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当今国际左心耳封堵术顶级大师德籍华人余江涛教授带领的团队,其悉心设计的大样本原创系列研究硕果累累,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左心耳封堵研究的重要成果。目前再传喜报: 2019年4月19日,国际著名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旗下的《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期刊正式公布了余江涛教授领衔的一项有关左心耳封堵(LAAC)联合未闭卵圆孔或房间隔缺损封堵临床研究的重要成果。为非瓣膜性房颤(NVAF)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或者房间隔缺损(ASD)患者进行联合封堵术提供了最新的临床证据,对目前及将来如何完美和有效地治疗该类患者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对NVAF合并PFO/ASD患者进行LAAC+PFO/ASD封堵治疗的中长期有效和安全性。据悉,该研究病例房颤患者总数高达370例,其中合并PFO/ASD患者30例,整个研究过程有多位中国学者参与,是中德学者再次联袂合作的科研之花。严道医声网对这一最新临床探索成果进行了探秘:
严道医声网:余教授,随着LAAC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NVAF合并PFO/AS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在临床上有效治疗这类患者目前还没有结论,您有关这类患者的大样本原创研究成果刚刚在线发表了,您可否简要概括一下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及意义,让我们零距离探秘和解析这个临床研究?
余江涛教授:
近几年我带领的团队,其中包括到我德国医院进修的优秀中国医生们,不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LAAC技术,而且特别关注很多临床悬而未决的疑问,为此我们经过多年孜孜不倦的辛勤劳作,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AAC临床单中心数据库,由此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我们团队在LAAC临床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是目前国际上在LAAC原创研究方面特别突出的团队之一,已经在许多著名国际专业大会(TCT,EuroPCR,ESC等等)和国际著名专业杂志(JACC,EHJ,IJC,Heart and Vessels等等)上公布和发表了我们的多项原创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为LAAC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我们这项研究具有独特的观察视角,PFO不仅大量存在于正常人群,而且在房颤患者中为数不少,随着LAAC技术在房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有不少房颤患者合并有明显右向左分流的PFO或者ASD,这类患者即使进行了LAAC,而有效预防了房颤引起的血栓事件,但是并没有减低这类高危PFO/ASD引起的血栓事件,对这类患者实施联合封堵,即左心耳封堵加PFO/ASD封堵,也许能有效降低两个源头引起的血栓事件,从而最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血栓保护。为此我们特此设计,对合并PFO/ASD的房颤患者进行LAAC+PFO/ASD封堵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我们研究中的患者术后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随访比例极高,因此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相当高,最终结果显示对房颤合并PFO/ASD患者行左心耳+PFO/ASD联合封堵治疗,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明显的有效性,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最新的原创循证医学依据。
下面我特邀请本研究的通讯作者——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唐哨勇医生对本研究的详细结果进行介绍吧。
唐哨勇医师:余江涛教授在国际上不仅较早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技术,而且是国际上最早开展PFO封堵的术者之一。在早期PFO的封堵技术还存在争议时,余教授在严格把握指征的情况下已经开展PFO封堵的临床研究治疗,2017年9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3个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即CLOSE, REDUCE, REPECT研究,为PFO封堵术提供了最新的有效临床证据,从而把这一技术又提升到了前沿,并且催生了PFO治疗的最新指南和提高了其循证医学级别。2018年7月的“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专家临床指南意见,对于年轻病人(<60 岁)有卵圆孔未闭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中风,建议进行PFO术和抗血小板治疗,这样可以降低未来中风风险。事实上证明了余教授的高瞻远瞩。本研究共纳入了德国Helmut-G.-Walther医疗中心2012年到2018年间360例(平均年龄75.2±7.9)成功接受WATCHMAN左心耳封堵的NVAF患者,其中同时接受PFO/ASD封堵的患者30例,按单纯LAAC (n=330)和LAA+PFO closure (n =30)进行分组,对所有患者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真实世界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原创研究相当高质高量,其整体手术成功率为97.3%。与单纯LAAC组相比,LAA+PFO closure 组的患者术前有更高的脑卒中发生率(18.8% VS 46.7%),其他基线资料无差异,但在围手术期及平均(810.7±536.3 天)的随访中,两组之间手术成功率及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最有意义的是根据Kaplan–Meier统计分析,LAAC组和LAA+PFO closure 组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年发生率比预计值(按CHA2DS2-VASc评分估计)分别减少了30.9%和100%(图 1);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预计值(按HAS-BLED评分估计)分别下降了32.9%和57.6%。(图2)。
(图1):按照CHA2DS2-VASc评分估计血栓栓塞事件(包括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和其他系统性血栓栓塞)年发生率比在LAAC和LAA+PFO closure患者的预计值。 RR (relative risk,相对风险)
(图2):按照HAS-BLED评分估计出血事件年发生率比在LAAC和LAAC+PFOclosure患者的预计值。RR (relative risk,相对风险)
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房颤患者相比,合并PFO/ASD的患者,接受WATCHMAN左心耳封堵+PFO/ASD封堵治疗同样安全、有效,甚至获益更大。此外,尽管我们入选的患者年龄偏大,但由于其存在房间隔分流大的特点,因此获益更多,这和De Rosa教授团队的研究的结果:PFO封堵术能有效预防房间分流较大患者卒中的发生(P =0.034)具有一致性。
余江涛教授:首先我强调一点,本研究一开始就是多学科团队工作的结果,而且还深深烙上了华人学者的烙印!在本研究中,通讯作者唐哨勇医生和共同作者华人学者刘晓霞、周俊岭、薛歆、孟照辉等等医生参加和承担了大量实际工作,包括研究方案设计,随访,数据整理、统计,制图以及文章撰写、修改和投稿等方面,均倾注了心血。另外我所在Helmut-G.-Walther医疗中心的同事们在我实施左心耳封堵手术中也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卵圆孔未闭导致的“矛盾栓塞”,近些年来已被广泛认定为不明原因脑卒中乃至顽固性偏头痛的重要病因,而左心耳血栓脱落将不可避免的引发导致包括脑梗塞在内的动脉栓塞。LAAC联合PFO/ASD封堵以其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这类患者一劳永逸地全面降低血栓风险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总之,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以大样本原创研究的方式报道了LAAC联合PFO/ASD封堵的可行性和长期的安全性,研究成果归属所有共同作者。在此,我要向本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同时也向所有为本研究做出贡献的不少无名英雄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能“抛砖引玉”,鼓励更多的同行对LAAC技术及PFO封堵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稿链接:
Jiangtao Yu, Xiaoxia Liu, Junling Zhou, Xin Xue, Manuela Muenzel, P. Christian Schulze, Sven Moebius-Winkler, Thorsten Keil, Zhaohui Meng,Shaoyong Tang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ed percutaneous LAA and PFO/ASD closure: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LAAC combined PFO/ASD closure).
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https://doi.org/10.1080/17434440.2019.1604216)
附文稿首页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