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CCV 2025|链接国际,共筑共赢:PCRCCV“一带一路”论坛成功举办



9月26-28日,2025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CCV)蓉城圆满落幕。会议以“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服务患者”的精神,为国内外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叙友谊、共成长的高质量学术平台。


乘学术东风,拓创新之路。9月27日,大会PCRCCV“一带一路”论坛成功召开。论坛聚焦全球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分享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推动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每一次思想碰撞都成为守护心脏的力量。



欢迎辞

汇聚全球智慧,共享瓣膜介入“心”经验

▼▼▼


论坛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和英国伦敦克利夫兰诊所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共同主持。讨论专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泰国警察总医院Anuruck JEAMANUKOOLKIT教授、马来西亚槟城中央医院Kuo-Ting LEE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和波兰西里西亚医科大学Wojtek WOJAKOWSKI教授共同担任。


同时,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为论坛致欢迎辞,聚焦技术创新,赋能瓣膜介入新活力。



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指出,当今人类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网络化世界中,信息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医学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领域尤为活跃,汇聚了众多国际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他强调,中国在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病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关键力量。本次会议重点关注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全球现状与发展趋势。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这一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


主题汇报

全球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心”进展

▼▼▼


01

Stefan TOGGWEILER教授:瑞士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瑞士琉森州立医院Stefan TOGGWEILER教授介绍了瑞士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现状。他指出,瑞士人口预期寿命较高,平均为84岁。目前全国共有18个TAVI中心,医保报销要求包括:患者需在具备心脏外科手术条件的机构接受治疗,并由多学科心脏团队进行讨论;治疗对象一般为年龄≥75岁的患者,或虽未满75岁但STS评分≥4%的高危人群。住院时间要求至少2晚,自2026年起将缩短为1晚。瑞士平均每年进行约270例TAVI手术/百万居民,其中97%的病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近年来手术量持续增长,治疗人群年龄逐渐提高,现已包括大量90岁以上患者。在瓣膜器械选择方面,Sapien系列使用率最高,占52.54%;Evolut系列占26.85%。Toggweiler教授还分享了团队使用VitaFlow瓣膜的初步经验,共诊疗2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82岁。结果显示,仅5%的病例需术中后扩,平均植入深度为NCC 1 mm、LCC 3 mm,术后几乎无瓣周漏或仅存微量漏,约15%的患者需要起搏器植入,平均跨瓣压差为6.3 mmHg,整体疗效良好。


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年龄界限来选择TAVI患者?”


Stefan TOGGWEILER教授:“我们有相关指南,其中设定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年龄界限。这个基线是以进行开胸手术的标准为参考,如果患者年龄低于开胸手术的基线,则可考虑采用TAVI介入治疗。”



02

Ignacio Amat-Santos教授:西班牙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附属医院Ignacio Amat-Santos教授介绍了西班牙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现状。他指出,多种社会与医疗因素共同促进了TAVI技术在西班牙的快速发展。其中包括较高的人均GDP与平均寿命、不断上升的医疗投入、持续增长的医护人员数量,以及通过优化管理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此外,西班牙部分未设心脏外科的医疗中心在推动TAVI普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国共有17家地方性机构积极开展TAVI手术,这种分布模式有助于技术在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满足了不同地区的医疗需求。数据显示,西班牙TAVI手术总量在2023年增长了7.3%,并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全国共有87家TAVI中心,TAVI手术的总体成功率达97%,死亡率为5.2%,表明该技术在西班牙的应用已趋于成熟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陈茂教授:“谁负责决定患者是接受TAVI还是外科手术?”


Ignacio Amat-Santos教授:“通常由心脏介入手术团队负责决策,但在某些情况下,心外科医生也会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03

Wojtek WOJAKOWSKI教授:波兰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波兰西里西亚医科大学Wojtek WOJAKOWSKI教授介绍了波兰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波兰目前人口约3720万,全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TAVI手术费用可纳入医保报销。近年来,TAVI手术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共有25家TAVI中心。尽管2025年因预算限制可能导致手术量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仍保持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疫情期间,波兰的TAVI手术量依然保持稳定,当前则呈现显著增长,患者数量和主动脉瓣狭窄病例均明显增加。在瓣膜类型选择方面,Evolut系列使用率最高,占41%;Sapien系列占25%;Accurate占17%;近年来也开始应用VitaFlow瓣膜。波兰积极推动基层医生识别潜在患者并及时转诊,与去年相比,今年手术例数增加了1377例。根据2019年至2023年的统计数据,TAVI术后一年死亡率为9.5%,卒中发生率为2.3%。2024年数据显示,每百万居民中约有131例接受TAVI治疗,平均等待周期为3至6个月,等待期死亡率为3.8%。此外,波兰在经导管二尖瓣和三尖瓣修复(TEER)领域也取得进展,相关器械不断优化,为主动脉瓣狭窄(AS)、二尖瓣返流(MR)及三尖瓣返流(TR)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然而,TEER相关病例仍相对有限,等待期死亡率问题仍需进一步改善。


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如何推动TAVI相关领域的创新?”


Wojtek WOJAKOWSKI教授:“目前政府对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动相关研究。同时,随着患者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在社区各方面进行协调,确保设备和资源的充分配备,从而促进技术和临床创新的发展。”


王焱教授:“中国开展TAVI和TEER已有十余年,患者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陈茂教授:“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获得适宜的治疗。在国际视野下,我认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相关医疗成本,同时各部门和领域的联合协作也将推动技术和临床创新的发展。”



04

De Carlo MARCO教授:意大利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意大利比萨奇萨内洛大学医院De Carlo MARCO教授介绍了意大利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他指出,在过去五年中,意大利的TAVI手术量持续增长,显示出技术应用的稳步推进。2024年共完成74例“TAVI in TAVI”手术,较2023年略有增加,预计未来此类置换病例将进一步增多。在瓣膜器械应用方面,2024年意大利使用比例中,美敦力占40.54%,爱德华占31.53%,雅培占11.54%。目前全国共有62家TAVI中心,基本实现每百万居民配备一个TAVI中心的布局。各中心年均完成约120例TAVI手术。在二尖瓣介入治疗(TEER)方面,过去六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虽然疫情期间数量有所下降,但随后逐年回升,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增长。目前意大利约有35%的导管室具备开展二尖瓣介入治疗的能力。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同样发展迅速。2020年仅完成58例,但此后增长明显,2024年已达到481例,同比增长46%。其中,腔静脉瓣膜植入手术占比较高,显示出意大利在三尖瓣介入领域的快速进步与临床经验积累。


罗建方教授:“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医生参与了介入手术。心外科医生通常倾向于优先选择介入治疗,这为介入手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心外科医生在中国介入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nuruck JEAMANUKOOLKIT教授:“我们国家的心外科医生数量有限,目前TAVI手术量仍然较为有限。未来需要有更多的心外科和心内科医生参与介入手术,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05

Kolesnikov ALEXEY教授:哈萨克斯坦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JSC心血管病研究中心Kolesnikov ALEXEY教授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现状。他指出,哈萨克斯坦人口约2100万,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2012年开展TAVI以来,手术数量一直较少,发展相对缓慢。截至目前,全国共完成约1600例TAVI手术,有13家TAVI中心。他还提到,从2025年起,VitaFlow瓣膜在哈萨克斯坦获批使用,这将为当地TAVI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陈茂教授:“中国的介入器械在哈萨克斯坦医疗市场的应用情况如何?”


Kolesnikov ALEXEY教授:“是的,由于两国地理接近,我们也采购了一些中国的器械,包括瓣膜支架、导丝及导管等,用于临床应用。”



06

陈茂教授:中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现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介绍了中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现状。他指出,中国约有2500万心脏瓣膜病(VHD)患者,患病率约为3.8%,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仍是主要病因,但退行性心脏病的比例也在显著上升。老年VHD患者中,多发性瓣膜病占比最高。在器械应用方面,中国已引入多种TAVI器械,包括 Venus-A、J-Valve、VitaFlow及Sapien 3、Evolut等。2024年,中国共完成TAVI手术17232例。值得注意的是,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BAV)在中国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TAVI患者的BAV比例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这主要与患者年龄较小及手术风险较高有关。针对BAV患者,临床策略包括环上尺寸测定和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制定,以应对此类患者TAVI手术的特殊挑战。此外,中国主动脉反流疾病负担较高,目前已有多款适用于治疗主动脉反流的TAVI瓣膜投入使用。陈教授还介绍了国产TEER器械,如 DragonFly系列,以及部分肺动脉瓣膜的应用,展示了中国在心脏瓣膜介入器械领域的快速创新与临床实践进展。


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目前中国开展TAVI还存在哪些障碍?”


陈茂教授:“主要障碍在于患者认知沟通方面。很多患者在早期阶段由于对手术缺乏理解,往往不会及时接受治疗。因此,我们需要在提升患者认知和治疗意愿的决策过程中投入更多工作。”


陈茂教授:“开展瓣膜介入手术时,患者选择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明确根据适应症筛选患者;其次,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介入器械,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展望未来

聆听世界瓣膜介入“心”声音

▼▼▼


论坛最后,英国伦敦克利夫兰诊所Bernard PRENDERGAST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分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前沿观点。他指出,本次论坛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专家同道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启发创新思路,推动技术进步和临床应用,为全球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信每个人能从论坛中汲取新的思路,而这些收获终将转化为您心脏瓣膜介入治疗临床能力的切实提升,更好地服务患者。”


阅读数: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