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无植入——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球囊培训中心揭牌成立

严道医声网讯:

  2018年12月19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与德国贝朗蛇牌学院联合打造的“介入无植入-药物球囊培训项目”——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球囊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同时, 借助培训中心的成立及国外专家的到访, 开展了卓有成效小规模的药物球囊学术沙龙活动。

1.png

会议现场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历史悠久,学科发展水平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是江苏省唯一拥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三个卫健委介入培训基地的学科。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展药物球囊治疗的中心之一,在药物球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介入无植入”理念的临床实践做出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此次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球囊培训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乃至全国药物球囊新技术的开展,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2.jpg

与会嘉宾为培训中心揭牌

  培训中心揭牌仪式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导管室主任王连生教授主持,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孔祥清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李殿富教授、王晖教授,德国波兹坦大学医院Klaus Bonaventura教授、贝朗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苏劲先生、贝朗蛇牌核心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张宇先生等主要嘉宾出席。

3.jpg

王连生教授主持


孔祥清:培训中心助力无植入技术普及, 加快中国循证及实践积累

4.jpg

孔祥清教授致辞

  孔祥清教授表示,要实现中国心血管疾病下降拐点的早日到来,一方面需要我们防治关口前移,另外一方面,在实践中寻求更优化, 对患者真正长期获益的治疗方式值得我们更多关注和思索。 “介入无植入”为冠脉介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目前药物球囊在我院正积极开展中, 在这个阶段成立药物球囊培训中心非常必要, 意义重大, 因为江苏省心血管介入学科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很多县域医院均能成熟开展PCI介入,我们能借助学科发展的优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可以让各兄弟单位建立医学联合体,以培训中心为平台,实现技术、数据共享,在全省范围内系统化的推广药物球囊治疗技术,而且能有效的建立相关标准和有效质控,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多药物球囊在原位病变治疗的临床数据,助力药物球囊中国经验的积累。


Dr Klaus Bonaventura: 欧洲是药物球囊的发源地, 我很开心看到中国药物球囊的快速发展

5.jpg

Klaus Bonaventura教授致辞

   Klaus Bonaventura教授有着25年的冠脉介入从业经验,他也是药物球囊在欧洲最早的实践专家之一, 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深情地表示: 药物球囊是德国医生在10年前发明并献给冠脉介入领域最好的礼物 . 全世界我们面临的冠脉介入的困难和挑战都是一样的,而“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为冠脉介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和启示。目前欧洲药物球囊使用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积累了很多临床研究数据和有价值不同病变的众多案例, 且大部分都是有长期随访的. 目前看到的整体的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都是非常好的. 我们非常期待和中国专家一起,保持长期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药物球囊治疗方面进行更多的学术分享和科研探索,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苏劲:携手临床专家,让“介入无植入”理念从梦想走进现实

6.jpg

苏劲先生致辞

  苏劲先生表示,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蛇牌学院的积极倡导下, “介入无植入”-江苏省人民医院药物球囊培训中心成立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新普力药物球囊在中国上市5年来,已经和全国众多专家共同携手,逐步把“介入无植入”的理念推向临床,现在这种新的理念已经成为了冠脉介入治疗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目前全国非常多的大中心都积累了药物球囊丰富的使用经验, 我们会积极推动这些经验的分享, 并且能让更多有兴趣开展的医生到这些成熟中心得到标准化培训, 学习这一新的技术, 进而实践到平时的日常工作中。


学术研讨:从最新循证到临床实践

  揭牌仪式后, 德国Klaus Bonaventura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诸位专家分别从药物球囊循证研究和临床实践病例两方面,带来了各自的经验分享。

Klaus Bonaventura: 欧洲最新DCB进展

  Klaus Bonaventura教授指出, 冠状动脉小血管疾病是心脏介入科医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对于供血范围大,引起症状以及会影响预后的小血管病变,都需要进行积极干预。小血管PCI的治疗选择很多,药物球囊出现之前,  用传统的PTCA或者植入支架进行治疗都不是一个优化的方式, 主要因为晚期管腔丢失所致的再狭窄率发生增加。

单纯药物球囊(DCB-only)策略是治疗小血管病变的新方法,在ESC2018上发布的BASKET SMALL 2研究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它是一项前瞻性, 开放标签, 随机对照, 多中心, 大型非劣效性临床研究,选取了758例2.0mm-3.0mm原位血管病变, 旨在对比DCB (新普力/新普畅) 与最新一代DES治疗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

7.jpg

8.jpg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12个月随访,DCB组和DES组的主要终点事件MACE发生率分别为7.5%和7.3%(HR=0.97;95%CI,0.58-1.64),两者相当, 没有统计学差异;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和2.4%(HR=0.45;95%CI,0.14-1.46,P=0.1834)。DCB-only术后4周的DAPT时间, 相对于DES (>6个月), 出血事件稍减少。

从临床终点来看,证实DCB在2.0mm-3.0mm原位血管中是非常安全的,在MACE方面不劣于最新一代DES,DCB因为”介入无植入”, 突出优势在于冠状动脉内不植入永久性材料,这可能会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另外术后双抗时间的缩短, 也能降低出血事件。总而言之,DCB是目前小血管病变的最佳治疗方案, 长期安全性更高。


陈磊磊:药物球囊(新普力)临床使用体会

9.jpg

陈磊磊教授精彩分享

陈磊磊教授分享了两例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小血管病变的病例。 

第一例:  65岁女性,主因胸痛半年,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入院后造影提示,回旋支OM支以及前降支病变较重。术者于回旋支植入支架一枚后开始处理前降支病变,病变位于血管远端,病变血管直径较小,属于小血管, 不适宜植入支架,于是先用普通球囊进行病变预处理,达到满足药物球囊的三个条件后, 选用药物球囊策略进行药物释放,标准命名压扩张60s后即刻效果理想。

第二例是一例75岁老年女性,主因胸痛1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造影提示病变主要位于前降支分叉处以及回旋支。针对前降支分叉病变,术者采用了DK-Mini的术式,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但是对于回旋支的病变,由于病变位于血管远端,决定使用药物球囊。先用普通球囊进行病变预处理,扩张后血管直径预估为2.5mm左右,随后使用1:1大小的药物球囊进行扩张,扩张后造影结果血流通畅, 治疗效果理想。

通过最新的临床研究和病例汇报和探讨, 各位专家看到了药物球囊带来临床更多的选择, 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于病人更好的长期预后, 纷纷表示会开展更多临床实践.  同时, 大家也非常期待“介入无植入-药物球囊培训项目”的开展,能不断推动我国药物球囊治疗规范系统化培训,助力更多冠脉介入医生为患者带来治疗最优化的临床结果, 有更多的患者从无植入结局中获益。

阅读数: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