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都瓣膜会 | 陈茂: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编者按:

    2017年11月24日~26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办,由PCR、CIT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承办的“2017 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学术会议(2017 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隆重召开。会议召开前夕,严道医声网就成都瓣膜会的亮点及TAVI的发展采访了大会执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


严道医声网:

    首先向2017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届论坛的主要亮点?

陈茂教授:

  我个人觉得,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也就是中国的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尤其是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正好处于一个非常快的发展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在这一时期,召开成都瓣膜会,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

  其次,成都瓣膜会作为PCR、CIT和华西医院三方合作共同打造的一个平台,始终聚焦于基础培训,同时涉及术后管理、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预防等。会议期间,我们还会选择一些挑战性的病例进行介绍。

  另外,谈到基础培训,我们有很多种形式,包括分步操作、示教演示、交流病例等。你会感觉到整个会议的所有内容都是以实战为最大的目的来展开的。所以,会议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


严道医声网: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年来TAVI技术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心的关注,并为结构性心脏病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这其中也有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知道 ,今年是这一会议第三届召开,与三年前首次举行这一会议时相比,TAVI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陈茂教授:

  相对第一届来说,我们明显感觉到各地医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加了。第一届的参会代表只有二三百人,今年到了六七百人,而且如果我们不控制,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了这一新技术,而且都想努力地去尝试开展。这也跟TAVI整体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经验的逐渐积累,对中国病人特殊性的发现,国产瓣膜的上市等,都无疑促进了TAVI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院投入这一非常重要的事业中来。


严道医声网:

    与发达国家的广泛应用相比,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能否请您评论一下,推广这项技术在我国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陈茂教授:

  国外的第一例TAVI手术是2002年开展的,到现在已经有了15年的时间。现在,在国外TAVI是非常时髦或热门的技术,在全球已有30多万的病例。而在我国,最早是在2010年开展的,也就是说刚刚7年,只有国外时间的一半。因此,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有:

  第一,如何掌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现在的会议,主要围绕基础技术和临床基本技术来开展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标准化的技术和方案,只有这样能保证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二,中国病人的的确确有不同于西方病人的特点,比如钙化重、二叶瓣比例比较高等。这就注定了中国医生除了沿袭或学习西方技术之外,也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第三,就是器械问题。国外比较成熟的器械已经走到第二代、第三代,而中国国产瓣膜还处于第一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器械选择方面的空间也相对较小一些。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这一技术时,应该像十几年前的欧美一样,必须小心谨慎,对病人做好评估,选择最合适的适应证。

  另外,瓣膜的费用目前也还比较昂贵,这对于中国病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严道医声网:

    今年以来,CFDA特批了两个国产心脏瓣膜创新产品的注册。对于这两家产品的特点,能否请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此外,国产心脏瓣膜产品的上市,将对我国TAVI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陈茂教授:

  这两个产品,一是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Venus,是经血管路径的,二是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J-Valve,是经心尖穿刺的。从目前来说,经血管路径是主流的选择,从基本效果、有效性、安全性来说,还是可以保障的,但也存在需要换代更新的问题。

  相对于病人的复杂情况,我们的经验要少一些,所以也更需要一些更好的瓣膜产品。除上述的两种瓣膜外,现在还有其它几个瓣膜产品在研发的过程当中,有的已经完成入组,正在等待随访资料;还有的正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中国广泛使用的瓣膜产品应该是国产的,这也将会为更多的中国病人带来福音。

  最后,关于价格问题,还需要多方面来共同努力,除了企业应考虑我国的国情适当降低价格外,我们医生也要呼吁政府,尤其是社保部门,要更多关注瓣膜病这类不治疗死亡率就非常高的疾病,从而达到一个多赢的局面。


阅读数: 2174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