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3日,2020西北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一届心血管创新与转化沙龙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学术内容涵盖复杂冠心病介入技术、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技术、高端起搏治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心血管学同仁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和展示舞台。在会议首日的手术直播环节,大会执行主席、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李妍教授结合实际手术经验为大家介绍了腔内影像指导 DCB 治疗的价值。
腔内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辅助支架植入中的应用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在近年来新兴的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中腔内影像学检查同样拥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包括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价、DCB策略和技术的优化、DCB术后的随访与疗效评估。
明确病变情况;
优化预处理(减少残余狭窄、控制夹层);
判断是否满足DCB应用(残余狭窄≤30%、C型以下夹层、TIMI血流3级);
DCB治疗;
观察及随访;
01
明确病变:
02
优化预处理:
IVUS/OCT可帮助术者根据病变不同性质与程度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具,减少残余狭窄的同时降低严重夹层的发生,包括选择斑块切削器械、斑块切除器械以及斑块销蚀器械等。既往已经有研究证实,在IVUS指导下选择球囊的尺寸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可帮助术者改善操作结果、优化患者预后。也有研究显示,在执行主支支架边支DCB的治疗策略时,OCT指导支架穿网眼的位置可帮助优化边支的DCB介入治疗效果。
03&04
确认是否满足DCB应用条件与DCB的治疗流程:
05
观察&随访:
有研究通过IVUS/OCT/FFR联合评估DCB治疗冠脉原位病变的情况,结果显示DCB对斑块有重组和稳定作用。其中,IVUS结果提示DCB治疗后9个月随访时血管平均面积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OCT结果提示DCB治疗后9个月随访时有巨噬细胞浸润的病变较治疗前降低15%,而斑块的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厚,FFR结果提示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可持续9个月无明显下降。另有研究通过OCT观察D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后冠脉夹层的转归,结果显示DCB治疗可以提高夹层愈合率,减少内膜增生。
病例分享:IVUS指导DCB+DES治疗LAD CTO长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