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CC时间』傅国胜:手术演示+术后采访

术后采访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手术的策略

傅国胜教授:首先介绍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患者自述劳累性心绞痛4年,8月25日时胸痛发作较前加重,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因此不能除外患者发生前降支急性闭塞的可能。该患者2个月以前接受第一次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两根导丝分别进入了对角支和前降支的假腔。本次手术时我首先选择了前向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导丝仍位于假腔,始终无法进入真腔。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使用双腔微导管来寻找前降支的真腔,但仍未成功,最后为患者进行了逆向治疗。


Q:该患者两次手术间隔2个月进行,本次最终选择了逆向治疗,这对侧支选择有无影响?

傅国胜教授:在考虑进行逆向治疗时侧支循环的选择极为重要。该患者第一次冠脉造影提示侧支循环不丰富,本次造影则发现病变远端还是存在较丰富的侧支循环,适合进行逆向治疗。但在逆向治疗过程中我们仍遇到了一些问题——在行特殊体位投照后发现右冠状动脉远端血管较迂曲,成角大,导丝很难进入存在侧枝循环的分支。在明确血管走行后我们将微导管置入,随后将导丝弯成比较大的角度从而顺利进入病变远端。基于这个病例我们也可以发现,术中投照位的选择至关重要。在手术过程中规范化的投照位固然重要,但对于特殊病变选择特殊的投照位同样很有意义。


Q:在器械选择方面,该病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傅国胜教授:在导丝选择上,我们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利益,尽量减少使用的导丝数量,因此需要慎重考虑。在进行逆向治疗时,我们先选择了一个较为困难的道路。第一次尝试时我们发现导丝在远端迂曲病变中效果不佳,我们首先考虑换用比较光滑的Fielder XT导丝,但由于血管迂曲及操作时间较久易导致Fielder XT导丝变形,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SINO导丝。


Q:您强调在进行治疗时保护所有有效分支,尽量避免在内膜下或假腔中进行手术,那么CTO介入治疗能否真正使患者获益呢?

傅国胜教授:近期公布的两个临床试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存在差距,尽管这两个试验的设计非常科学,但仍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入选对象不够理想,有些患者仅存在远端较小血管的闭塞,不值得开通;第二,不同术者选择的开通手段不同;第三,样本量不够大;第四,随访时间不够长。我个人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最后一点。这两项试验比较了CTO患者行介入治疗和搭桥治疗后的预后,随访时间持续了5-10年。而我们对于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期望其寿命延长是更长的,只有通过更长时间的随访介入治疗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现在很多人认为CTO介入治疗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那么我为什么还执著于此呢?因为CTO介入治疗可以使患者获益。作为医生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只要有利于患者的,我们就应该尽全力去做,这也是我初执着于CTO介入治疗的初衷。


Q:CTOCC从2005年成立至今,您对CTOCC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傅国胜教授:就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言,CTOCC对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遗憾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参加第一次CTOCC,但是后来11届的CTOCC我从未缺席,尤其是在CTOCC增加了手术演示后,葛院士非常器重我,我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手术示教工作中。

阅读数: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