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辰:“冬”的背影,春的希望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从武汉、湖北波及全国,牵动人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全员医护“零感染”、感染病例“零漏诊”、患者“零死亡”的阶段性成果。此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也陆续派出了16位同事参与其中的战斗。他们是平凡的医护人员,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亦是战士。

“见到了即将出征的周老师,

一切和往常没什么不同。

我拎着东西跟他到地下车库。

他在前面默默地走,

我拎着东西默默跟在后面。

‘周老师,走了。’

‘好的,走了。’

我犹豫了一下,此时我应该说些什么。

平安归来?保护好自己?逆行英雄?

‘哎,周老师,不知道说啥。’

‘咳,说啥,我又没事。’

我转身向前走去,

泪水突然就涌了出来……

忍不住转过去又看了下他的背影。

我还可以回家,明天他却不能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可以回家?’ ”

                             ——心内科尹翔

  90多年前,朱自清眼中父亲的背影至今仍让人动容;今年,一场暴发于武汉的呼吸道传染病面前,又有多少逆行者的背影令人潸然泪下。尹翔写到的“周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2月12日夜半,已经入睡的周冬辰接到了科室的电话。得知浙大一院即将再组建一支137人的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作为心内科骨干医生的他马上报了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第一家省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治疗医院,从抗疫之初即抽调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入驻之江院区隔离病房。不仅重症监护室、呼吸科、感染科等重点科室派出了大量人员,心内科先后也已派出10几名医护人员加入一线战斗。

  武汉作为此次抗疫的火线,此去困难和风险自不必说。家人和朋友的担心不言而喻,两个年纪尚幼的孩子也让他牵挂。“ 这次浙大一院接管的是重症病房,重症病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脏病,心内科医生还是必要的。” 他以必去的决心和必达的使命,最终说服了亲友。

1.jpg

周冬辰随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出发前往武汉

2月14日下午,援鄂医疗队的包机抵达武汉。一下飞机,周冬辰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对于从事心脏电生理专业的周冬辰来说,湖北并不陌生,这里走出过多位我国著名的电生理专家,他本人也曾多次来汉参会学习,还笑言这里是心电专业的“黄埔军校”。可如今原本熙来攘往的街道、摩肩接踵的车站却空无一人,寂静的城市里弥漫着严冬的萧瑟。这也让他感受到这次任务的艰巨。

一到酒店,医疗队员们就开始整理物资。医疗队全员出动,酒店的保安师傅也前来帮忙,下起的冷雨也浇不灭大家热火朝天的干劲。待搬运完成,已是当晚11点多了。

2.jpg

周冬辰和同事搬运物资

疫情紧急,经过感控组的一对一强化培训后,2月16日下午浙大一院接管的病区正式开始接受病人。短短几个小时,病房里62张床位全部收满。周冬辰所在第三医疗组被安排在晚上12点进病房接班。

第三医疗组组长是浙大一院骨髓移植中心的赵毅副主任,组员有新昌中医院的徐林根主任、金华人民医院呼吸科的王红岗主任、金华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邓鸿胜主任、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潘柳华主任,还有同是浙大一院的肝胆外科医生李想、消化科医生项赛衡。可以说是汇聚了浙江省的医疗精英。

这一夜,武汉下起了小雪。

晚上12点,第三医疗组进驻隔离病房。隔离病房的工作毕竟和心内科日常工作不同,由于穿着防护装备,大家行动变得笨拙;戴着N95口罩,呼吸不畅,总觉得气短,需要大口呼吸,说话多了马上就觉得疲累;护目镜也容易起雾,看不清电脑,等等。虽然艰难,但医疗组的同事们互相支持,从穿戴防护用具到临床工作大家都相互帮助、相互监督。

3.jpg

周冬辰和同科室援汉护士丰孟祥在隔离病房

医疗组首先处理的是2名危重病人。其中一名肺炎患者合并高血压、快室率房颤、心力衰竭。气急、水肿、心衰,这不正是心内科医生最擅长处理的情况吗?周冬辰迅速作出评估、下达医嘱。经过悉心治疗,该患者的心衰症状逐渐趋于稳定。

在病房工作中,细心的周冬辰察觉到,除了肺炎和合并症引起的各种症状外,不少病人还存在着心理问题。有的病人家人遭受了不幸,有的病人由于隔离不能与家人见面,还有的担心自己能否活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尽管医疗工作繁忙,他还是会寻找机会和患者沟通交流,尽力缓解他们的焦虑。有一位年长患者,身患肺癌,这次又感染了新冠肺炎,情绪很低落,周冬辰就在推轮椅送他去做检查的路上和他闲聊起他所知道的武汉和他认识的武汉医生。老爷子起初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他聊着,回到病房时,他深深地道了一声“谢谢你”。这句带着些许悲伤却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谢,还是让行医多年、听过无数致谢的周冬辰百感交集。

4.png

周冬辰医生和同事在隔离病房查房

隔离病房的夜班就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过去了。不知不觉,天已大亮,接班的医疗组也进入了病房。周冬辰和同事们准备换班退出病房。

比起上班穿戴防护服,下班脱防护服的过程需要更加仔细。出病房的一路都有院感科的工作人员监督,防护服、鞋套、外科手套、护目镜、帽子,走一段脱一样东西,到最后再把N95口罩换成干净的外科口罩。

这一天,周冬辰走出医院门时,雪已经停了。

映入他眼中的是雪霁天明的武汉,正如他写道的:“天,好蓝。经过前天的雨、昨天的雪,虽然气温还在零下,但是晴天已经来了。春天就要到了吗?”

是的,就算是数九寒天,也终会融化在春日的暖阳里:下班的路上,会有热心的武汉市民说等着请医护人员吃宵夜;回到驻地酒店,又收到了大后方浙江送来的物资;来自全国各地心内科医生通过视频会给前线的心电医生提供技术支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努力着,向春天的温暖复苏着。

5.jpg

医疗组部分成员合影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平凡的背影,等风雨经过,我们才更能感受到春天的可贵。冬哥,你的背影,也是我们所有人春的希望,我们等你凯旋!

转自微信公众号:浙大一院心内科

阅读数: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