉处理方案”,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耀东教授则分享了PulseSelect PVI标准手术流程-导管位置、贴靠判断和导管旋转操作建议,配合详实病例呈现,使观众直观感受标准化的临床经验。




柳州市中医院熊小奇教授以一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为例,分享了如何保守而精准地完成消融,强调“可控能量释放”与“个体化策略判断”的重要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燕翼教授带来一例PulseSelect导管应用于复发性持续房颤病例,并提出“术后基质改良”前瞻性观点,引发PFA术后管理与慢病干预的深入探讨。




点评环节,多位专家对PulseSelect™系统的操作灵活性给予高度评价,也指出当前尚需进一步完善术后评估标准和个体化能量策略建议。整场直播“从理论到实践”展开讨论,通过手术演示和案例演讲,在术中细节中反复打磨共识,建立了PVI标准操作的学术框架,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24日

巾帼视角 精准绽放


6月24日,脉动同行第二季迎来“女医师专场”。本场聚焦女性术者在PFA操作中的独特视角与临床策略,展现出柔中带刚、细腻精准的操作风格,也进一步丰富了PulseSelect™的应用场景。本场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凌天佑教授、烟台山医院赵岚教授联合主持,特邀多位女医师进行现场直播演示及经验分享。




柔肩担重任,妙手护心康。在开场致辞中,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表示:“女性术者日益成为推动电生理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她们的精准操作、缜密思维,正为PFA技术应用注入更多独特视角”。手术演示环节精彩纷呈,呈现出不同医院、不同术者在统一平台下的个性化理解与精细化执行:



天津市胸科医院马薇教授围绕PulseSelect™ PVI标准流程中的“前庭导管操作与消融剂量策略”展开分享;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高涵翔教授带来PulseSelect导管联合三维系统应用于阵法房颤的病例,提出“精准贴靠三维验证法”,提升术中操作的可靠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张建春教授则以一例上腔静脉(SVC)消融为例,重点分享“安全”的操作方法,细致剖析消融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爱兰教授则带来一例房颤合并房扑的复合消融方案,强调术前评估与术中灵活调整的协同作用。




巾帼不让须眉,女医师专场展示出的细致视角与稳定手法,不仅技术扎实、路径清晰,更展现出极高的术中判断能力。女术者的专业风采,更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专业精神与时代风采。


7月17日

挑战持续性房颤—突破治疗瓶颈,挑战复杂病例


7月17日,脉动同行迎来第三场直播。以“PulseSelect™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为主题,本场特别邀请多位长期深耕房颤治疗的专家展开技术探讨,标志着PFA应用边界的进一步拓展。会议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吴钢教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王睿教授联合主持,围绕持续性房颤的处理难点、消融策略及技术优化展开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宁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PFA能否对持续性房颤这一临床难点实现有效、稳定、低并发症的干预,是我们下一阶段技术评估的重点。”



手术演示环节内容充实、节奏紧凑,涵盖不同手术路径:北京医院吕游教授首先系统回顾了PulseSelect™导管的独特设计,结合现场病例展示其在持续性房颤中的操作优势。上海长海医院郭志福教授通过数据与影像佐证,论证了PFA在复杂房颤中的“热-电联合优势”,并强调通过同步监测肌电位与导管接触力可以优化消融效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贾玉和教授通过三维辅助和冷冻消融经验的借鉴展现了PS导管的高效干预。江苏省人民医院陈红武教授围绕PFA术中并发症的识别与预防,提出具体的对策与操作技巧。内蒙古心脑血管病医院梁长在教授分享“手术效率提升与PFA疗法推广前景”,引发参会专家对“技术下沉”可行路径的讨论。





从循证到精进,本场直播不仅是对PFA在持续性房颤中实用价值的全景展示,构建了持续性房颤PFA治疗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不同中心、不同背景下的实操反馈,PulseSelect™技术的边界正在不断延展,其安全性与可操作性也正经受更具挑战性的临床检验。


7月22日

博采众长,共谋发展 — PulseSelect™赋能持续性房颤的多中心实战


7月22日,脉动同行第二季迎来压轴之站:一场多中心、多层级、跨区域的持续性房颤应用专场直播,不仅展现了PulseSelect™技术在复杂适应症中的高适配性,更以实战为桥,串联起南北协同、区域共进的中国电生理图景。本场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赵英明教授联袂主持,聚焦术者个体经验与策略路径的多样性,特别突出新技术落地过程中的经验共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从技术先进到技术普及,是推动房颤治疗进步的关键。PFA技术要真正走向临床常态化,必须立足多中心、多病例、多样本的真实反馈。”



手术演示从一线术者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干货密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晨阳教授以“ICE监测PS贴靠效果”,强调影像辅助对于提升消融效率与精准度的作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王如兴教授则展示“PS导管肺静脉内形变消融”的灵活操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曦教授分享“三次放电实现上腔静脉(SVC)有效隔离”的技术路径;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文松海教授则带来“小心房”结构中的操作技巧,展现出区域中心的创新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张道良教授则阐述“PVI+局灶消融”的治疗路径设计,强调策略多样化对于持续性房颤治疗效果的提升;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医院方威宏教授以“解剖适应策略”为题,从不同维度丰富PFA技术的应用内涵。



百花齐放春满园,多位专家在总结中一致认为:本场展示的术者群体覆盖广、病例复杂度高、操作路径多样,充分验证了PulseSelect™在持续性房颤应用中的灵活性与推广潜力。


历经两月、百城联动、四场联播

深度融合临床实战与学术理论

20余台精彩手术直播

吸引全国数千名电生理医师在线参与观看

“脉动同行”PFA手术演示第二季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不仅梳理了PulseSelect™在肺静脉隔离中的规范化操作流程,还通过多中心展示持续性房颤的复杂病例,探讨了PulseSelect导管在特殊解剖、复杂病例中的创新应用。一系列高强度、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PFA技术的临床安全性、疗效稳定性。同时,来自多中心、多样本、多策略的实践反馈,为未来PFA技术的推广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验证和迭代,脉动同行系列活动中,可以看到PFA技术在中国的快速成长与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PulseSelect™将继续携手临床专家,推动脉冲场消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精准、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期待下一季的“脉动同行”,续写电生理领域更多精彩!


阅读数: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