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植入宁夏自治区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为心脏性猝死的防治开辟新术式

2019年5月29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刘婧主任联合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李述峰教授,成功为一位心脏性猝死极高风险的患者植入了自治区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2.png

本次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女性患者,63岁,反复胸闷气短1年,四天前气短加重,伴心悸、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遂就诊于我科,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衰,心功能IV级,频发室早,EF 24%,入院期间室颤3次,电除颤后复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无明显心动过缓。结合患者的病情、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评估该患者为猝死极高危患者。

专家分析病例特点: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多次室颤属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

  (3)临床动态心电诊断显示无明确心动过缓,非除颤后起搏依赖;

  (4)考虑避免经静脉ICD除颤导线植入过程中可能会诱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静脉导线可能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植入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3.jpg

患者住院期间多次室颤

  术前对患者进行了体表心电图筛查,左右两侧主要向量、次要向量和备选向量测量结果均符合筛查标准,可以植入S-ICD。

4.png

  手术在诱导性麻醉(镇痛、镇静)下进行,手术过程顺利。

5.jpg

术中行DFT测试,S-ICD正确识别室颤后成功除颤转复,除颤能量65焦耳,除颤阻抗56欧姆。手术圆满成功,耗时约1.5小时。

6.png

术后影像

心源性猝死是人类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既往针对此类患者采用经静脉ICD植入从而识别并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然而,经静脉ICD由于除颤导线存在,因此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植入问题,若存在静脉异常会导致植入困难、术中穿刺并发症。同时导线会带来的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导线脱位与断裂、导线感染、血栓形成等。与此同时,经静脉ICD植入患者导线拔除时也存在难度大,风险高等挑战。

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应运而生,它的治疗设计理念主要在于避免静脉导线导致的并发症;减少对心肌的损害,提高诊断准确性,感知全心脏的电位变化;为不能经静脉植入ICD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减少导线断裂、术后感染等带来的风险。S-ICD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经静脉ICD相比,皮下ICD具有97.4%自发VT/VF事件转复率,无导线故障发生,无血管内或系统性感染发生。并且对于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肌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不同年龄段患者,其临床效果是一致的。

阅读数: 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