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HCIC)圆满落幕:以融创之力,向未来前行


图片


钱塘江潮奔涌不息,见证着医学创新的澎湃动能;西子湖畔广聚贤才,镌刻下心血管领域的智慧碰撞。

2025年8月3日,随着最后一场论坛的思想余韵渐息,为期一周、高潮迭起的2025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HCIC)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大会在杭州圆满收官。



本次大会在开幕式上创新性地特别邀请心内外科专家作为主持人,人形机器人笨笨也受邀加入,为这场学术盛宴注入了独具杭州特色的科技活力,成为创新融合主题的生动注脚。三位主持人的精彩亮相,开启了本次大会的精彩篇章。



本次大会共设33个专题论坛,汇聚国内外心血管内外科、超声、重症、神经、护理、体外等多学科400位专家,开展150场主题演讲及专题讨论,用丰富内容构建起心血管领域的创新生态图谱,深度激活杭州的创新基因与医学探索精神。截至8月3日12:00,累计网络直播访问量超32,000人次,累计官网访问量近100,000人次。



这场以“创新、融合、患者受益”为灵魂的学术盛会,如同一股奔涌的智慧潮汐,以高质量、专业性、前瞻性的广度与深度,汇聚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顶尖力量,探索心血管医学的破壁共生之路,为“健康中国”注入了独特的创新动能。


从手术直播到思想碰撞,多维度展现创新融合实践

▼▼▼


不同于传统学术会议的学科分割,本次大会将“内外科融合”贯穿始终,以“创新协同”为发展引擎,无论是手术直播还是论坛交流,心内科和心外科医生始终同屏交流、面对面对话,在碰撞中找到协同发展的平衡点。


手术直播:匠心展技,内外同辉


大会序幕甫一拉开,一场横跨五天的手术实战盛宴便迅速点燃了学术热潮。


7月28日-8月1日,来自国内1012市的20家顶尖心血管中心团队,联袂呈现31台内外科创新手术直播,涵盖心脏瓣膜微创及介入手术、房颤微创手术、肥厚性心肌病介入手术、晚期重症心衰人工心脏手术等前沿术式,成为最亮眼的“实践窗口”。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从外科主动脉瓣的修复到经导管二、三尖瓣的修复;从微创小切口的双瓣置换精细操作,到经导管瓣膜置换的多中心献技;从经心尖肥心旋切到全腔镜一站式房颤射频+左心耳切除;从二次创新性双瓣置换到双心人工心植入;从原位三尖瓣置换到纯超声引导TEER手术……突破传统技术路径,刀尖起舞,导管探微,31台不同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手术演示,心内科与心外科医生各展其长,实时研讨,共同演绎了“内外科融合”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微创化、精准化”的手术理念。

这种“术式解析+学科交叉”的直播模式,也加深了心内外科医生对彼此的了解,不仅让参会者直观感受融合诊疗的临床价值,更为复杂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

与此同时,众多国内外最新器械在手术演示中的集体亮相,如同打开一扇窗,让参会者窥见心血管诊疗的前沿现状。可以说,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跨越地域的深度学术交流与实战教学,让“创新”在无影灯下熠熠生辉,让“融合”在手术台上落地生根。


七大创新论坛:多元融合勾勒学科前沿


如果说手术直播是“技术硬核”的充分展示,那么七大创新论坛则是“思想软实力”的深度激荡。


8月2日至3日,大会匠心打造的 “创融、创介、创想、创心、创思、创赛、创微”七大创新论坛全面绽放,内容覆盖从临床诊疗到基础研究、从技术研发到人文关怀的全领域及医工交叉前沿,构建了全景式、沉浸式的学术生态,为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融合破解,共探诊疗最优解


创融论坛-大师论道中,直面冠心病、心衰、瓣膜病等核心领域的争议性话题,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PCI 还是CABG优先、晚期重症心衰CRT还是人工心脏/心脏移植、主动脉瓣狭窄低领患者TAVR 还是SAVR优先、中低危二尖瓣反流患者TEER还是外科修复优先等话题被摆上台面,心内外科专家智慧交锋,在思想碰撞中厘清诊疗路径,于技术互补中寻找协同平衡点,共谋最优诊疗策略,将“融合”的理念推向极致。



医工交叉,点燃创新加速度


依托杭州科技与AI领域优势,大会注入了浓厚的医工交叉创新基因。这一基因在创想论坛中尤为凸显,临床医生、工程师、研发代表、高校学者等不同领域先锋力量共聚一堂,手术机器人、AI辅助分体式介入瓣、创新左心耳结扎器械、心血管可视化介入、干瓣TAVR等颠覆性技术得到充分展示,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应用场景获得深入探讨,搭建起技术展示、产业转化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让医工交叉从概念走向现实,绽放出无限可能。


赋能青年,培养创新火种


创思论坛以病例分享为纽带,贯通外科、介入、护理、体外循环四大维度,为青年医生的临床实践带来参考和借鉴。创介论坛则深耕技术精进,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大血管、先心等专场各有侧重,从手术策略到适应证选择,再到前沿进展解析,详解技术创新如何破解临床痛点,推动介入诊疗向精细化迈进。此外,创心论坛聚焦人工心专题,为终末期心衰治疗提供全景方案;创微论坛以微创视角拓展手术边界。青年医师的成长,是心血管事业生生不息的源泉,本次大会也注重对未来力量的托举。创赛论坛上,球扩瓣病例大赛、二尖瓣修复菁英大赛等赛事激烈上演,青年医生们在竞技中展现创新思维与精湛技艺,舞台上的锋芒,正是学科未来的希望……七大论坛各有锋芒却同频共振,共同勾勒出心血管学科的前沿图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八大模块独具匠心,共筑创械工坊


如果说七大创新论坛为内外科搭建了多学科融合互动的平台,那么创械工坊则是另一番景象,为青年医生搭建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和学习的平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大师带你做介入”模块,侧重血管穿刺、缝合器使用等实用介入技巧,“金刀带你缝瓣膜”由中国心血管外科领域最高奖“金刀奖”获得者倪一鸣、马量教授“两把金刀”亲自上阵,传授瓣膜缝合技术;除以上两大模块外,主瓣自膨瓣、主瓣球扩瓣、二尖瓣钳夹、三尖瓣介入、左心室辅助、先心大血管六大模块更有顶尖专家手把手教学,将经验心得倾囊相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创新技术加速转化为临床能力,也让规范化操作的种子在青年医者心中扎根。

直播间突破会场边界,打造沉浸式学术互动


与此同时,大会精心打造的采访直播间也成为会场内另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活动期间,受邀专家在此实时分享参会感悟、学科融合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大会亮点的直观观察,成功将大会的前沿思考与人文情怀传播向更远的地方,也为大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创新成果:共识发布,平台初成,锚定未来航向

▼▼▼


本次大会不仅是思想的碰撞场,更是成果的孵化器。


会议期间,《三尖瓣疾病评估与管理综合指南》正式发布,为临床诊疗树立标准化标尺;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启动讨论,让学科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路径指引。同时,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专委会筹备会顺利召开,更为海内外心血管创新人才搭建了协作平台,让智慧与资源在交流中高效流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潮起钱塘,风好正是扬帆时;心向健康,融合共筑新未来。

七天的时光,是技术传承的旅程,手术直播传递顶尖技艺,实操工坊培育规范化人才;是思想革新的碰撞,内外科壁垒被打破,融合视角为临床决策注入新动能;是行业共识的凝聚,指南与共识的推进,让诊疗标准化迈出坚实步伐;更是创新火种的播撒,从AI辅助诊疗到手术机器人,从国产新器械到跨界融合,心血管领域的前行方向愈发清晰。


当大会的帷幕缓缓落下,留下的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大会所点燃的创新之火、凝聚的融合之力,必将如钱塘江潮般奔涌不息,持续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更高峰攀登。让我们期待下一届大会再聚首,在创新融合的壮阔航程中,继续携手,共绘心血管健康更加辉煌的未来篇章!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杭州心血管创新大会

创新继续

期待HCIC 2026再相聚!





扫码进入微官网了解更多会议信息



扫码观看精彩直播


阅读数: 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