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约,动人“心”弦 ——第九届全国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学习班暨北京安贞医院起搏论坛成功召开

1.jpg

严道医声网讯:

  金秋时节,橙黄橘绿交错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在这一年中最是收获的季节,"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九届全国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学习班暨北京安贞医院起搏论坛于2018年11月10日在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及北京吴英恺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在11月10-11日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数十位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与参会者将共同探讨和分享起搏电生理指南解读、前沿热点、基础理论及操作技术等话题。

2.png

会议现场


精彩开幕——群英荟聚共论道

开幕式伊始,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吴永全教授主持并介绍了参会的特邀嘉宾——来自北京安贞医院的赵迎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许原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陈太波教授、北京安贞医院任学军教授李海宴教授王云龙教授及韩智红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3.jpg

吴永全教授开幕致辞

作为东道主,吴永全教授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及所有参会者的热情欢迎。随后,他介绍道,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医师在处置过程中常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与目的就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为心内科同道共同探讨心律失常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今年的会议增加了特色讲题,既有心律失常,也有起搏器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以及该领域的一些前沿进展,内容比以往更丰富精彩!


会议集锦——薪尽火传探新知

本次会议共有四个主题分会,分别是11月10日举行的起搏主题演讲、起搏基础知识论坛、电生理基础知识论坛及11月11日举行的电生理主题演讲

4.png

起搏主题论坛课精彩花絮(部分)

10日上午的起搏主题演讲中,赵迎新、方全、许原、吴永全四位教授分别就“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SCD的诊疗进展与展望”“ 起搏心电图阅读与分析”“ 希浦系统起搏:从理论到实践”的课题进行演讲,囊括了现代起搏器(Micra、AAI、VVI、CRT等)的临床研究、应用及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刘书旺、任学军、柳景华、张萍教授分别就“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及治疗策略”“ 生物起搏的研究进展”“ 血运重建后的SCD预防-EPCI研究解读”“ ICD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课题进行演讲。

5.png

起搏基础知识论坛精彩花絮(部分)

在起搏基础知识论坛,王冬梅教授就CRT最新的指南进行了解读、李海宴、韩智红等多位专家就起搏器的基础知识、植入、程控随访及适应证的进展、起搏器更换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演讲。

6.png

电生理基础知识论坛精彩花絮(部分)

在电生理基础知识论坛,方冬平、施海峰、张涛、王云龙等多位教授就拖带标测的原理及应用,宽、窄QRS波心动过速电生理鉴别、双径路的解剖及电生理机制等电生理基础知识进行了演讲。

7.png

电生理主题论坛精彩花絮(部分)

在11月11日的电生理主题演讲中,马长生、张树龙、吴永全、方丕华等教授分别就“房颤的消融与展望”“ 外科/消融术后大折返房速的标测及消融”“ 非外科/消融术后大折返房速:基质标测及消融”“ 房颤的冷冻消融”等精彩主题进行了演讲。如马长生教授在演讲中所言,“当下我们在分享阶段性的成功,房颤的发展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阶段,房颤的治疗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仍需要展望未来,努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心电生理学科蓬勃发展,尽管如此,仍需要加强国际、国内、区域间的专家合作与交流,加速中国电生理学科的发展。


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8.jpg

与会专家精彩合影

心律失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命隐患,作为慢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及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心脏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近半个世纪,取得可观的成效。然而起搏器本身产生的并发症促进了起搏技术的更新换代、长足发展。藉由此次会议,向我们展示心律失常和心脏起搏方面基础知识及研究新动态、新技术、新标准,相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代表们能在这个平台上收获更专业、更权威、更前沿的知识!


阅读数: 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