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 第十七期:血脂综合管理

NEWS

2025年8月5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担任联合主席的“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第十七期于云端圆满举办。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李小荣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燕依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发起,面向全国广大心血管内科青年医师,通过举办系列学术课程的形式汇聚全国知名心血管中心资深专家与青年医师于一堂,以学术讲座、病例报告等方式,分享心血管病领域特色技术和临床实战经验,解读学科最新动向。在促进各大中心学术交流的同时,青蓝携手,搭建中青年心血管医师临床诊疗技术再提高的新桥梁,携手助推我国心血管事业再上新台阶、创出新实效。


本期会议聚焦主题“血脂综合管理”,杨兵教授、陈桢玥教授以及彭道泉教授为本次云论坛作开场致辞。杨兵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说道,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每次都会邀请两家全国优秀的团队为年轻医生传经授道,主旨是为中青年心血管医生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本期我们聚焦血脂综合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无声杀手,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之一。近年来,不少研究提出,与心血管剩留风险相关的非传统血脂指标,如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等的作用逐渐被重视,亟需系统性管理策略,以全面降低血脂相关心血管风险。然而目前血脂的综合管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一些困惑,因此,我们此次论坛联合国内的两家优秀团队一起探讨和交流,学习先进的血脂管理理念。



陈桢玥教授致辞中指出降脂治疗是唯一可能给我国心血管疾病带来拐点的治疗,虽然现在降脂的手段非常多,但现状是患者血脂的达标率并不高,这需要临床医生更多的宣教和努力。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各位专家在一起,探讨血脂管理以及提高降脂治疗达标率的方式,将血脂管理临床共识落实到实处,让心血管疾病拐点早日到来。



彭道泉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说道,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其治本治疗就是靠降脂治疗。使用他汀降脂治疗的历史已有30年,虽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降脂的手段也有很多种,但他汀依旧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今天会议的主题很丰富,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和研究紧张、其他降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等,相信通过今天的会议,大家会有很多收获。


01

专题讲座

刘玲教授—他汀类药物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玲教授首先介绍了胆固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他汀类药物的诞生历史。随后刘教授介绍了国内外血脂指南专家共识一致推荐,既往众多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降胆固醇药物中的疗效,中强度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石药物。然而,我国ASCVD患者降脂达标率处于较低水平,血脂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对于极高危或超高危患者,中等强度他汀类单药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治疗目标。于是,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比他汀单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应运而生。刘教授认为联合降脂治疗应以他汀为基础,并提出他汀不可或缺。他汀类药物联合非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新选择,具有机制协同、提高降脂达标率、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性良好等优势。因此,刘教授强调,起始联合、尽早联合的降脂治疗,才可以确保ASCVD防治阵线的前移。

02

专题讲座

张宝伟教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张宝伟教授首先介绍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ASCVD进展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多项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ASCVD发生率或预后相关的大型临床研究分析。张教授通过介绍胆固醇的合成途径、胆固醇从胃肠道/胆道的来源,解释了NPC1L1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靶点。此外,张教授介绍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展示了不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及联合治疗后的降脂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及预后,胆固醇抑制剂可用于75岁以上患者ASCVD的一级预防。最后,张教授介绍了最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该指南充分考虑了国人血脂特征和循证证据,推荐ASCVD风险极高危者LDL-C应<1.8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超高危者LDL-C应<1.4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张教授介绍了不同ASCVD风险分级的患者的血脂目标以及降脂方案推荐,中强度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LDL-C和减少ASCVD事件,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03

专题讲座

 孙燕依教授—PCSK9靶点干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燕依教授首先介绍了PCSK9抑制剂的生物学机制与靶点价值。PCSK9抑制剂可降低PSCK9水平,减少PCSK9与LDLR结合,抑制LDLR的降解,LDLR可循环到肝细胞表面,促进LDL-C清除,最终使循环中LDL-C水平得到降低。《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提出极限LDL-C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同时,国际权威指南对极高危/超高危ASCVD患者LDL-C目标推荐趋势于更低,因此联合用药是血脂异常干预策略的基本趋势。孙教授介绍了一项荟萃分析,比较不同PCSK9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荟萃分析显示,PCSK9抑制剂降LDL-C的疗效确切,有助于稳定逆转斑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中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患者依从性、药物价格成本等。孙教授介绍了关于PCSK9的相关研究,并提出前沿研究方向,如开发PCSK9靶点新的剂型(siRNA、融合蛋白、ASO、环肽类药物、基因编辑等)。孙教授表示期待更多临床研究结果。

04

专题讲座

于碧莲教授—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意义及诊治策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碧莲教授首先介绍了甘油三酯的来源和代谢。甘油三酯升高只是一种标志物,其内在含义是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颗粒的残粒的升高。于教授提出,TRL残粒具有比LDL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因TRL残粒中胆固醇含量高,TRL-C(或残粒胆固醇)并不能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poB和非HDL-C代表所有致AS颗粒,降TG药物若不能降低非HDL-C或apoB,可能不能降低ASCVD风险。于教授提出TG干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根据TG水平和ASCVD风险选择药物治疗。轻中度HTG的首要风险是ASCVD,而重度HTG除了关注HTG外,更要关注胰腺炎风险。最后,于教授认为未来apoCIIl和ANGPTL3抑制剂是有潜力的药物。

05

专题讲座

马文琦教授—脂蛋白(a)[Lp(a)]临床意义及诊治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马文琦教授首先介绍了近些年中国人群ASCVD发病率及血脂治疗率及达标率现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性、弥漫性是影响ACS或PCI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脂质残余风险可增加MACE风险。随后,马教授介绍了 Lp(a),它是一种独立的ASCVD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包括PCSK9抑制剂、血脂净化及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内的部分手段对Lp(a)有所影响,但干预策略仍缺乏明确获益证据。目前,多款mRNA及小分子药物正在开发,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证实Lp(a)降低是否能带来心血管事件减少,以推动其从“风险标志物”向“治疗靶点”的转变。

06

专题讲座

范希旻教授—一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十年随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范希旻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十年随访病例。该患者在2013年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当时44岁,无既往病史,无吸烟史,BMI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9.93mmol/L。在长达十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尝试了市面上各类降甘油三酯的药物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等,包括非诺贝特、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阿昔莫司、血脂康、鱼油等,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始终处于升高/重度升高的TG水平分层,降甘油三酯效果不理想。患者饮酒、药物服用剂量、药物服用时长似乎对甘油三酯水平有所影响,但关系不确切。该例患者为ASCVD低中危风险,其长达10年的甘油三酯水平及其降脂方案,引发了与会各位教授热烈的探讨。

专题讲座结束后,杨兵教授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我们非常高兴与瑞金医院和湘雅二医院的几位专家和同仁一起学习了很多关于血脂的比较前沿的内容。杨兵教授建议把“聚焦LDL-C”,“血脂达标”的理念深入贯彻到临床应用中。本次会议各团队结合自身经验都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多中心互相交流,有助于提升大家对血脂综合管理的认识和体会。最后杨兵教授代表会务组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和线上参会的观众,希望下次会议云上再相会。


END



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杨兵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现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荣获2018年度国之名医·青年新锐、2021年浦东工匠、2022年第四届上海市区域名医等称号。2024年上海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第10名。兼任美国心律学会会员、亚太心律学会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促进交流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左心耳封堵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律学会委员、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主席、浦东新区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左心耳封堵)介入培训导师等。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杂志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等杂志编委。杨兵教授积累了近万例心血管疾病介入(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左心耳封堵、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诊疗经验,特别是在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全国领先行列,技术推广遍及国内30多个省和直辖市。
特需门诊:周一、周三上午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云台路1800号)
阅读数: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