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RC2017|王宁夫:心脏康复在心脏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亟待提升

编者按:

        2017年12月1-3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医学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脏康复与预防大会(CCPRC)、2017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ICPRC)、2017杭州心血管病西湖论坛、杭州市心电生理与起搏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大会执行主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王宁夫教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对本次大会的一些主题设想进行了介绍。


严道医声网:

        首先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我们注意到这次大会有两个主题:控烟和心脏康复,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宁夫教授:

        这个会议是将控烟与心脏康复两个会议合二为一召开的。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大会今年是第八届,已经树立起了学术品牌。这个会议是在胡大一教授亲自倡导和指导下来做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开展控烟工作而举办的。

        大家都知道,控烟实际上不单纯是控制吸烟,而是一个疾病预防。因为吸烟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内科的很多疾病都和吸烟有关系。例如,吸烟可以引起一些早发的冠心病和早发的心肌梗死,如果能够及时戒烟,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13%-18%。所以,国际上很多权威指南都将控制吸烟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因素。尽管开展的比较晚,但在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我国的控烟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进来。胡教授多次说,在杭州举办的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大会,是中国心血管内科控烟的一面旗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中国心脏康复与预防大会在我们这里举办,是今年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大家都知道,康复特别是心脏康复,是现在比较前沿和热点的一个学术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临床诊疗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心脏康复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戒烟限酒,所以这两个会议同时开不但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使会议更加丰富多彩。


严道医声网:

        我们知道,杭州市一医院集团心脏中心于较早就成立了心血管病康复中心,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效果如何?

王宁夫教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心脏康复中心实际上三年前就成立了,我本人是心脏康复中心的第一任主任。心脏康复这项工作我从事的比较早,因为我的硕士、博士研究课题就是心肺功能。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就是心肺功能,我很早就发表了很多心肺功能试验方面的论文,现在去搞心脏康复,我就更有动力。

        因为我院位于西湖边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所以拿不出非常宽阔的场地去做心脏康复,所以心脏康复中心就设在了瓶窑院区来做。瓶窑院区心内科主任章永根教授也非常支持,他本人也是心脏康复中心的副主任。现在这项工作在那儿做得很不错,最近我们正在申请成为国家康复中心的培训基地。


严道医声网:

        开展心脏康复工作的意义何在? 

王宁夫教授:

        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比如冠心病患者做过支架、搭桥,后续治疗主要靠康复。还有一些心力衰竭的病人,药物治疗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达到瓶颈,也需要靠心脏康复进一步治疗。

        但心脏康复,大家有一个误区,就认为一提心脏康复就是运动、锻炼,其实不是的。心脏康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规范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防控、心理的治疗以及运动。运动只是它其中一个方面。

        其次,心脏康复绝对不是一级预防,而是二级预防。它不是针对健康人群进行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它的对象是急性或慢性的心血管病患者。这些病人通过康复治疗恢复健康,所以它属于二级预防的范畴。这一点一定要肯定,因为如果把它扩大化,说的神乎其神,说什么有病治病,没病防病,认为做了心脏康复就可以不得心血管疾病,那是不对的。


严道医声网:

        对于各心脏中心开展心血管病康复中心,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宁夫教授:

        开展心脏康复,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心脏康复不是一个高精尖的技术,虽然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而且这项技术更偏向于基层。大医院可以主要去攻克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中等医院或者小医院,甚至社区医院都可以去掌握康复治疗技术,而且这样的相互配合也比较好。

        谈到康复技术的开展,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有心肺功能试验仪,利用它可以定量判断病人的心肺功能,评估他的心肺运动耐量,从而更科学地指导医生为病人制定运动处方,患者的康复就可以更有效、更安全。


严道医声网:

        有人认为,这种康复中心放在社区就可以,您是否同意?

王宁夫教授:

        康复放到社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根据指南,心脏康复一期康复是在大医院,二期康复在社区医院,三期康复则在家庭。社区就是二期康复的主要场所。很多需要康复的病人,都已经有了大医院制订的药物治疗处方、心理治疗处方、生活方式建议等,在社区就可以根据大医院的治疗基础进行有效的康复。

        2016年,杭州市开始制定社区医院心脏康复的治疗手册和治疗流程。这是由我个人执笔,杭州市心血管分会集体讨论最后制定的。流程和策略,包括手册都是结合杭州当地的医疗卫生情况以及政策情况制定的。应该说,一年多来开展的还是不错的。不少病人经过两个疗程(每个疗程三个月)的二期康复,半年后就可以转为三期,在家里进行康复了。这样,从二期向三期过渡一下,病人就比较安全了。

        所以,我国指南规定的这个分期过渡是非常好的,应该坚持这样的一个程序。如果一个很重的病人,直接就进入三期康复,是很危险的。有时候,在家里由于各种各样不科学的运动锻炼,反而可能会造成病情的加重。


严道医声网:

        哪类病情的患者适合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王宁夫教授:

        心脏康复对象的选择也是大家争论的一个话题。有人认为应该是病情稳定的患者,有人认为是应该病情比较轻的患者,有人认为应该早期进行,到了晚期没有什么意义了。我的观点和他们不一样,我认为无论急性和慢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无论轻的还是重的,如果能够比较科学地安排心脏康复计划,都是有益的。只不过对不同的病人,采取心脏康复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是不一样的。

        我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1998年我到德国去进修,那是我最早接触心脏康复的一段经历。实际上,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读研究生时,我研究的就是心肺功能,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心脏康复的概念,也不知道心肺功能的研究和心脏康复是最密切的一种学术关系。我在德国心脏中心访问学习,中心的翁渝国教授接待了我。翁渝国教授是全德国最著名的心外科医生,也是最受大家尊重、技术最高的一个心外科医生。他向我介绍了心脏康复的理念,他带领我参观了他们中心的心脏康复病房,很多都是晚期或中末期的患者,就是这些患者内科外科治疗都已经无效了,就等着心脏移植,而移植的心脏来源非常有限,一年就一两个病人可能得到移植。这里我要讲一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最大氧气摄取量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价值,尤其是在评价是否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最大氧气摄取量可以说是心脏移植的“金标准”,第24届Bethesda心脏移植大会建议,最大氧气摄取量<10mL/kg/min即达到无氧代谢的病人是接受心脏移植的适应证,最大氧气摄取量<14mL/kg/min并且日常活动严重受限作为心脏移植的可能适应证。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开展心脏康复,结果奇迹出现了,很多病人进行心脏康复以后,心功能好转了,心肺功能好转了,运动耐量提高了,脱离了心脏移植的标准,甚至出院回家了。我们看了以后,发现确实这个奇迹就出现在心脏康复病房,而且他们想方设法去创造这个奇迹。比如说,有的病人心脏已经彻底崩溃,有的不能起床,不能下床,那怎么进行康复运动呢?他们就给他装一个人工心脏,部分替代心脏,这个病人就可以恢复部分活动。这样,他就可以参加心脏康复,越来越好,最后等到人工心脏取掉,他自己的心脏就自己会工作了,也就出院回家了,这样的病人在那里有很多。

        所以,在德国的学习留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越重的心脏病人进行心脏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同时面临的是,越重的心脏病病人进行心脏康复,他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这是我们所顾虑的。这也是心脏康复开展最晚的一个原因,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康复都已经开展了几十年了,为什么心脏康复这一两年才开展,就是因为它的安全性是大家顾虑的。因此,开展心脏康复必须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我们举办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的一个目的。

阅读数: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