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2025年8月5日,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杨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担任联合主席的“2025律动东方心血管病云论坛”第十七期于云端圆满举办。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李小荣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孙燕依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01
专题讲座
刘玲教授—他汀类药物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02
专题讲座
张宝伟教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03
专题讲座
孙燕依教授—PCSK9靶点干预当代临床共识和研究进展

04
专题讲座
于碧莲教授—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意义及诊治策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碧莲教授首先介绍了甘油三酯的来源和代谢。甘油三酯升高只是一种标志物,其内在含义是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颗粒的残粒的升高。于教授提出,TRL残粒具有比LDL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因TRL残粒中胆固醇含量高,TRL-C(或残粒胆固醇)并不能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poB和非HDL-C代表所有致AS颗粒,降TG药物若不能降低非HDL-C或apoB,可能不能降低ASCVD风险。于教授提出TG干预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根据TG水平和ASCVD风险选择药物治疗。轻中度HTG的首要风险是ASCVD,而重度HTG除了关注HTG外,更要关注胰腺炎风险。最后,于教授认为未来apoCIIl和ANGPTL3抑制剂是有潜力的药物。
05
专题讲座
马文琦教授—脂蛋白(a)[Lp(a)]临床意义及诊治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马文琦教授首先介绍了近些年中国人群ASCVD发病率及血脂治疗率及达标率现状,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性、弥漫性是影响ACS或PCI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脂质残余风险可增加MACE风险。随后,马教授介绍了 Lp(a),它是一种独立的ASCVD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包括PCSK9抑制剂、血脂净化及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内的部分手段对Lp(a)有所影响,但干预策略仍缺乏明确获益证据。目前,多款mRNA及小分子药物正在开发,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证实Lp(a)降低是否能带来心血管事件减少,以推动其从“风险标志物”向“治疗靶点”的转变。
06
专题讲座
范希旻教授—一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十年随访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范希旻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十年随访病例。该患者在2013年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当时44岁,无既往病史,无吸烟史,BMI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9.93mmol/L。在长达十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尝试了市面上各类降甘油三酯的药物及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等,包括非诺贝特、依折麦布、瑞舒伐他汀、阿昔莫司、血脂康、鱼油等,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始终处于升高/重度升高的TG水平分层,降甘油三酯效果不理想。患者饮酒、药物服用剂量、药物服用时长似乎对甘油三酯水平有所影响,但关系不确切。该例患者为ASCVD低中危风险,其长达10年的甘油三酯水平及其降脂方案,引发了与会各位教授热烈的探讨。

专题讲座结束后,杨兵教授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我们非常高兴与瑞金医院和湘雅二医院的几位专家和同仁一起学习了很多关于血脂的比较前沿的内容。杨兵教授建议把“聚焦LDL-C”,“血脂达标”的理念深入贯彻到临床应用中。本次会议各团队结合自身经验都提出了宝贵的经验,多中心互相交流,有助于提升大家对血脂综合管理的认识和体会。最后杨兵教授代表会务组感谢参会的各位专家和线上参会的观众,希望下次会议云上再相会。
END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云台路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