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A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同质性

健心知著

2025.08.13

第497期

640 - 2025-08-13T094343.917.png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ANOCA)患者的冠脉微循环同质性

640 - 2025-08-13T094359.709.png

刘健、马铭潞、范朋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绞痛(ANOCA)患者中,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在不同心肌区域的同质性鲜有研究。

文章介绍

本研究通过测量冠脉循环三大主要灌注区域的微血管阻力储备(MRR)变异度,旨在探究微循环功能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特征。本文于2025年3月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

研究方法

本次基于PACIFIC试验的事后分析纳入了有症状的ANOCA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¹⁵O]H₂O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三支血管侵入性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通过整合PET衍生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与侵入性FFR数据,计算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分支的微血管阻力储备(MRR)。

640 - 2025-08-13T094713.190.png

图1:流程图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5例患者(男性占比50%,平均年龄59±10岁)及465支冠状动脉(平均MRR值3.92±1.21),核心发现如下:三支主要冠脉分支的MRR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分支间MRR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0.86);不同动脉间MRR测量平均差异仅2.4%-7.5%,且无系统性方向偏倚;绝对一致性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达0.80(95%CI:0.74-0.85),证实单次测量信度良好;80%患者(123/155)三支血管均符合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诊断标准(MRR≤3.0)。

640 - 2025-08-13T094718.677.png

表1:基线特征

640 - 2025-08-13T094722.347.png

表2:血管特征

640 - 2025-08-13T094725.614.png

图2:冠状动脉分支FFR、CFR和MRR的比较分析

640 - 2025-08-13T094728.219.png

图3:三支MRR中各支间的相关性

640 - 2025-08-13T094730.896.png

图4:Bland-Altman图

640 - 2025-08-13T094733.672.png

表3:三血管平均MRR的单变量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

结  论

在大多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ANOCA)患者中,微血管功能在三支主要冠脉区域呈全域均质化分布。单支血管检测在多数情况下即可满足评估需求,与现行指南相符。然而,约20%患者存在显著区域间功能变异(平均差异>7.5%),提示在临界病例中实施多支血管评估具有临床必要性。

讨论

本研究存在若干需予说明的局限性:回顾性偏倚:研究设计固有的回顾性特征可能导致患者选择偏倚(图1);评估维度缺失:微循环评估方案未包含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功能检测,致痉挛性失调与微血管功能障碍无法鉴别;健康对照缺失:受赫尔辛基伦理准则限制,未能获取真正健康人群的对照数据以验证微循环均质性基线;诊断阈值差异:现有MRR临界值均基于有创导丝技术确立,而本研究采用PET-CFR混合技术,方法学差异可能影响阈值适用性;入排标准局限:排除FFR≤0.80患者(因心外膜病变可致充血态心肌血流量高估),故结论主要适用于ANOCA人群(FFR>0.80);病因筛查不足:ANOCA诊断仅依据心绞痛症状+冠脉无阻塞(FFR>0.80),未系统排除非心源性胸痛及心包炎/心肌炎;参数获取局限:未通过有创测量获取冠脉流量/阻力绝对值,仅提出替代性MRR计算方法;鉴于该法临床实施难度,有创MRR单支血管检测或已具充分性。

阅读数: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