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拉开帷幕。8月29日新版ESC心血管疾病与妊娠管理指南在大会上发布。

关键要点
新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重点关注女性对高危妊娠自主做出生殖选择的权利。
孕妇存在接受非最佳治疗的风险,新指南提供了详细且最新的信息,以确保重要药物不会不必要地被停用。
指南建议应根据地理区域、分娩数量和社会文化因素,在专科医院成立妊娠心脏团队。妊娠心脏团队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再入院率并提升患者安全性。
该指南倡导通过透明对话和共同决策,聚焦女性在高危妊娠(可能存在不良母胎结局)中自主做出生殖选择的权利。
对于患有罕见疾病(如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肺动脉高压)而导致妊娠高危的女性,指南摒弃了以往“不建议妊娠”的观点。相反,指南建议这类女性应由多学科团队提供妊娠高危风险咨询,咨询过程需考虑其遗传背景(如适用)、家族史及既往血管事件。

新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由国际专家小组制定,联合主席包括Ghent大学内科学与儿科学系心脏病学家兼临床遗传学家Julie De Backer教授,以及Oslo大学医院与Oslo大学心脏病学系遗传心脏病门诊与病区主任、心脏病学家Kristina Hermann Haugaa教授。
Backer教授解释道:“越来越多有心血管疾病史的女性正在考虑妊娠,原因有很多,例如,更多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存活至成年、接受过移植或癌症治疗的女性数量增加,以及患有获得性心脏病的女性患者增多。本指南基于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清晰易懂的建议。”
Backer教授补充说:“在新版指南中,我们摒弃了高危病例中‘严禁妊娠’的僵化政策,转而采用共同决策模式,让女性能够在获得适当社会心理支持的前提下,做出充分知情的选择。”

目前,孕产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孕妇非产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球妊娠相关死亡病例的33%。其中,68%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妊娠相关死亡是可以预防的。全球范围内,约4%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若纳入高血压疾病,则这一比例将升至10%。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发病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点工作之一。
新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建议,所有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均需接受个体化的妊娠相关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医疗需求、用药情况,以及更广泛的影响因素(如孕产妇年龄、吸烟史、合并症、体重指数(BMI)、产科病史和社会经济状况)。指南强调,在共同决策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孕产妇的个人偏好。
对于患有先天性或遗传性心脏病年轻女性,指南建议从青春期开始就与其讨论妊娠风险——这是因为有研究显示,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女性的意外妊娠率高达45%。
新指南还就妊娠期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的用药提供了建议,例如鼓励某些女性在整个妊娠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同时更新了妊娠期高血压的推荐用药,并为遗传性心脏病的用药提供了更详尽的指导。
Haugaa教授表示:“由于妊娠期安全用药的相关数据有限,孕妇存在接受非最佳治疗的风险。我们的指南提供了详尽且最新的指导,以确保重要药物不会不必要地停用。我们希望医护人员和患者能从指南中获益,并使其覆盖更广泛的临床群体。”
新版指南强调了妊娠心脏团队在妊娠前、妊娠期间及产后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妊娠心脏团队有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再入院率并提升患者安全性。指南建议,专科医院应根据地理区域、分娩数量和社会文化因素成立妊娠心脏团队。
Haugaa教授总结道:“很多本可从专业妊娠心脏团队管理中获益的女性,往往未能及时获得转诊;反之,部分女性却被不必要地转诊,这给相关医疗服务带来了压力。本指南明确界定了哪些女性应接受妊娠心脏团队的管理。”
新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疾病与妊娠管理指南还包括以下内容:
更清晰地明确了心血管疾病高危女性何时适合行剖宫产的情况。指南指出,心血管疾病高危女性常接受剖宫产手术,但尚无证据表明剖宫产可降低风险,反而有证据显示其可能增加胎儿风险。
考虑到个体风险因素,建议心脏移植术后女性至少推迟1年再妊娠。
结合最新数据,为患者咨询提供了更细致的风险评估。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疾病与妊娠管理指南》已获得欧洲妇科学会认可,将取代2018年的旧版指南。对于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而言,妊娠属于高危时期——因为母体和胎儿代谢需求增加,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需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妊娠第6周开始,女性的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会增加30%–50%,心率会增加10–20次/分钟。对于心脏病患者,心脏所需的适应性改变可能无法正常实现,进而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以及心房和心室快速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