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2020 Online开启马拉松长跑模式,每期如约与全国介入医师线上相会。
这样长程连续化的形式无疑保障了线上学习的连续性和专注性,前四期的CIT2020 Online也收获满满好评。2020年8月20-21日,CIT2020 Online精彩延续。
由国内心血管介入治疗知名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袂带来手术转播。本次内容聚焦热点话题复杂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更邀请业内知名专家现身带来精彩点评及经验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瓣膜冠脉齐发展,不断突破“心”高度
缘起30年前,除万险破万难接棒解除患者病痛

8月20日,在周玉杰教授的带领下,安贞团队为一名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了TAVR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为风湿性多瓣膜病患者,30年前就曾因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在安贞医院进行了二尖瓣机械瓣植入术,就此与安贞结下了缘分。
30年后的今天,这名患者又因为主动脉瓣狭窄回到了这个当初予以他新生的地方。
由于该患者高龄、既往有心脏瓣膜手术史以及血小板计数仅5万左右,这次手术风险同样是极高的。这次手术同样配备了高水平的心内科介入医师、心外科医师组成的心脏团队。经团队与线上主持专家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患者为TAVR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这一例手术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首先,术前CT评估提示左冠高度仅11.2mm,同时考虑到患者风湿性多瓣膜病病史以及瓣叶增厚情况,该患者冠脉阻塞风险较高。其次,该患者体内已经存在二尖瓣机械瓣,过激的手术操作会对机械瓣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此外,该患者瓣叶无钙化,因此瓣膜植入过程中瓣膜移位可能性非常大。最后,目前大多采用国产一代瓣膜VenusA-Valve,而这一瓣膜并不具备可回收性,这无疑是对术者经验及技术的严峻挑战。而这些观点也得到了吴永健教授、苏晞教授等一众讨论专家的肯定。而后经过安贞团队与讨论专家的一致商榷,决定在标准位释放瓣膜并进行快速起搏。手术演示期间,凭借周玉杰教授娴熟的经验以及心脏团队的紧密配合,瓣膜被缓慢释放并移动到可以固定的位置,最终实现了完美释放,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压力阶差降至个位数,与会专家予以了一致好评。大师团队杰出代表披挂上阵,演示高难度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手术转播的第二天,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团队的刘巍教授、王志坚教授分别带来一例钙化病变旋磨治疗和CTO-PCI的手术演示。CTO及钙化病变均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领域许多青年术者的壁垒所在,本次手术转播期间王志坚教授凭借其娴熟的技术展示了展示了规范化旋磨操作的流程,IVUS指导优化PCI、刘巍教授也展示了应用乒乓指引导管行左侧同侧逆向造影技术的操作。
期间,讨论专家李妍教授、侯静波教授、曹宇教授、董鹏教授、高磊教授、汝磊生教授、曾勇教授、张瑶俊教授热烈参与,结合术中实际情况提出精彩见解和经验分享,例如夹层血肿的处理策略、球囊不能通过的病变的处理策略。
手术转播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可谓是全程干货满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言传身教、实力蕴育,共促“心”发展
充分预判、谋定而后动,陈茂教授团队演示高并发症风险TAVR一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国内高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目前由内科介入医师完成的TAVR手术已经超过800例。
经验的积累使得以陈茂教授为首的团队意识到,尽管TAVR技术在我国全面普及中,但这一术式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此术者要注重CT、超声心动图等术前评估,做好预案。
陈茂教授所带来的手术演示就展示了预判的重要性。
该患者为一名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返流的中危老年患者,经心脏团队评估后TAVR为首选治疗策略。
该手术的难点在于瓣膜型号的选择。结合术前CT,选择23mm瓣膜存在一定的瓣周漏风险;而26mm瓣膜则会带来冠脉阻塞风险。就该内容,与会专家与手术团队展开了精彩讨论,最终一致认为应该在术中通过球囊测定(balloon size)判断。
术中球囊预扩张后证实确实存在冠脉阻塞风险,同时考虑到患者并无钙化性病变,故选择球囊保护策略,并进一步通过开窗支架降低风险,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此,陈茂教授结合自身经验讲道,手术的成功离不开三点:心脏团队的密切合作、充分预判、结合预判制定详尽的手术流程和风险应对策略。同时,术中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问题术者要沉着冷静应对,谋定而后动,针对主要矛盾纠正。TAVR术者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曲线的前移,术中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低,对于并发症的处理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对于TAVR手术而言,没有简单可言。术者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对手术、患者生命负起责任。”
21日下午,华西医院贺勇教授携其团队新星李晨医生分别带来两例精彩的CTO-PCI手术演示。
其中贺勇教授演示的病例冠脉造影示LM末端严重病变,LAD开口齐头闭塞,LCX弥漫病变,RCA轻中度弥漫性病变,向LAD提供侧支循环。因此血运重建对于该患者来说并不仅仅意味着改善症状,目的还希望通过有效的血运重建降低死亡率。对于这样一例极具挑战性的病例,贺勇教授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三点:第一,重视腔内影像学的应用。该患者正向无残端、伴长钙化,远端着陆区细小伴弥漫病变,单纯正向成功的可能性较小。演示过程中贺勇教授在IVUS指导下精准定位残端并对纤维帽斑块性质进行了评价,而这一开口很难通过单纯造影明确,这一操作为前向进攻奠定了基础。随后贺勇教授在IVUS辅助下确定了导丝安全进入血管结构内,随后开始了CTO节段内的导丝升级和降级。这一操作的规范性也获得了讨论专家的一致肯定。第二,切莫陷于失败模式,要及时转换策略。手术演示过程中,前向导丝在对侧造影指导下前行一段后仍很难进入远端着陆区,贺勇教授团队与参会专家讨论后一致决定按术前既定方案迅速转换逆向策略,使手术继续朝着高效流畅的路线进行下去。第三,对于无残端且闭塞起始处有重要分支的CTO,逆向导丝通过最好采用前向导丝迎接及Reverse-CART技术来完成。而逆向导丝直接通过有内膜下越过近端重要分支,如本例中的回旋支的可能性。同时手术演示期间与会专家还就双腔和单腔微导管的优劣,导丝选择,IVUS指导技术细节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随后,李晨医生带来一例LAD\LCX闭塞、RCA弥漫病变的CHIP-PCI演示,该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评估EF值仅30%左右。
对于这样一例高危复杂病例,是否有血运重建适应证是首要考虑。李晨医生在术前为患者进行了心肌磁共振检查,显示很多区域延迟强化都没有达到室壁的50%厚度,这意味着患者还有很多存活心肌,血运重建能够带来获益。而在处理罪犯血管方面,本着“柿子捡软的捏”的原则,李晨医生在RCA病变血运重建基础上选择了先处理较为容易安全的LCX闭塞病变,而LAD的闭塞病变则考虑择期处理。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有明显恢复。CIT作为我国介入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影响并引导着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介入医师。
不难发现,今年CIT2020 Online不仅有广为熟知的业内大咖,还多了很多后起之秀的身影,这也反映了未来介入治疗领域的潮流与趋势:通过言传身教,青年术者不断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发展,这也为未来介入治疗领域点燃了新的光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介入治疗中心接收了更多的高危复杂病例,通过一代代的人才培养他们也不负众望承担了更多责任,在提升区域性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