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九月,长安鎏金,伴随着秋风中的丝丝凉意,2020西北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一届心血管创新与转化沙龙顺利和大家见面了。
本次大会以线下结合线上的方式召开,秉承“规范 合作 精准 创新”的主题,积极响应国家 “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内容涵盖复杂冠心病介入技术、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技术、高端起搏治疗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高血压诊治及介入治疗、介入并发症、心脏康复及护理、心血管创新与转化等多个领域,为广大心血管同道们献上了一道道精彩的学术盛宴。
会议第二天延续精彩,手术直播环节群英荟萃,大咖云集。病例主要以CHIP+CTO及TAVR手术转播为主,涵盖腔内影像辅助、ADR技术、正逆向技术、TAVR相关技术等。
+
迎难而上—CTO介入治疗
本场手术有2台,分别由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成祥教授主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担任线上主持,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妍教授和陕西省人民医院朱舜明教授担任线下主持。窦克非教授、杨毅宁教授、蒋峻教授、张奇教授、洪浪教授和庞文跃教授共同参与了讨论。
陈纪言教授:患者安全是手术第一要素
患者是一名54岁男性,典型的劳累性心绞痛病史6年,3周前因NSTEMI入院,行RCA-PCI术,LAD开口无残端慢性闭塞,LAD尝试开通病变未成功,此次手术靶血管为前降支闭塞血管。
陈纪言教授查看病人后指出,该患者左主干末端狭窄,前降支开口闭塞,CTO长度约20mm,远端弥漫性狭窄,导丝易进入假腔,且患者后降支曾行PCI治疗,这些因素使CTO的开通变得具有挑战性,患者J-CTO评分2-3分,CTO开通难度较大。
在和与会专家沟通后,陈纪言教授决定首先尝试逆向策略,结合正向导丝穿刺的方法开通CTO。sion导丝经右冠状动脉进入间隔支,同时微导管跟进,由于间隔支较为弯曲,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导丝终于通过,但是在导丝通过后微导管却难以通过,即使从corsair微导管更换为finecross微导管,但仍然难以通过。
陈纪言教授决定采用1.25mm小球囊进行穿隔支扩张,最后微导管终于通过病变,但是手术在此时却又遇到新的困难,经穿隔支逆行的导丝恰好位于CTO终止的分叉处,攻击角度和长度都不理想,线上的各位主持献计献策,陈纪言教授决定切换为正向策略,并联合IVUS了解入口处病变结构。正向突破的难点在于开口处角度过大,加之合并钙化,通过斑块仍然困难。整个手术持续达近五小时,所有与会嘉宾对陈纪言教授展现出的不言放弃的精神让人敬佩。
李成祥教授:挑战高危 逐个攻破
FielderXTA导丝难以突破,使用了第二根gaia导丝仍然进入假腔,最后利用pilot200经过多次尝试,导丝终于通过第一段CTO病变。但又面临第二段CTO,导丝却反复尝试均进入内膜下,李成祥教授使用平行导丝,运用1.5的球囊扩张+ADR+双腔微导管等技术后,经过不断尝试,导丝终于通过病变,顺利植入支架。这个两段CTO病变,充分展现了李成祥教授的利用传统正向技术与当代器械辅助ADR技术的组合拳,现场的专家都表示受益匪浅。
+
知难而进—特殊器械辅助下的CTO-PCI
汝磊生教授:双腔微导管及ADR辅助 开通高难度右冠CTO
赵林教授:ADR技术高效开通右冠既往失败CTO
葛均波院士现场助阵,成功开通血管
温尚煜教授:旋磨+棘突球囊成功处理重度钙化病变
温尚煜教授演示的手术中,患者是一位68岁男性,3周前患者因胸闷胸痛就诊,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重度狭窄,近中段严重迂曲伴严重钙化,IVUS图像显示血管内360度环形钙化。贺勇教授观看演示时指出该患者钙化严重,同时存在严重成角,病情极其复杂,如果单用球囊可能无法打开病变,建议主动旋磨,同时注意不要旋磨至中段扭曲成角处。温尚煜教授最终应用旋磨技术,分段控制性旋磨前降支近端,并联合棘突球囊成功打开病变,顺利植入支架。
李妍教授、罗建方教授通力协作,完成一例挑战性TAVR手术
CTO病变因其复杂多变,血运重建难度大,是心内介入医师人人都梦想着能够攻克的一块堡垒。今日的云端唐都手术直播会议聚焦于CTO病变,各位专家术者齐聚一堂,为CTO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