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武:高血压管理要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高血压治疗是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近日,关于ACEI类降压药导致患者罹患肺癌风险增加的传闻再次在网络上热传,并引起了部分患者的担忧。针对这一传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在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时直言,目前的说法很难形成能够改变指南的证据,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无需太多顾虑。

微信图片_20200809194929.jpg

王增武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严重,实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行动是主要任务之一。而加强高血压管理,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着重大意义。作为国内高血压药物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王增武教授特别强调,与其过度关注一些无法证实的传言,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健康管理,积极响应“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高血压管理要从娃娃抓起

“高血压管理这个事情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王增武教授表示,慢性病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号召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个人起居等生活习惯,对于以后的健康会更有保障。

“‘健康中国行动’的提出着眼宏大,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为整个慢病防治做出贡献,从而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王增武教授认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就要从全人群的角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今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

2018年,王增武教授和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十八岁以上高血压人数不断增高,发病人数竟高达2.44亿人次,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可能存在1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迫在眉睫。

“中国传统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可以看出,有一个好的开始,会为将来的健康奠定基础,不然,养成了习惯改起来就很困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描述这个。”王增武教授指出,因此,从小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膳食行为,对于他们日后茁壮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他特别强调作为父母要转变观念,改变那种把好吃的都给孩子吃,认为孩子吃的越多越好的观念。“依据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现状,孩子们获得的营养物质基本上很充沛,完全不同于过去缺衣少食的时代,而在民间,‘好吃的’往往都是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在不缺营养的情况下,过多食用伤害可能会影响终身。”

此外,王增武教授还提示,对于血压日常的监测也不容忽视。目前,国家要求35岁以上人群就诊时,医疗机构必须测量血压。指南要求,血压正常的人应该一到两年测量一次血压;对于特殊人群,如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饮酒的人群至少半年左右就要量一次。如果血压已经有异常的人群,更应该加强血压测量的频次。

职场血压干预让“上班族”更健康

由于不健康饮食与作息习惯等因素,高血压发病呈现“老少通杀”的态势,特别是作为社会生力军的职场人群,高血压流行形势严峻。

王增武教授在调查中发现, 1.8万名左右的在职人员,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26.7%,标化患病率为25.2%,正常高值血压的标化率为44.2%。而且职场人士的血压控制率不到10%。

基于此,在王增武教授领导下做了一项随机试验:通过在工作场所全面实施健康计划、由社区卫生中心提供高血压治疗及随访的方法,不仅改善了中国“上班族”的血压控制率,还成功让“上班族”们拥有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增武教授说,这种干预措施,是以工作场所为基础,开展高血压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教育,通过环境改进以及相应的单位内部政策措施,或者规章制度,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增强高血压员工的就医主动性、自觉性。同时辅以医务人员,社区医务人员周期性进行咨询指导来进行强化,这样的结合有望改善职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状况。

王增武教授表示,这种模式是针对职业场所进行职业管理,类似场所都可以效仿,对场所内有高血压的员工进行血压的有效改善和控制。

在遵循指南的同时,注重个体化治疗

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世界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并提出了简化药物治疗策略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王增武教授认为,高血压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乃至终生治疗,一天天累计服药对患者确实是很大考验,也是挑战。因此,在能够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简化,肯定有利于长期依存,也会对预后以及进一步控制有积极作用。

但他同时强调,指南是为医生做指导的,如果医务人员有倡导药物更加简单实用的理念,同时考虑患者客观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不断调整改善,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福音。

针对联合用药方案,ISH指南推荐第1步优先选择A+C,并没有包括A+D,这与欧美指南以及中国指南把A+C和A+D都作为优化联合用药方案推荐有所不同的情况,王增武教授表示,“它是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制定的世界范围内适用的指南,要顾及全球需求。所以,针对性比较散、比较广,会和中国自己的指南比较起来有差异。”

“用药要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遵循个体化治疗。因为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相关的适应症,但无论哪一类药也不可能‘包打天下’。”王增武教授强调,在尊重推荐的同时把适应症用对,A+C也好,A+B也好,C+D也好,都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遵循指南的同时注重个体化治疗。

阅读数: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