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第72期 | 美宣布暂停心肌干细胞相关研究;心房分流术治疗心衰效果拔群,但分流装置还需进一步改进......

upfile

2018年11月第一周(总第72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宣布暂停心肌干细胞相关研究

 ▲心房分流术治疗心衰效果拔群,但分流装置还需进一步改进

 ▲美国FDA拒绝将抗炎药物Canakinumab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计划

 ▲冠状动脉支架术前、术后炎症水平过高提示预后不佳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梗死后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戒烟、锻炼、控制饮食、控制血压是决定稳定性心脏病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

 ▲究竟何时可信任射血分数EF值?JACC发文给出答案

 ▲JACC发布中文版第一期,落户JACC网站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宣布暂停心肌干细胞相关研究

前段时间,哈佛大学干细胞“学术大牛”由于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被撤稿31篇的事件在学术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宣布暂停了一项名为CONCERT-HF的心肌干细胞相关研究

现年78岁的Piero Anversa因发现"心脏干细胞(c-kit)"而出名,其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心脏中含有可再生心肌的干细胞”这一观点,据称c-kit细胞可以再生心肌,从而用于治疗心脏疾病。Anversa一度被认为是心脏干细胞疗法的创始人、心脏干细胞领域的权威。近期c-kit细胞经证实并不能再生心肌细胞,Anversa的多篇学术论文也因伪造篡改数据遭撤稿。

此次被叫停的CONCERT-HF研究旨在探究两种不同的干细胞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144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组:安慰剂组,间充质干细胞组,c-kit细胞组,以及这两种干细胞系联合应用组,全部细胞注射液均经心内膜注入心脏。由于c-kit细胞再生心肌功能的科学理论基础被推翻,再考虑到试验的安全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决定暂停这一实验

心房分流术治疗心衰效果拔群,但分流装置还需进一步改进

此前的心资讯中我们曾经报道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应用了最新的心房分流技术,通过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用于治疗严重的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

近日发表于JACC子刊的一项研究再次验证了心房分流术的心衰治疗效果。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名为V-Wave的分流器,在38例心衰患者中成功植入分流器,3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提示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均有显著改善

研究者表示,尽管研究的样本量不大,但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并且治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试验结果令人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3个月的随访结果确认所有受试患者均为从左到右的分流,但到术后12个月时,14%的患者出现了闭塞,另外还有36%存在分流道狭窄的问题,这提示我们分流装置还仍需进一步的改进与调整

下载原文

美国FDA拒绝将抗炎药物Canakinumab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计划

诺华制药公司基于早前CANTOS研究的结果要求将抗炎药物Canakinumab批准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但是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拒绝将心血管疾病列为Canakinumab的适应证。

CANTOS研究是一项为期4年、纳入了10061名患者的研究,其结果提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Canakinumab可以使得非致命心肌梗死、非致命中风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较使用安慰剂的患险降低15%

美国FDA认为当前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将Canakinumab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Canakinumab目前已经被批准用于周期性发热和活跃的系统性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但考虑到现有临床试验的获益及其每年大约20万美元左右的用药费用,临床中不太可能在未被FDA批准的情况下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诺华公司发言人表示目前正在评估FDA所给出的反馈,并计划与FDA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沟通。

下载原文

冠状动脉支架术前、术后炎症水平过高提示预后不佳

尽管抗炎药物Canakinumab在被批准用于心血管疾病时碰壁,但是近日来自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再次证实了冠心病与炎症反应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为一项大型前瞻性大型注册研究,纳入了7026名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研究者根据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期间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将患者分为持续高炎症风险组、炎症风险增高组、炎症风险减低组以及持续低炎症风险组。

随访结果显示,四组的全因死亡风险依次为2.6%、1.0%、0.3%和0.7%,而术后一年的心梗风险分别为7.5%、6.4%、4.6%和4.3%。

该结果说明患者的炎症风险对其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也能够部分解释为何先前的的抗炎药物Canakinumab能够为患者带来心血管获益,以及他汀药物的抗炎作用带来获益的潜在机制。

下载原文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梗死后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目前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也被写入了各大最新心衰相关临床指南,成为心衰治疗的热门药物。

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梗死后的心肌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较缬沙坦更为有效地抑制左心室重构。

该研究通过对实验动物大白兔进行手术植入可充气球囊制作心肌梗死(球囊制造缺血45min)后72小时(急性期)以及10周(慢性期)进行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缬沙坦组和安慰剂组,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均能显著降低梗死灶大小(TTC染色)和降低血浆肌钙蛋白水平,然而只有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试验动物心梗死后72小时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能够基本保持正常水平,并且心梗后射血分数的降低程度最小;另一方面,与安慰剂和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可以观察到心梗后射血分数的显著改善;这都体现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心梗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并且同时揭示了沙库巴曲缬沙坦为心衰患者带来获益的部分具体机制。

戒烟、锻炼、控制饮食、控制血压是决定稳定性心脏病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

调整生活方式是改善心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早年间COURAGE研究的相关数据,结果再次强调了戒烟、锻炼、控制饮食和血压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稳定性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性。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COURAGE研究的2,102名患有稳定性冠心病的受试者,对其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吸烟情况、饮食情况、日常体育锻炼和BMI这六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进行了平均6.8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烟、规律锻炼、血压收缩压<130mmHg以及保持健康饮食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这6个因素中,控制4至6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随访期间全因死亡风险较控制0至1个的患者要低36%至73%。

究竟何时可信任射血分数EF值?JACC发文给出答案

射血分数(EF)能够反映心脏的功能和重建状态,是临床中公认的能够帮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从心力衰竭到心肌梗死,再到瓣膜性心脏病,射血分数已然成为了现代心脏病学诊疗的基石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患者的临床特征也在逐渐变化,高龄患者逐渐增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EF值无法帮助临床医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篇综述则对何时可信任EF值、何时需进一步评估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建议流程。综述指出,对于临床症状与所测得的射血分数并不相符时,可考虑进一步进行左心室超心腔声显影,并强调了测量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的重要性

JACC发布中文版第一期

近日JACC中文版发行了第一期,并正式登陆在JACC杂志官方网站上。本期其中的内容包括两项中国原创性研究——FAVOR II China研究和DKCRUSH-V研究,以及左心耳长期随访结果、预测低风险人群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两项评分以及生物可吸收支架极晚期血栓形成机制研究等三项研究的中译版,其中韩雅玲院士在本期中对FAVOR II China研究进行了精彩点评。

JACC中文版每年出版6期,每期选登5~6篇JACC原文的中译版,且对重点文章配以评述,旨在提供阅读原汁原味高水平原创论文的机会。

下载原文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  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编辑:张晓静 吴 玲

后期制作:子 琪 蒋京花   杨 薇

阅读数: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