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心脏大会(CHC2025)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高润霖院士发布"2024年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不仅揭晓了全球医院心血管研究学术影响力百强榜单,更勾勒出中国心血管科研力量在全球版图中的清晰轮廓。
中国共有41家医院杀入综合百强(TOP100),业内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心血管科学家们的贡献与付出,更是医疗大国在心血管这一"慢病第一杀手"领域的学术突围轨迹。
这份年度百强榜单,堪称全球心血管研究领域的实力表。其评价体系涵盖学术论文产出质量、引文影响力、国际合作活跃度、研究成果转化潜力等多重维度,最终形成的排名不仅是对医院科研能力的量化评估,更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心血管学科发展生态的综合考量。
从全球Top100的整体分布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加速改写格局。在本次公布的榜单中,内地共有38家医院入围,台湾省有3家医院跻身百强,这意味着中国已形成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心血管科研核心集群,成为推动全球心血管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度全球
医院心血管研究学术影响力
综合百强(TOP100)
全球第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全球第1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全球第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全球第1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路2号
全球第2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全球第24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95号
全球第26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300号
全球第29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106号
全球第3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全球第3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277号
全球第3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107号
全球第3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
全球第38 中国台湾长庚纪念医院
台湾省桃园市龟山区复兴一路5号(林口总院)等多个院区
全球第39 中国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台湾省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7号
全球第4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中路139号
全球第47 中国台北荣民总医院
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石牌路二段201号
全球第49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
全球第5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全球第52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州大道北1838号
全球第5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1095号
全球第5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解放路88号
全球第5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
全球第58 北部战区总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8号
全球第5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
全球第6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50号(河医院区)、金水区文化路96号(东院区)
全球第65 南京鼓楼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321号
全球第6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全球第69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台路1800号(南院)、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北院)
全球第7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东院)、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西院)
全球第73 南京市第一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路2号
全球第7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
全球第78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277号
全球第8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87号
全球第8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
全球第86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府学巷2号
全球第87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海路899号
全球第9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全球第9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庆春东路3号
全球第94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市静安区延长中路301号
全球第9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全球第100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民德路1号
严道观察:中国心血管科研的多点开花与发展不均
透过百强榜单中的中国医院分布,一幅立体的区域发展图谱清晰呈现。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入围医院呈现出"东部引领、中部崛起、西部追赶"的空间格局,同时也暴露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
北京市共有8家医院入围全球百强,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这8家医院在科研资源整合、人才梯队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集群效应。
上海市紧随其后,有6家医院跻身全球百强,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的心血管科研特色在于临床与基础深度融合,中山医院的心脏介入临床研究和心血管创新始终引领国际前沿,"临床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基础突破反哺临床实践"的模式,成为上海科研实力持续提升的核心动力。
江苏省以4家入围医院的成绩位居省级行政区第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均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家医院并非集中于省会南京,标志着江苏省心血管科研多点发展格局。浙江省也存在类似表现,除杭州市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之外,非省会城市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全球第86。
在中部地区,湖北省表现突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家医院入围,且均进入全球前60位。这三家医院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形成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完整链条。
西部地区则呈现出"核心引领、逐步扩散"的态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西部唯一进入全球前20的医疗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入围,使西安成为西部另一个心血管科研高地。
不过,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显著。从省级行政区来看,共有15个省份(含直辖市、自治区、台湾地区)有医院入围,而有些地区仍处于空白状态。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发展欠均衡也颇为明显,如广东省有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家医院入围,且均进入全球前60位,而相邻的省市则暂无医院上榜。这种不均衡背后,是科研资源分配、人才储备、经济基础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