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ADR | 葛雷:规范和创新引领Hybrid CTO中国特色

1.jpg

“强调规范、倡导创新”——看似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口号,有点像“鸡汤”,还是无味的那种。

但在我国CTO介入领域,正是一群有志于攻克CTO介入堡垒的勇士,十多年如一日,将这样的理念铭记于心,践行于行,才让我国CTO介入事业“开出了花朵”。

回顾近年来CTO介入治疗技术和理念的进展,其中最大的革新,莫过于基于专用器械CrossBoss™ 和 Stingray的正向夹层再进入技术(ADR)的应用。

作为CTOCC秘书长,葛雷教授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在CTOCC的引领下,我国CTO介入从“曲高和寡”到“遍地开花”的蓬勃发展。

2.jpg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CTO介入“中国流”

回忆起2005年CTOCC成立之初的场景,葛雷教授仍然历历在目。“当时CTO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望而生畏的介入“堡垒”,整个中国CTO介入的成功率在70%以下。”

过去十多年中,在CTOCC的引领下,我国一大批优秀的CTO介入术者,通过CTOCC等各种学习渠道,及时捕捉到技术理念的更新变化,并不断的揣摩实践,积累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技巧。

葛雷教授展示的CTOCC注册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CTO介入成功率达到86%以上,很多成熟的术者达到90%以上。我们非常骄傲的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CTO术者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手术交流或带教展示。

“在中国CTO介入质和量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医生自己独有的风格。”

那么葛雷教授所说的“中国医生自己独有的风格”是什么呢?或许,我们能从2018年颁布的《CTOCC CTO-PCI推荐路径》中窥见这个问题的答案。

《CTOCC CTO-PCI推荐路径》凝聚着CTOCC众多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在借鉴亚太和欧美的推荐路径的基础上,CTOCC CTO-PCI推荐路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CTOCC策略强调规范性,主张任何策略的制定都应建立在高质量对侧冠脉造影了解的基础上。在策略选择应用上,CTOCC CTO-PCI推荐路径非常强调正向、逆向、ADR、IVUS指导下的CTO介入治疗等各种策略的灵活应用和及时转换。

其中,当逆向介入治疗失败或者正向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不高的时候,CTOCC CTO-PCI流程图非常明确提出应该重点考虑ADR,这一点和亚太流程图有显著的不同。

“在2015年之前,我们从日本同行的身上学习到很多精细化的操作理念和技巧。2015年之后,我们又越来越多的接触到ADR等欧美大刀阔斧式的CTO介入操作技术理念,中国术者在实践欧美注重开通效率的CTO介入技术时,往往是建立在非常细腻精准的导引钢丝操作基础上,这便形成了中国医生非常显著的一个特色。”

正如葛雷教授所言,很多中国成熟的CTO介入术者都能把正向、逆向、ADR等技术有机融合,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技术的局限性。

而代表着我国CTO术者技术精髓的CTOCC路径图,则很好的反应了中国CTO术者技术的全面性。


学习和开展ADR,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风格

由于ADR技术颠覆了“导丝一定要在真腔内”的传统理念,该技术一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专家对此有抵触意见。

葛雷教授作为我国最早开展ADR技术的术者之一,谈及最初为何愿意尝试这样的颠覆性技术时,葛雷教授表示,“大家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发现,面对很多CTO病例,即使尝试了正向、逆向、以及IVUS指导下介入等技术,仍然不能成功开通或者开通的效率非常低,这个时候ADR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专用器械的发展,ADR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很多术者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当前,无论在CTOCC CTO-PCI推荐路径还是临床实践中,ADR均已成为正向技术、逆向技术外的重要补充。

“传统正向技术成功率不高,且既往逆向尝试失败,预计再次逆向成功率不高者,或逆向技术执行困难者,如解剖条件允许,正向准备失败后,可进行ADR;

ADR严格意义上不应该独立于正向介入治疗之外,当导引钢丝失败后,应及早进行ADR或平行导引钢丝技术;

平行导引钢丝和ADR并不完全对立,关键是避免血肿向远端弥散、扩大;

一旦平行导引钢丝技术失败后,若解剖条件允许,应及早转为ADR或逆向治疗。”

……

作为国内最早的国际认证Hybrid CTO带教专家之一,葛雷教授在不同的场合,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大家分享了很多ADR技术应用的心得和技巧。

其中,葛雷教授始终最强调的一点始终便是在学习和开展ADR技术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要盲目的模仿欧美医生的做法,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精细操控导引钢丝,便是我们中国术者最大的优势。

合理的应用ADR技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CTO介入的成功率和效率,但葛雷教授也指出,切不可神话ADR,它有它的适应症,切不可为了ADR而ADR。


创新推动着CTO介入的时代变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DR革新了CTO介入治疗理念,然而,导引钢丝等器械的创新发展,也是CTO介入治疗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

采访当天,葛雷教授所演示的一例病例中,微导管无法通过,按照之前的做法可能需要球囊锚定等一系列技术,但这次葛雷教授应用一种新的导丝,便解决了问题。

葛雷教授用到的便是波士顿科学公司创新研发的SENTAI系列导丝中的MARVEL工作导丝,该导丝的强支撑力给葛雷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葛雷教授看来,每一种导丝,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没有一种导丝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术者而言,在CTO介入治疗中合理的应用不同导丝,也是致胜的关键。

以SENTAI系列导丝为例:除了MARVEL工作导丝支撑力很强,SAMURAI导丝头端非常柔软,葛雷教授认为未来或许可以应用于逆向CTO开通中;FIGHTER导丝则可能为术者在CTO通道的寻径中提供帮助。

不同术者对导引钢丝的选择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体化,葛雷教授则和大家分享了他在导引钢丝选择应用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心得,葛雷教授表示,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导引钢丝;然后要在自己熟悉的导引钢丝中选择最适合病人解剖结构的;在手术过程中,要根据手术情形及时更换合适的导引钢丝。 

“我经常说,医生技术的进步是建立在器械发展的基础上的,而医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又会促进器械的不断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与时俱进,才能 “回响不息”

2009,葛雷教授与葛均波院士共同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CTO论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10年后的2019年,葛雷教授和葛均波院士,集结100余位CTOCC专家共同编写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技术和病例精选》在CTOCC2019会议上正式发布。

对于花费了大量心血的著作面世,葛雷教授感慨良多。十年前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在当时给了很多临床医生指导和启发,但CTO介入技术理念的更迭,当时术者的很多观点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临床。10年后新发布这本关于CTO介入治疗的新书,体现的不仅仅有10年间技术、器械、策略的变化,也体现出了参与编写的各位专家的新的理念。

新书在开始的几个章节花了较多的篇幅去介绍CTO-PCI的适应症,CTOCC的流程图以及与其他流程图的比较,具体的技术细节以及适用状况,就是期望各位医师在初始就能够注重规范,关注适应症选择;在创新部分,也是集合了国内很多CTO-PCI专家的新创意,还有很多新器械的应用经验,尤其是国际上刚开始使用的一些器械;实践部分的病例既有CTOCC上公开演示的病例,也有俱乐部微信群中许多精彩的“私房”案例共享出来。

葛雷教授表示,在编写新书时,主要强调三个原则:规范化、重创新、理论与实践并重。葛雷教授相信,新书将全面呈现当代CTO介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各位读者在各个篇章都能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阅读数: 2394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